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理好三组“关系” 增强金融稳定发展能力

证券日报 证券日报之声 2021-09-14


19

Aug



处理好三组“关系” 增强金融稳定发展能力
董少鹏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主题是研究部署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研究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金融稳定是共同富裕历史进程和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金融大局不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居民分配、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会受到制约;反过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也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保持动态均衡稳定。
这次会议把金融稳定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和部署,表明党中央对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也说明金融稳定的任务还很重。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互动关系方面,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必须下力气抓好金融稳定和改革工作。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金融安全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面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加的因素;也面临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导致大国博弈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扰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因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国家大幅度“放水”,其长期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全球金融市场还面临其他一些传统和非传统风险的威胁。就国内而言,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老化、经济杠杆率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重大挑战。金融业的市场结构、运营理念和服务竞争方式等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同时,不断迭代的科技创新对金融业态带来巨大影响,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并未彻底消除。金融监管法治、监管制度、风险化解体系也都存在短板。因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就必须筑牢金融稳定的根基,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公平竞争、有序创新、效率提升。
要增强政治意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全局视野,着力补齐制度短板、强化立体监管、保障和促进金融安全稳定。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是工具和平台,而是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行业、系统性领域、系统性工程。按照此次财经委会议精神,应重点从三组“关系”着手,加强金融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一是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为进一步降低疫情影响,使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为长远发展累积势能,要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落到实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但同时,也必须防止违背市场规律、违背金融稳健运行基本要求的做法,避免增加新的风险源、风险点。还要对长期积累的风险深入排查,继续精准拆弹。把化解金融风险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用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健全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三大支柱,努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处置。
二是处理好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关系,坚持一体推进。
金融腐败非小事。在金融领域,金钱与权力深度纠缠,利益和资源相对集中,监管人员腐败风险高;同时,由于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使得其中的腐败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金融腐败具有极强的蔓延性,会向其他领域传染、扩散,并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造成冲击。可以说,金融腐败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大根源。
近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对惩治金融腐败提出要求,“紧盯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要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金融腐败涉及面广、危害深,是金融体系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大威胁。要坚持有线索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公开的原则,深入开展金融反腐斗争。要把惩治金融腐败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结合起来。通过严惩腐败,洗涤金融市场空气,增强金融市场的法治约束,强化金融从业人员依法从业、依法创新、依法竞争的理念。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清廉文化,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监管铁军”。
三是处理好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强化信用约束功能。
我国金融体系积存了不少风险,既与一些市场主体无序竞争有关,与利益驱动下的腐败行为有关,也与市场基础设施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有关。无论是个人、法人,还是其他主体,都存在信用信息采集不充分、信用约束不足的问题。这制约了信用机制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功能发挥。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出了规划部署,包括“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等。要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金融环境、营商环境的形成,夯实实体经济、金融体系良性互动的基础,达到以“信”促“稳”的目标。
要持续推动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清算、结算、登记、托管、信息披露等各个与信用约束相关系统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基于信息共享的科技监管,加快金融业综合统计和信息标准化的立法,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监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通过这些工作加强金融业信用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运行各环节的约束作用。



专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房地产及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需重点关注


本报记者 刘琪
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确保经济金融大局稳定,意义十分重大。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系统观念,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会议明确,要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此次会议听取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的汇报。这也意味着,前述五部委在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中肩负重任。
多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是需要重点防范的两大风险点。针对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应放在首位。在相应的防范化解工作中,可以从宏观政策及金融市场宏观层面、金融机构层面、金融监管层面等三方面展开。
两大金融风险需重点防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地方和企业债务风险高企。此外,中小企业经营面临通胀上升和信用违约风险双重压力,而房地产市场则面临居民部门杠杆上升等压力。同时,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外溢风险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也需要重点防范。
在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看来,当前及今后需重点防范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房地产企业形成了高价格、高库存、高杠杆、高度金融化以及与其他行业高度相关的特征,巨大的资金虹吸效应通过银行及影子银行显效,强化了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向金融体系的传导;二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的城投债、城投贷款、政府引导基金,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加杠杆,这些债务与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牵连较深,一旦违约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均认为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需要重点防范。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其发表的政策研究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中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隐性债务是潜在的金融风险触发点。
此外,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平台相关的金融业务风险也要重点关注,如消费金融、联合贷款等。
多层面开展防范化解工作
针对前述重大金融风险,应具体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化解?刘向东认为,对于存在和潜在的重大金融风险要进行分类治理,同时把“防范”放在首位,特别是外部风险问题,要密切关注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风险,做好输入性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同时,要积极主动化解局部的潜在性、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风险和矛盾,比如逐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大结构性政策应用,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遏制地方违规举债,用好地方专项债。
罗志恒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宏观政策及金融市场宏观层面,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机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培育健康区域性、行业信用环境,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放贷款。二是在金融机构层面,紧跟政策导向,加强风险治理。严控贷款流向,避免流向产能过剩、房地产等重点风险领域。增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综合运用重组、债转股、核销等多种手段,化解不良资产。三是在金融监管层面,加强审慎监管,保障金融体系高效稳健运行。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债务、地方隐性债务等金融统计工作,监测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的领域。实行全面监管、穿透监管和协同监管,杜绝金融机构违规向房地产及城投平台发放贷款。
此次会议提出“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陶金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保持合理增速,另一方面要求更加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和更加严密的金融监管体系。如此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在于金融对应的实体部门投资效率低下、期限错配等,所以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仅从金融部门的风险管理角度,而应该从全局考虑,也就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部门的投资效率、匹配好现金流与债务的期限等。”罗志恒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方面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利润对债务的覆盖能力,让发展更可持续,实现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推荐阅读

瑞福德系参与天药集团混改 “蛇吞象”式受让国有股权惹争议

“牛市旗手”涨逾6%,获145亿元大单资金扫货!8只个股联袂涨停

图片|包图网   制作 | 张昕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ecuritiesdaily

新浪微博| 证券日报之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