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五期目录及摘要

2016-11-01 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部论文摘要速读

 

人文学术变迁与当代社会(笔谈)
摘要:人文学术与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学术又面临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人文学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有了重新总结、重新提炼的机缘,中国经验的理论提炼成为一种迫切需求。从消极意义上来考虑,人文学术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不仅来自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来自学术体制内部。
关键词:人文学术;当代社会;互动关系;中国经验;学术体制

          高瑞泉:中国经验的观念提升
          郜元宝: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的一点思考
          李继凯:人文学术与“新国学”建构
          胡晓明:我对于现代思想的一些批评以及古今对话的建言
          谭桂林:人文学术的变迁与学者的人文坚守
          文贵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刘洪涛:Chinese Literature Today(《今日中国文学》)杂志创办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
          方笑一: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兼谈“非审美化的形式研究”
          戴登云:究竟何谓“学术”:基于当代学术史的反思

 

 “娜拉”走后:弃儿创伤与解放的误区

杨联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贤母良妻主义”在清末民初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合法化,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遭到否定,“娜拉出走”成为五四以后女性主体确立的神话。“贤母良妻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放逐以后,“弃儿”成为女性解放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弃儿创伤,则以隐性的书写,成为某种现代“寓言”,昭示了中国女性“解放”思路中的父权无意识。
关键词:贤母良妻主义;个人主义;女性解放;弃儿创伤

 

五四时期“小品文”的文体实践与文化逻辑

徐从辉(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金华,321004)


摘要:“小品文”是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学界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有开拓的空间,尤其是“小品文”这一概念的提出语境及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值得深入探究。周作人“小品”概念的提出应缘于1921年他在西山养病时对佛经的阅读,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文实践对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革命话语构成另一种回应,它隐含着以个人理性对抗革命狂欢,以文学的审美性对话革命文学工具性的企图,以及对各色“八股”的反动和解构,周重“实行”“事功”,而轻“空言”“气节”,开创了一种以平和冲淡、博识理趣、闲适苦涩为特征的文体范式。
关键词:小品文;审美政治;周作人

 

苏联对波罗的海地区政策的演变及其教训
崔海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摘要:苏联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吞并,酿下了民族问题的祸根。为消灭波罗的海地区的抵抗运动,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苏联领导人通过强制手段推行苏维埃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了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控制体系。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曾有一些积极的变化,但由于对民族问题的错误认识,苏联领导人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所造成的问题被长期压制和掩盖起来,联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也日益突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领导人对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失误加剧了该地区的独立倾向,最终造成了苏联对波罗的海地区控制机制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苏联对波罗的海地区政策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
关键词:苏联;波罗的海;民族问题;控制机制;苏联解体;教训

 

美国东亚战略转型与韩国的应对(1969—1972)
梁志(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历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着手在东亚实施战略收缩。其中,低调处理EC-121危机、削减驻韩美军和推动中美和解等措施严重动摇了韩国对美国安全承诺信任的基础,也让汉城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难以再像以往那样凭借冷战前沿的战略地位通过要挟迫使华盛顿做出重大让步。于是,朴正熙政府转而尽可能顺应乃至配合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积极促使华盛顿向韩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劝阻驻韩美军继续撤离,防止尼克松政府在缓和对华关系过程中损害汉城的利益,全力推动国防自立,并努力谋求改善与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韩国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化解了“尼克松主义”带来的冲击,而且还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1970年代中后期作为韩国国防自立主要措施之一的秘密核开发计划却令美国决定撤出全部驻韩地面部队,美韩同盟再次陷入信任危机。
关键词:朴正熙;EC121危机;驻韩美军;中美和解;信任危机

 

尼克松结束越战的秘密承诺尼克松结束越战的秘密承诺——兼论美越和谈中的“苏联渠道”及其作用
邵笑(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广州,510632)
摘要:尼克松上台后,通过基辛格与多勃雷宁之间的秘密接触,建立了与莫斯科沟通的“苏联渠道”。为了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在美越和谈期间不断通过这一渠道向北越发出试探性信息,并逐渐形成了其秘密承诺:只要北越同意在签署和平协定后保留一段“适当间隔”,不在美军撤离后立即发动对南越的进攻,那么,美国就可以默许其以军事手段统一越南。尼克松的秘密承诺最终促使北越同意签署《巴黎协定》,并对越南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越南战争;尼克松;秘密承诺;美越和谈;基辛格—多勃雷宁渠道

 

青藏洮岷地区跨族群与联村型青苗会组织青藏洮岷地区跨族群与联村型青苗会组织——兼论文化多样性的国家治理策略和地方性实践
范长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复数文明和文化的国家,国家的边陲社会治理应该倾向于采取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方略。以青海地区为例,在“汉染藏习,藏染汉风”的洮岷地区,青苗会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成一个个跨族群、跨村落的“星团”,这些联村青苗会面对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文化现实,创造了可在联村内共享文化与知识的文化模式。这些地方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犹如星团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地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在很长时段里保持稳定和有序状态,对我国边陲地区的多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青苗会;文化多样性;联村;星团

