查看原文
其他

鼓楼公园,636岁了!

南京发布 南京发布 2019-04-07

南京的历史有过浮华,

有过沉醉。

它像一个满肚子故事的老者,

见证了南京的沧海桑田、百代过客,

时时刻刻散发出一种,

泛黄老照片中的粗粒质感。

有些神秘,

有些迷人。

636岁,

说出来你也许不信,

风华正茂。

红墙黑瓦、檐角高翘,

一线贯穿的对称风格,

鼓楼公园,

撑起了整座城的壮美有序、和谐庄严。

登上城墙,

它与紫峰大厦近在咫尺。

当代与传统遥相呼应,

深藏身与名。


 感谢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鼓楼区宣传部、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华瑜等为此文提供了基础史料。

 感谢摄影师@八月水牯牛 、毛劲松,设计师鸡丝


关于钟鼓楼的历史

鼓楼这个词,

不是南京独有的,

比如北京和西安就有。

@八月水牯牛 摄



在中国古代府、州、县治所在的城里,一般都建有鼓楼和钟楼。鼓楼,用作平时报时,催促文武百官勤于政务,提醒百姓辛勤劳作;钟楼,用作战时报警。

我国历史上关于鼓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周,当时钟、鼓二楼设置于都城中宫殿主要殿堂前。

汉代都城的宫室中有专门放置钟鼓的房屋,如汉长安长乐宫中的“钟室”。


唐长安的宫廷中,设置钟鼓楼的做法逐渐广泛起来,皇宫太极宫中有钟鼓楼设在太极门内,大明宫内含殿东西两侧分别设置钟鼓楼,并用以连接两翼的翔鸾阁和栖凤阁,成晨钟暮鼓之定制。

宋代东京汴梁保留了前朝在宫殿中正殿前设钟鼓的做法,并遵循东鼓西钟之制。

毛劲松 摄

金元时期,钟鼓楼的发展总体来说是一个从宫殿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金代宫殿继承了宋东京汴梁的宫殿配置,钟鼓楼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居于日朝之前,而是推入厢庑,更名为文物楼。

到了元代,宫殿中仅存文武楼,已无钟鼓楼的说法。


这些流传下来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对百年之前的时光产生了无限遐想……

 

南京傍晚的鼓声响了几百个春秋

虽然鼓楼不是南京特有的,

但南京鼓楼却是特别的。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钟楼”的布局,朱元璋下令在黄泥岗上修建钟鼓楼。因为它是明朝都城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据洪武二十八年修撰的《洪武京城图志》记载:“鼓楼在今北城兵马司东南,俗名黄泥岗。钟楼在鼓楼西。”



黄泥岗

北京东路与北京西路、中山路与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交汇点西偏的山岗上,就是鼓楼岗的本名,高耸于城中。在此建钟鼓楼,居高临下,晨钟暮鼓,钟声远播,昭示南京迎来新的一天。


史料记载,明代南京鼓楼空间形态复杂。分上下两层:

上层的木结构殿宇中摆放有大鼓、小鼓、云板、点钟、牙杖四、铜壶滴漏、三眼画角等,用来昼夜报时和迎王、选妃、接诏等,极尽奢华。


下层为城阙式台座,中间并列辟券门3道,前后贯通,供人们行走;台座前壁左、右两端各筑券顶石级台阶一条,供人上下,台面梯空之上各建歇山檐棚顶梯亭一座,以防雨水下注;台座横向正中和偏前各开两口漏窗,用来自然采光和通风。

与其他现存十三座明代官式砖构建筑城台相比,明代南京鼓楼城台台底长度较小,台底宽度最小。可能由于南京鼓楼建于黄泥岗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地势,因此可以利用较小的体量创造出平地建筑较大体量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时光悠悠,岁月如歌,南京傍晚的鼓声就这样响了几百个春秋。

老照片

到了明朝末年,神州大地遍地硝烟,清军入关后,鼓楼在连年的战火中已成一片废墟。

现存台座顶上正中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建。

老照片

清康熙年间钟楼被毁,只留卧钟,后被迁至大钟亭,同时鼓楼城楼不存,只剩城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为根治黄河、整顿吏治来到江宁,初二登上鼓楼城台凭高远眺,纵览金陵风貌


初四康熙返京前一再告诫官员“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第二年,两江总督王新命等将圣谕刻石,在鼓楼城台正中树“戒碑”,为了保护碑,又在它上面建楼,因此,清代南京鼓楼又称碑楼。由于康熙曾登鼓楼城台,重建后的鼓楼名为“畅观楼”。


清末老照片,经鸡丝复色。


清代重建的南京鼓楼沿用明代砖砌城台。上部城楼为单层重檐歇山(重檐就是两重屋顶)顶殿堂式建筑,殿身三间三进,使用通柱造做法,墙体三面围合,柱、墙均有收分。

碑楼规模与明代城楼相比大大缩小,使城台顶部由原先的全部为室内和廊下空间,转变为露天平台正中设重檐歇山建筑的形式。

19世纪初,凡出入南京,必在南京门户——下关,下船或下车,且只有通过一条北南干路进入市区。鼓楼,正位于南京市中心。

春秋代序,寒暑推迁,

草木荣枯,万物生灭,

四时的轮回亘古不变。

百岁的她依然盛放在那段岁月里,

精彩了命运,

惊艳了历史。


鼓楼公园的回归


1923年,以鼓楼为主体建立了鼓楼公园。这与一个人有关系——中国近代水利之父李仪祉先生。

1915年,李仪祉学成归国。是年北方大旱,南方大涝,国内急需水利人才。清末状元张謇在南京开办河海专门学校,收到邀请后,李仪祉欣然应允,任教务长、教授一职。

南京城,从北边下关到南边雨花台这一条主干道基本平坦顺畅,唯独鼓楼处地势突然高起。有关部门听说河海专门学校有个懂土木工程的李教授,便寻上门来。李仪祉顾及民生,欣然揽下这桩“闲事”,设计了鼓楼公园。

根据设计,南京鼓楼公园周围设置木椿铁网作为围墙,并种树一圈,以此划出了公园界限。公园里还栽种冬青和红枫,径路为平整的青石平台,以及青石平台和鹅卵石组成的冰纹石小径。

公园周边还建有多处花台、音乐亭、露天桌椅板凳。擅长用水的李仪祉还设计了一台喷水机,可以在公园里养鱼,超前的现代设计理念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提起鼓楼公园,最难忘的便是每天门口挤满了等待鼓珍线和鼓扬线的老南京人。当时,地铁还没现在通达,要去浦口、六合、江北,只能先坐车到鼓楼,再从鼓楼转车到达目的地。

那时候,无论什么时候到鼓楼,鼓珍线、鼓扬线的等候区都排满了等车的人,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车一到站,大家可以上去抢个座位。


千禧年跨年时候,鼓楼广场还制造了人工降雪,几乎全南京的人都涌到了鼓楼,满街的人水泄不通。

2008年,鼓楼公园成为奥运圣火传递在南京的最后一站,南京人里三层外三层把这里围起来,共同见证圣火在南京被点燃的时刻。

20世纪30年代老照片


鼓楼百货商店、鼓楼食品商店、北极服装店、曙光电影院、鸡鸣酒家、马祥兴、鼓楼广场英语角……全是满满的回忆。

2013年5月15日,鼓楼公园实施关闭,今年年初,终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走在初冬的阳光里,

儿时的欢声笑语,

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白驹过隙,

时光已老,

但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鸡丝手绘图


第十五期

图片 | @八月水牯牛、毛劲松

制图 | 鸡丝

编辑 | 蒋琰

重点阅读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