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不就是“求包养”吗?|沸腾

拒绝烂片的 沸腾 2018-08-04

把作品质量推卸给投资人,这就是为什么百子湾快挤满了职业编剧,我们的编剧却依然不职业的根本原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胡涵


自从商品社会到来后,有些文艺创作者就特别感念那些流连于贵妇人客厅的黄金时代——倘若可以,谁不愿意像18、19世纪的法兰西文人一样,在贵妇人的沙龙登堂入室?

 

最好是像卢梭,在华伦夫人的港湾里获得创作经费、母爱哺养和情人的激情。

 

这些以做公益的心态投资创作的人,过去的法国叫贵妇人,后来在我们这儿,是一些热衷电影的煤老板。

 

因此,当著名编剧汪海林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到今天我还是很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他们特别好”时,大家一点也不用惊讶。是的,我们这些年和当年资助卢梭的贵妇人、养士人的孟尝君最接近的人,是当年的一些煤老板。

 

▲编剧汪海林采访报道截图


汪海林也列举了一些理由,比如说,“他们除了要求找女演员以外,没有别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干预我们的创作”。

 

是的,不需要干预创作的原因,是他们没把自己当成投资人。一方面,是他们对这个行业的陌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把投资影视剧当成一笔投资。

 

而我们都知道,当一笔生意不再是生意,这生意就是天底下最容易做的。

 

那些煤老板的诉求无非是玩票、满足虚荣和接近女演员。这一点,当年彭浩翔在《低俗喜剧》里就已经讲完了。

 

▲《低俗喜剧》剧照


内容创作者的倨傲和自由,要在财大气粗的煤老板生态中得到满足,这一度是90年代我们文化土壤里的特殊生态。

 

所以,汪海林把煤老板和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商对比,颇有点不公平——对于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投资影视剧是严肃的商业行为,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和回报率的,而一些煤老板可能只是为了追求一种超出自己身份的趣味。

 

有趣的是,汪海林还给投资人排了个序。“房地产商也还好,他们也不干预你创作,但是他喜欢管理。最差的是互联网企业进来以后,他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数据啊、各种流量、大IP啊,越来越离谱”。

 

按照这层逻辑来给影视剧投资人排序,可能正好会得出和主流商业价值相反的结论:没事儿撒钱玩的土豪贵族最好、煤老板次之,房地产虽然也是暴利行业,但至少还要有所敬畏还要对股民负责,所以要多管管,而那些互联网企业,自己还朝不保夕烧着风险投资的钱,自然会对商业要求更高。

 

纯粹的文艺创作者历来有种敌视商业的传统。在他们的理解里,当创作变成生意,创作似乎就没办法独立。

 


▲编剧汪海林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


资本要衡量数据,比对市场,这些是冷冰冰的现实。那些习惯在天上飘着的人,害怕的就是触底。艺术没有标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借口,而商业规则,是对这个借口的挑战。

 

不过遗憾的是,某种意义上,文艺创作者要因为这种敌视商业的行为而对今天的现实负责。

 

煤老板投资文艺创作是“包养逻辑”,而“包养”尽管能够有千万分之一的概率创作出杰作,但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是否健康,靠的却不是那偶尔的灵魂出窍。

 

不接受企业的商业投资,就只能去抱大腿。而抱大腿的意思,是不必对任何人负责。对于少数的杰出天才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土壤,但也极容易成为骗子、平庸者继续沉沦的天堂。

 

在煤老板投资影视剧的时代里,我们的确出现过少数杰作,但没有商业运作的影视剧行业绝对是不正常的。因为商业意味着对资本、对市场、对观众的负责。前者是上限,后者是底线。

 

看看今天,我们的观众有一大半在国产烂片和塑料偶像剧里抹眼泪,而漫威已经开始在商业大片、人文情怀里取得平衡。

 

谁都不愿意遭受束缚,但优秀的文艺创作者注定要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期待投资电影的煤老板再回来,本质上还是期待那个不需要对谁负责的时代回来。

  

有能耐的,无论拿着谁的投资都能拍出好作品,把作品质量推卸给投资人,这就是为什么百子湾快挤满了职业编剧,我们的编剧却依然不职业的根本原因。

 

编辑: 新吾   实习生:范娜娜   校对:王心

推荐:

鼓励二孩生育这只“螃蟹”,终于有人打算吃了|沸腾

5800万空巢青年供养了孤独经济,孤独怎么就成了一门生意?|沸腾

《我不是药神》:重拾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沸腾

币圈“首富”录音曝光:自古散户皆韭菜,唯有套路得人心|沸腾

欢迎报考新闻学院!哪怕自媒体遍地,我仍然“固执己见” |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