 

承认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张海(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被承认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与此同时,“承认”不足亦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承认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在私人领域、社会领域、价值领域不断形成和获得自我承认与他者承认的过程,这已经得到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实践经验的证明。面向未来,强化社会对社会工作治理身份、治理能力、治理贡献的承认,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承认;治理承认

 

人民币加入SDR的规则调适与相应进位
李本;宋玉洁(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肯定了人民币符合“自由使用货币”标准(FU)。纵观IMF不同时期关于SDR的三套评估标准体系,人民币的此次加入是对IMF以往关于“可自由使用货币”标准规则的调适,为此中国和IMF都做出了努力和调整,丰富了国际法的相应实践。人民币入篮后,汇率市场化进程相应加快,IMF可能在入篮后有关汇率改革问题对中国提出新的要求,甚至有欧美国家提出要与我国签署“新广场协议”,对此应在国际法框架下坚持我国汇率主权的相应进位和空间,同时应保障汇率外部稳定标准和市场化改革双向驱动的法律制衡。
关键词: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可自由使用货币;执行董事会

 

超越正义的宽恕:反思规范之下审判阶段的恢复性司法
金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恢复性司法的产生是一种对现有刑事司法制度反思的结果。恢复性司法不是对原始社会诉讼模式的一种回归,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制度模式。从本质上讲,恢复性司法在实体上是试图在更大范围内用非刑罚的处罚方式来替代刑罚处罚方式,试图用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替代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来解决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在程序上试图用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来弥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缺陷与不足。恢复性司法在伦理上的基础是宽恕,是一种对正义的超越。恢复性司法的社会基础更多体现为国家权力社会化趋势。这种社会化的趋势对代表国家意志的审判权起的是一种制约作用。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规范;宽恕;社会权利

 

社会政策:“欧洲模式”适合中国吗?
[匈牙利]阿提拉•马扬(Attila Marjan)(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国际与欧洲研究院,布达佩斯,1011—1239)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对于欧洲社会模式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聚焦于个人政策领域,比如医疗、就业、劳动力市场、老龄化问题、养老金制度等,并且也开始考虑如何将欧洲的社会政策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事实上,欧盟是一个福利国家的联盟,不是一个联合的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在欧盟是一个松散的相互协调的领域,大致基于成员国之间自愿的合作,而欧盟成员国在社会政策追求上存在差异。欧盟的社会政策对中国有启发意义,但目前欧洲模式自身也存在问题,并且饱受压力,难以持久。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立足自身的国情,其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资金不足、覆盖面不足、地域分割、机构低效等。保持灵活有效的市场经济与充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平衡,将依然是中国国内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一项主要挑战。
关键词:社会政策;欧盟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论《兰杰协定》的签署
汪诗明;王艳芬(1.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200062;2.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苏州,215009)
摘要:1978年签署的《兰杰协定》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在土著土地上开采铀矿的协定。该协定是联邦政府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对北领地区的土著施加压力的结果,反映了联邦政府对铀的开发利用的立场与政策日渐明朗以及矿业利益集团在“国家利益”的名目下对土著所在地区的矿产进行“合法”开发的前景,同时折射了土著土地所有权的脆弱性与模糊性。但应予肯定的是,针对铀矿开发可能引发诸如环境破坏等方面的调查及其应对之策为日后处理此类问题树立了先例。
关键词:澳大利亚;土著;铀矿;《兰杰协定》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机制保障与实施路径
王海燕(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要重点建设的六大国际经济走廊之一。中蒙俄三国相互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三方已建立的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以及三国对接的发展战略,使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仍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厘清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概念及内涵,分析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实施路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走廊;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国家发展战略;互联互通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的实践与政策探析
徐海燕(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200433)
摘要:中国政府在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同时,特别强调了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的环境建设融于一体,共建绿色大陆桥,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持久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和目标。咸海危机是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遇到的最大环境问题,其主要产生根源是20世纪中叶中亚地区的粗放式农业开发。反思这一段历史的教训,以中亚农业现代化来带动咸海治理为切入点,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将从根本上改善中亚的生态环境,使其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和新能源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增添粮食通道和新能源通道功能。
关键词: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农业现代化;粮食通道;新能源通道

 

污染治理的激励性规制机制研究:基于梯若尔的理论
关华;赵黎明(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2.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摘要: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其倡导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借鉴梯若尔的新规制理论,分析污染治理企业的规制问题,可以发现,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通过对被规制企业提供一个固定价格合约,可以促使被规制者发挥最佳的努力水平,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内含竞争标尺的固定价格合约来对治污企业进行规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福利损失。上述结论,对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就治污企业的规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污染治理;激励性规制;固定价格合约;竞争标尺;让•梯若尔

