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惊喜!35只权益基金连续三年跻身业绩榜前1/3

2018-01-08 赵学毅 证券日报之声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的基金人气聚敛趋势明显,赢得投资者信任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变动的稳定性


本报记者 赵学毅


“由于A股市场风格多变,板块轮动也快,能连续三年的投资业绩跻身同类前1/3,对公募基金来说是很奢侈的目标。一旦实现了这一目标,基金经理至少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投资秘笈。”这是众多基金经理近日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达的共同心声。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独家统计显示,有35只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理想照进现实”,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均实现了回报率跻身同类前1/3。且在三年期间,有21只基金出现了复权单位净值倍增,在1300余只可比基金中显得十分珍贵。记者还发现,35只“金牌”基金人气聚敛趋势明显,平均份额三年暴增1.28倍,而赢得投资者信任的背后,则是基金经理变动的稳定性。


35只金牌基金亮相

国泰五兄弟入围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及同花顺iFinD最新统计,2015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9.41%,有全年业绩数据的1393只主动权益基金中,跻身前1/3的基金回报率均超过36.7%;2016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2.31%,可比基金共2098只,跻身前1/3的基金回报率均超过0.3%;2017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6.56%,可比2738只基金中,跻身前1/3的基金回报率均超过11.99%。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进一步统计显示,连续三年均能跻身前1/3的主动权益仅有35只,分散在22家基金公司旗下,仅国泰基金旗下就有5只基金入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也有4只基金入围。表现最为突出的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2015年、2016年、2017年回报率分别为104.32%、1.52%、27.98%,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三年增长165.45%;东方红睿丰混合紧随其后,近三年回报率分别为64.38%、3.83%、54.75%,三年累计回报率为164.12%;益民服务领先混合也不甘落后,近三年回报率分别为117.70%、1.67%、13.62%,三年累计回报率为151.47%。


记者注意到,这35只基金以混合型基金为主,仅3只为股票型基金;从成立时间上看,2014年成立的基金有11只占比近三成;从基金规模上看,这些基金多是中小型基金,且规模增速快,2015年年底平均规模仅为8.77亿元,2016年年底平均规模为13.64亿元,时至2017年年底平均规模达31.11亿元。


35只基金“叫好又叫座”

平均份额三年暴增1.28倍


在基金业,能做到“叫好又叫座”实属不易,但业绩持续跻身同类前1/3的基金,大多实现了这一点,人气聚敛趋势明显。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统计显示,35只基金在2014年年底的平均份额为8.00亿份,在2015年的“大开大合”行情中,平均份额降至5.11亿份,平均净赎回率为36.18%;2016年年底,35只基金平均份额为10.58亿份,当年的A股凄厉下跌让投资者转向绩优公募基金,当年35只基金的净申购率为107.14%;时至2017年年底,35只基金平均份额为18.23亿份,稳健的超额收益再度吸引投资者入手绩优公募基金,去年35只基金的净申购率为72.24%。


整体来看,35只“金牌”基金近三年的份额平均增长率为127.7%,与三年前相比,有25只实现份额增长,且22只实现份额倍增,更是有5只基金份额增幅超过10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安信价值精选股票在2014年年底基金份额为0.36亿份,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年底的基金份额分别达到0.49亿份、2.67亿份、14.59亿份,尤其是在2017年,该基金份额激增4.47倍。与2014年底相比,该基金份额更是“增肥”3964.73%。无独与偶,国泰成长优选混合、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基金份额同期也分别实现23.88倍、16.84倍的增长;汇丰晋信双核策略混合A、国泰金龙行业混合基金份额同期也均实现超过10倍的增长。


记者注意到,上述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较为稳定,自2015年下半以来均无变动。《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逐一翻阅其余30只“金牌”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资料,发现还有9只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在2015年以来未发生变更。更是有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混合现任基金经理吴剑飞(具有10年又130天的公募管理经验,现任民生加银基金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公募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任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已长达5年又339天;大成策略回报混合现任基金经理徐彦,管理该基金也长达5年又68天。


“对投资者来说,最关注的不是基金经理‘以不变应万变’的投资秘笈,而是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北京一基金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表示,“唯有基金经理长期稳定,才能换得投资者的那份安心和信任。”


基金业绩榜有多少“水分”?


赵学毅


每逢年初,各大财经媒体都热衷对公募基金上一年度的业绩盘点和总结,其间也有不少自媒体“煽风点火”,最终使得各类型的年度冠军“神”气十足。公募基金一年期的业绩真值得这么大做文章吗?


笔者注意到,基金业绩榜有不少“水分”,挤掉这些“水分”后,我们就会发现公募基金的一年业绩不值得过分关注。


基金业绩的“水分”有三类:


其一,净值虚增,也就是所谓的业绩假增长。在2017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榜单中,有4只基金的年度回报率超过100%,我们观察到,这4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均有“一夜暴富”的情形,巨额赎回让这4只基金单位净值虚火高涨。仅有这4只吗?不是,笔者继续按榜单排名逐一筛选,还有5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出现了类似异象。也就是说,在今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前10名中,有9只基金属于假增长。


其二,市场风格难契合,注定一部分优质基金失落。2017年A股蓝筹复兴,而坚守成长的基金由于无法契合市场难免落单,这种坚守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主动坚守是因为基金经理擅长或看多成长股,不为市场热点所动;被动坚守是因为基金的契约限定,即便是看好蓝筹也不可能调仓。从这一点上看,公募基金仅凭一年的业绩论英雄,有失偏颇。当然,不排除有些跻身TOP10的基金,不顾合同约定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这些基金即便有着抢眼的业绩,但持有人未必买账。


其三,基金经理已有变动,业绩好坏已成历史。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这句话对基金来说“放置四海而皆准”,尤其是对基金经理已经有变化的基金,更合适不过。由于基金经理既定的投资风格和战略打法不尽相同,造成基金经理变更注定会改变基金的业绩趋势。


2018年,恰逢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此前19次的年底业绩盘名给市场带来了什么?已经成为流星的冠军基金及明星基金经理们去哪了?笔者认为,若切实增强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基金行业应从根本上轻排名,尤其是一年期甚至更短周期的排名,让各类型基金充分回归本源,使得那些不随波逐流,五年甚至十年的“长跑健将”们重回舞台中央。


证券日报之声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热点 最热投资理财资讯

最新互联网金融动态

独辟蹊径的角度和观点

为您解答财经领域的政策导向

这里是最火爆的股市热点集结地!


之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

证 券 日 报

引领价值投资新坐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