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骗保致妻儿自杀”:不要让悲剧变成口水剧 | 沸腾
一场悲剧没那么容易总结中心思想。
▲“假死骗保案”丈夫忏悔;来源:新京报动新闻。
文|西坡
近日来,“男子骗保致妻儿误解自杀”这个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随着更多的信息被披露,人们得以更准确地还原这桩悲剧的原貌。但是信息越多,死者身后的争议反而越强烈。
戴某花在遗书中写道:“恳请大家不要谣言生事,很多时候有很多事情是永远没有答案和结果的!就让这一切默默的没有争吵结束!愿这个社会大家多一份饶恕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善心,少一份邪恶!”
但她的遗愿可能要落空了。
目前,她表哥对媒体表示或将起诉表妹夫何某,为表妹讨说法。而无视表妹在遗书中说的“请我的亲戚不要到晚坪来找麻烦。”同时还有一些营销号在带节奏谴责何某,甚至煽动网络暴力。
毋庸置疑,何某试图通过骗保这种拙劣的伎俩还清贷款,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丈夫。他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是面对这场悲剧,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而不是急着去消费。
▲戴某花和一同溺亡的一对儿女。图源/新京报动新闻截图
到底是谁“杀”死了戴某花和她的一双儿女?草率地认定一个“凶手”,或许可以满足看客的复仇欲,但乱带节奏就会模糊事件的真问题。这件事本身,很难给围观者留下主持正义的余地。
严格来说,“妻儿自杀”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戴某花是自杀,儿女是被她杀死的。但是现在去谴责她,跟谴责她的丈夫一样是徒劳无益的。可悲的是,有些人只是一味去谴责,而学不会思考。
戴某花在遗书中说外界言论尤其是婆家人的指责,让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有人就像福尔摩斯找到了关键线索一样兴奋不已,自以为“破案了”。
但不要忘了,家庭矛盾几乎家家都有。戴某花列举的那些言论虽然不友好、不温暖,但并没有致人死地的威力。在外界言论和戴某花的自杀之间,肯定还有一块缺失的拼图。
这个悲剧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贫穷。但同样难以得出“贫穷杀死了她”的结论。这件事中更值得关注的倒是网贷这个情节,不过与她的死也没有直接关系。
此外,与其说“杀人”的是贫穷,不如说是贫穷之下那些放大的悲愤与绝望。
▲监控探头拍下戴兰兰和儿女最后的影像
其实戴某花的自杀完全可以放置在农村自杀问题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这是一个学术界研究已久的课题。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妇女自杀率便开始大幅下降。
但戴某花的自杀倒是与过去的一些研究结论比较吻合。研究显示,农村自杀大部分都是由家庭内部矛盾触发的。琐碎小事为什么会引起自杀这种激烈反应,是学者们致力回答的关键问题。
学者吴飞在《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一书中说:“中国人的自杀问题首先和正义有关,这种正义体现在复杂的家庭政治当中。”“家庭生活中的基本正义,就是使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政治中既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看待,也因而感受到应该享受的亲密关系。”
当家庭政治中出现不公,自杀就是弱者最终极的反抗,但自杀同时也成了家庭政治的一部分。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一个家庭让人失望,那么离开它就是了。但说着容易,困在家庭政治中的人没那么容易抽身。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家庭虽然已经不温暖了,但曾经是他们最在乎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不知道再去哪里寻找一套能支撑自己活下去的意义系统。
如果像某些网友想象的那样,这个男人一直很烂,这一家人一直很坏,或许戴某花反而不会想不开了。
或许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她也得到过一些幸福和温暖。当为数不多的好日子看样子要永远失去,而曾经熟悉的冰冷重返身边,她选择了放弃。这也仅仅是我的假设。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人间悲剧。而悲剧是没那么容易提炼中心思想的。
编辑:新吾 实习生:邓海滢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你不跟人讲道理,就会有刀来跟你讲道理”也是种不讲道理 | 沸腾
男子一年违章15次被退婚,这是源自价值观上的门不当户不对 | 沸腾
“开跑车送孩子”虽是你的权利,但为何日本公主上学就不这样 | 沸腾
达州地陷吞噬夫妻与父子,不能在城市走着走着人就没了 | 沸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