 

大气污染区域治理中的地方利益关系及其协调:以京津冀为例
王红梅;邢华;魏仁科(1.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081; 2.四川省中江县太古镇政府,德阳市,618100)
摘要:当前我国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需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治理。由于区域内行政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存在差异,大气污染区域治理对行政区的地方利益将会产生不同影响。地方利益关系及其协调是大气污染区域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利益竞争性程度的强弱,可将地方利益关系划分为竞争性利益关系、互补性利益关系和非竞争性利益关系三种类型。京津冀三地具有特殊的联系,地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但缺乏长期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大气污染区域治理过程中,京津冀地方利益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应针对地方利益关系的不同类型,以第三方嵌入机制和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促进良性竞争,以创新利益补偿机制和多主体网络治理促进利益整合,以权威区域利益协调机构和市场化机制促进利益协商,从而实现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目标。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治理;地方利益关系;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的发展与完善——基于披露指标设计与构建方法的探讨
张秀敏;薛宇;吴漪;甘田(1.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241; 2.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领域,披露指标的设计与构建是其基础与关键。基于对国内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经典文献的整理回溯,可以发现指标设计的研究视角经历了由污染处置到环境防治两个发展阶段,且国内外研究在揭示披露规律与发展特征上存在着共性与差异,同时信息化时代企业指标的考察视阈也在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对披露指标不同的赋值方法的探讨也同样经历了逐渐推进完善的过程,各类指标的构建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而研究者对指标差别性问题的分析表明,指标构建方法的选用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研究结论。基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在指标设计和构建方法视角的归纳与总结,可进一步明确今后其针对网络信息披露和纳入语义分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企业环境信息;指标设计;赋值方式;网络披露;语义分析

 

职场友谊对员工工作繁荣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洪安;李乐;刘俊红;吴露琼;季昌梧(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组织正面临着日益激烈和复杂的竞争环境,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关系着组织的成长和生存。员工工作繁荣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引进职场友谊来探讨组织环境中的一种情境因素对员工工作繁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职场友谊对员工工作繁荣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对工作繁荣的活力和学习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职场友谊对员工心理资本有正向作用,并且对心理资本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员工工作繁荣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职场友谊;员工工作繁荣;心理资本;组织;人际关系

 

汉语事件名词的界定与系统构建
韩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摘要:事件范畴是由事物与动作两个基本范畴融合而成的复合范畴。从跨语言角度看,事件范畴在语言层面编码为词而非句子,是一种有标记映射。可即使在形态语言里,仍然存在无标记事件名词,同时存在事件名词多义兼类这样一种普遍的语言共性。因此目前形态语言中事件名词的主要界定方法,仍然是利用分布这一功能标准。将汉语现有的框架与之比对后可发现,它们的核心分布都是名词事件结构的实现,因此汉语事件名词的界定方法总的来说是一种事件结构测试法。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各框架优先度的差异,赋予不同的权值,再以这些不同权值的框架为标准,按义项辨析事件名词备选成员,从而初步构建起现代汉语事件名词逐级分类系统。
关键词:事件范畴;有标记映射;形态语言;事件名词多义兼类;语言共性;事件结构测试法;框架权值

 

世界语言文化中“词汇化的能产的 超微型喜剧系统” ———汉语歇后语价值的重新分析
陈佳璇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潮州,521041)
摘要:一般认为,中国的喜剧创作落后于西方,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并非长于幽默。其实不然,作为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可以说就是中国人喜剧精神的极好体现。歇后语不但是一种修辞格,也是汉语词汇体系的子集,还是一种喜剧样式。以往认为,歇后语是由“引语”和“说明语”两部分组成的,其实这并不准确。一个歇后语应该包含三个条件:“引语”、“说明语”、(引语和说明语之间的)“停顿”。正是由于“引语+停顿+说明语”这样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才典型地体现了“悬念+渲染+反转”的喜剧结构形态。而兼具“词汇集”和“修辞格”的特性,更使其呈现为世界语言文化体系中一种与众不同的“词汇化的能产性的超微型喜剧”,成为中国人喜剧精神的独特体现方式。
关键词:歇后语;超微型喜剧;词汇化;能产性;文化成见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出版:基于传播学视角的考察
张国伟(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发展过程中,现代传媒尤其是出版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传播层面,而对相关传媒活动及其参与者的关注和探究则不足。随着更多的资料文献和研究方法的出现,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推进空间和研究意义。以经典文本《共产党宣言》清末民初在中国的出版传播为起点,分析其各阶段的传播特征,考察媒介技术与传媒行业在此期间的表现,探究现代出版这种新式传媒对传受双方身份的构建,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现代传媒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出版;传播;传媒产业;身份构建

关于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入选期刊。所有刊文均可上网浏览及下载。网址 本微信公众号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