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邪不压正》是电影,“邪不压正”更当是现实 | 沸腾

韩浩月 沸腾 2018-08-04

《邪不压正》可能无法承载更多的现实意义,但“邪不压正”作为一种价值观,需要得到更多的激发与回应。


▲ 电影《邪不压正》


文 |韩浩月


作为“北洋三部曲”的终章,《邪不压正》今天公映。这部备受期待的姜文新作,又要在影迷的宠溺和市场的飘忽不定中接受考验。

 

在《邪不压正》之前,《我不是药神》九天时间获得了超过20亿元的票房,现实题材能够在当下如此受欢迎,多少出人意料。

 

但《邪不压正》也不是纯粹虚构,张北海的原著小说《侠隐》故事背景,与其出生年代几乎完全吻合,小说里的人物,也能与当时的现实人物对号入座,按照张北海的说法,“都是我父亲的朋友,不少是我的‘叔叔伯伯’”。

▲小说《侠隐》

 

《侠隐》中的“现实”,一方面是人,是真实历史人物以文学形象的方式亮相,另一方面是城,是那个“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

 

张北海以“纽约客”的身份缅怀逝去的老北京,与姜文喜欢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隐喻现实、抒发情怀不谋而合。

 

姜文电影里的“现实”,从来都是水中花镜中月,相比《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算是贴现实最近的。

 

姜文不但努力去把张北海“梦”一样的老北京搬上了银幕,让淹没在历史残卷中的真实人物又“活”了一回,而且还把当下人才能理解的“现实梗”带进了新作里——左右迂回,新旧交替,这向来是姜文观照现实的手段。

 

决定用《邪不压正》而非《侠隐》作为电影片名,这体现出了姜文的某种价值倾向。 

▲《邪不压正》海报


作为一句成语,“邪不压正”是中国社会传统价值观的有力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古典侠义小说与民间口头文学中,以“邪不压正”为叙述核心的故事比比皆是。

 

如果说“英雄拯救世界”是美国商业片绝对政治正确的结尾方式,那么“邪不压正”也一定是中国观众最向往的故事结果,这四个字所隐藏的社会期许,成为许多人熬过黑暗与悲痛的一种信仰。

 

在汉语里,“正”包含着正确、正直、公平、平等、善良等诸多语意,“身正不怕影子斜”也一度成为无数人的立世之本……

 

但这些年关注社会新闻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失望。从不敢扶倒地老人,到幼儿园虐童事件,从碰瓷党横行,到骗子公司出没……

 

这些时不时成为新闻热点的事件,每每让人疑惑,似乎有一股不端正的力量,不断侵袭着正常的社会肌体,让渴望在安全、健康、富有正义感的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感到无助、无力、愤怒。


▲电影《邪不压正》


弘扬正向价值,向来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每每有“正能量”事件,哪怕看上去是挺平常、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总会得到广泛传播,这让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免产生疑问:社会正向价值本该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是一种日常可见、润物无声的现象,却为何总能激起民意共振呢?

 

其中当然有人同此心、人心向上的原因,但另一重原因或正是,现实中有不少正不压邪的情况,邪不压正委实是一种刚需。

 

作为电影,讲述民国故事的《邪不压正》,可能娱乐价值更大一些,无法承载更多的现实意义,但“邪不压正”作为一种价值观,需要得到更多的激发与回应。

 

如果看完《邪不压正》走出影院,在回味故事的同时再多思考一下这个片名的深长意味,或能得到一点额外的收获。

 

编辑: 新吾   实习生:钱璐   校对:郭利琴

推荐:

11个姐姐凑32万给弟娶妻:家庭互助不是牺牲女性成全男性 | 沸腾

“世界杯阴谋论”是因为人类大脑在偷懒 | 沸腾

支持老年人才创业,是不是一个好主意? | 沸腾

“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不是把所有老人都推向创业市场 | 沸腾

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不就是“求包养”吗?|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