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中国还有多少年轻人可抢?| 沸腾

肖隆平 沸腾 2018-08-04


没有人口,何来人气?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肖隆平


十多年前,如果你问一名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会去哪座大城市,很多人可能首选“北、上、广、深”。


如今,当你再问一名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会去哪座大城市,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已经不再是仅有的首选城市。


在一些关于“你们会选择在哪座城市生活?”类似主题的帖子里,武汉、重庆、杭州、成都和苏州等城市均成为了年轻人的选择。十多年时间,希望到外面去闯一闯的年轻人对于选择哪所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于去年开始轮番上演“抢人”大战,送户口、送钱(生活、住房等各种补贴),送房子……真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就差送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年轻人与城市,相互选择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潮流。因为这背后面临着一个共同话题:年轻人正变少,趁早多抢几个,城市才能维系其发展轨迹。


年轻人正“物以稀为贵”


2017年10月,湖北省政府发布了《2017年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湖北省仅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共紧缺人才总计2405人。


的确,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档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人才短缺。2017年初,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数据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


其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和电力装备领域的人才缺口都将超过90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新材料领域人口缺口将达400万人等。这只是几个人才缺口较大的产业,还有若干个新兴产业同样面临人才短缺现象。


而产业是“兴”城的关键,仅靠金融等第三产业来“兴”城的数量还是有限,大量的城市需要有新兴产业来支撑其未来蓝图的实现。


问题是,我国年轻人的总数在不断缩小。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所推测的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6年,我国20岁~24岁青年所占总人口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师傅级”的35岁~44岁骨干量所占总人口量的比重也是持续下降。30岁~34岁的青年所占总人口比重未出现太大变化,基本保持在7.1%~7.6%间。仅25岁~29岁所占总人口比重出现了增长。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95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监测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人才市场需求人数有所增长,但求职人数有所下降,且呈逐渐扩大之势。从区域来看,东部和西部的供大于求现象更为严重。


            ▲ 该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测所得,与精确数据会有一定出入(2010年数据缺失,因为国家统计局未公布。2017年数据尚未公布。2018年统计年鉴才公布2017年数据。)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高等教育本专科院校输出的人才数在2010年出现下跌现象后,此后几年的增速明显放缓。中专生的输出在2009年出现增速放缓后,2013年后的毕业生总数更是持续下降。与本专科院校毕业生数的比重由2013年的1.06:1迅速下滑至2017年的0.68:1,毕业生总数几乎减少了一半。


作为相对高端的人才,研究生2017年输出数尽管是十年前的约两倍,20年前的十多倍,但总量并不大,一年输出的人数尚不超60万。


▲ 近二十年来我国人才输出趋势变化图(2002年以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未出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照相关机构数据测算,到2020年,15-24岁的年轻人将由2010年的2.45亿减少至1.78亿,该年龄段的劳动力则只有6000万,是2006年的一半。到2050年,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将由目前的9亿人减少至7亿人。


这就是说,当更多城市需要年轻人(才)来支撑未来的发展时,年轻人(才)总数却在下降,也即可供城市选择的年轻人(才)数却未相应增加(增速不匹配)时,物以稀为贵效应便愈发显著。


而从目前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数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可供应的年轻劳动力数量还将继续减少。


因此,有抱负的城市还抱着旧规陈念不放,对当下的年轻人(才)还“大门紧闭”,这类城市及其产业就会逐渐失去发展的根本动力。


20岁以下青少年人口趋少


年轻人,其实还意味着繁衍力。


对于有些城市来说,这个任务或许显得还尤为迫切。比如西安,进入新世纪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公开查询到的数据),只是2016年开始略高于全国水平。


武汉也是其中一个“标本”。2002年至2012年,武汉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低于全国水平,多数年份仅是全国水平的一半甚至更低水平,其中2004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只是2012年开始,这一局面才得以反转。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0-15岁青少年人口数从2001年开始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果不是因为放开二胎,这种趋势在近两年会更加明显。


此外,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推测的数据亦显示,5岁~9岁、10岁~14岁以及15岁~19岁的青少年总数自2003年以来也是呈下降趋势。0岁~4岁幼童尽管有所上升,但并不明显。


显然,二胎政策的放开并未对人口出生率的提高起到太大作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减少了63万人——这还是放开二胎第二年的情况——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52‰,仅为12.43‰,这一数据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下降到了5.32‰的惊人低生育水平。


▲ 2001年以来我国0~15岁青少年人口增长趋势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统计数据上来说,2012年以前的青少年人口数是指0-14岁,所以2010-2012年的青少年人口数看似低于2013年,实际上可能不低。而2009年以前的数据应该更大,换句话说,年轻人的降幅其实比图中所示要更大。)


较为典型的是东北三省,近三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18‰~负0.49‰(仅吉林2016年为-0.05‰)间。

 

从历史规律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生育率下降和年轻人口数减少是趋势。美国历史统计数据(HSUS)显示,1870年~2010年总人口的增长率呈下降态势,相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由1870年的2.7%下降至2010年的1%;0~24岁的人口占比也由59.4%下降至34%。

 

有人口学家表示,未来几年,不管是地方还是全国,出生率继续走低,或仍是一个趋势。因此,适时研究新的生育政策,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才能减缓下滑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相比于十年前,中、小学在校生总数是减少了,但近年来保持微增长态势。比如2017年,中、小学在校生总数为14535.8万人,比2007年减少1764.2万人,但比2016年增加了近300万人。

 

因此,从长远来说,城市抢人也是基于保障未来的生育率。因为年轻人的减少,也就意味着下一代人的再减少。

 

正如人口学专家所言,城市要有人气,就得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人,何来人气?


▲该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测所得,与精确数据会有一定出入((2010年数据缺失,是因为国家统计局未公布。2017年数据尚未公布。2018年统计年鉴才公布2017年数据。)


□肖隆平(媒体人)


编辑: 新吾  实习生:钱璐  校对:郭利琴


推荐:

遍地撸串的城市,正在走向美食消费的粗鄙化 | 沸腾

中国知识界的爆雷之夜,让肆无忌惮的咸猪手有所敬畏 | 沸腾

讨论性侵,任何圈子都该以基本是非为前提 | 沸腾

知名公益人雷闯涉性侵:莫借公益身份行不轨之事 | 沸腾

疫苗焦虑,何以解忧?|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