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还在乎奥运金牌丨沸腾

2016-08-09 沸腾 沸腾
点击“沸腾”免费订阅!


我不是“唯金牌”论者,我当然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靠金牌多寡来显现,但我已经“投资”了赛事的“股份”,你说,我不该在乎吗?



文/沸腾





我们从未如此不渴望金牌。


今天,奥运会进行到了第四天,中国目前共获得5枚金牌。相比以往,这并不是一个好看的数字,而且中国在首日还罕见地遭遇了“金荒”,不少“双保险”、“稳拿”项目遇到尴尬。


有意思的是,来自民间的情绪非常包容,“首金”的话题不再沉重。“金牌不重要”、“尽力就好”的声音成为网络主音。


为了打破唯金牌论,我们一直在努力,时至今日,唯金牌论正在从民间瓦解。在一片暖春景象下,可我发现,我还在乎奥运金牌。


我为什么还在乎金牌?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奥运会的投资者。有投资,就天然想着回报。


△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总计32亿余元


△这份表格里,则可以看到体育竞赛、训练、场馆等支出。


今年两会期间,据媒体报道,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因公出国较去年增加4500万元,主要是因为增加了里约奥运会参赛的出国费用。而沸腾查询到,2016年,体育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2.94亿。


△国家体育总局“三公”预算


报道同时指出,里约奥运会备战和北京冬奥会备战的相关投入,在体育总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增加了1.8亿元。在体育竞赛一项2016年预算数近2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60.4%,主要原因是今年安排了里约奥运会奖金预算。


12年前,刘翔夺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之后,时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透露,刘翔过去一年的训练、参赛等花费,大约在300多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他同时称,在现实的训练中,一名金牌运动员背后,很多投入是无法用数字来具体计算的。


金牌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也应该越来越不重要,但,这种认识的改变,不该只在民间。


据2004年第八期《全球财经观察》报道,在雅典奥运前夕,也即2001-2004年间,国家拨款约为57亿元,那届奥运中国拿了32块金牌。


而按照《2001—2010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计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仅仅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每年)就达27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40亿元的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


我们的运动员,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比赛,每一个能够登上奥运擂台的运动员背后,都是一串庞大的团队和资金,而这样的团队和资金背后,是来自13亿纳税人的“众筹”。


我不是“唯金牌”论者,我当然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靠金牌多寡来显现,但我已经“投资”了赛事的“股份”,你说,我不该在乎吗?至少,让我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一个让我比较满意的成绩单吧。




既然奥运军团拿着财政拨款训练、参赛、获取奖励,就理应给纳税人一个交代。而金牌榜、奖牌榜,就是成绩的直接反应。


很多人之所以不在乎,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直接的赛场,而看不到自己的间接付出。是的,金牌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也应该越来越不重要,但,这种认识的改变,不该只在民间。


换句话说,自下而上的认识进步,意义不大;唯有自上而下的变革,才能归正返真。


当我们的社会和民众,越来越不需要金牌来满足自卑的渴望,当金牌的自信附加值含量越来越低,我们的运动员却还在为“丢金”哭泣和道歉,为什么?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媒体在“回忆”他的光辉事迹时曾写道,“国家送他们出国学习,一个人的花费相当于在国内培养30个大学生……”

而陈镜开的一句话,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听来,依然是那么恰当——“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


往期回顾:


金牌不是唯一,表情包也可以“征服”中国丨沸腾


霍顿比孙扬有多少兴奋剂道德优势丨沸腾


一部分中国人已经率先告别金牌情结 | 沸腾


奥运难民代表团:人类不放弃每一个成员丨沸腾


奥运改变世界,也应被世界改变丨沸腾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公号转载。  

校对:郭利琴




我们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发稿费

欢迎别出心裁

拒绝一本正经

特别提示:录用留言会刊发在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栏目,沸腾也会每日更新发布。如被选用,请在后台回复你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从心中的热出发



沸腾:xjb-feite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