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住院61天花费104万,击中了人们哪根神经? 丨 沸腾

张丰 沸腾 2019-04-06


对个人来说,不光是面向未来的勇敢进取,也需要关注“身后”,关注自己和家人可能遇到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是每个人都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理性社会的必然。

花费医疗费104万元,这足以让一个城市中产破产。


文 | 张丰


武汉的刘女士在朋友圈晒出了父亲的住院费清单,她没想到的是,104万这个数字让她成为一个网红。这张收费票据迅速传播出去,很多网友在感叹住院费“天价”的时候,也很羡慕刘女士的“有钱”。


据当地媒体报道,104万住院费完全属实,而且还只是一部分而已,目前刘女士的父亲还在医院治疗,总费用已经超过170万。


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生介绍,67岁的刘先生因为急性心梗住院,右侧冠状动脉堵塞严重,心跳微弱,心率很低,医院为他做了心脏冠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先进设备。据医生介绍,所有的收费全部符合规定,而且考虑到费用巨大,也为刘先生做了一些减免。


在网上,这张单据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一张住院收费单据,能击倒95%的家庭。”


据媒体报道,刘女士对此大为生气,她自称自己是“普通工薪阶层”,为付清170万医药费,家人借了不少外债。“医疗费可以报销一部分,现在正在走程序。”看起来,刘女士似乎也属于网友所说的“95%的家庭”,但是并未被“击倒”。她在朋友圈晒出单据,是为了“提醒大家珍惜身体健康”。


在很多网友心中,104万似乎成为一个衡量生命和财富的标尺。如果一个人生病要花超过百万的治疗费,是否还应该选择继续治疗?或者是否能够治得起?对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要拿出100万现金,很明显是不现实的,这也是这张单据被热传的原因。


在各大众筹平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让人悲伤的故事。一个人患了重病,往往就会把一家人拖入困境。很多人发的求助,目标金额都是几十万,很少看到筹款达到100万的案例。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即便在中国看病并不便宜,但是能够超过100万的案例并不多。能够拿出100万看病,对大多数城市家庭来说,确实是相当奢侈的行为。


但是,如果换一个领域,不是考虑“看病”,而是“买房”,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似乎又很有实力。很多城市房价不低,但还是有很多人排队买房。超过五成的首付款,对很多人来说似乎不成为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背后可能有一个价值观的分野:很多人愿意多方筹款去买房,因为存在着涨价的预期,买房就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投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患上重病,有可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是否愿意倾尽财力去治病,筹款100万换亲人多活几年,对很多人来说就成为一个大大的疑问。很多时候,即便是患者本人,在进行这样的评估之后,也有很大的概率会放弃。


前两年媒体报道一个案例,在大连打工的郑彦芳,被诊断为骨癌。她的丈夫患上脑梗,左臂失去直觉。11月9日,丈夫把仅剩的一百元塞进郑彦芳的口袋,随后自杀。他们的儿子从学校辍学,要去照顾妈妈——郑彦芳的100元,和武汉刘女士的100万,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两个极端,不管是贫富还是比较富有,面对家庭成员的重病,都会面临艰难抉择。


郑彦芳丈夫自杀前一家人全部的积蓄只有120元。119她的丈夫领儿子吃了一顿饺子自己喝了一瓶啤酒后回到家中把剩下的100元塞到妻子的衣兜里随后选择了自杀。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财力兜底的问题。刘女士还在办理父亲的住院报销,如果是普通社保,能报多少还未可知,而郑彦芳一家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任何保障,生命处于某种赤裸状态。


或许,我们真到了认真考虑保障问题的时候了。国家层面的社保,要尽可能覆盖更大的人群,而对个人来说,如何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财务情况选择更合理的保障方式,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让更多成员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地讨论这个问题,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个人来说,不光是面向未来的勇敢进取,也需要关注“身后”,关注自己和家人可能遇到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是每个人都要研究的课题,也是理性社会的必然。


编辑:新吾   实习生:杨凯文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众明星为蒋劲夫“站台”,朋友私谊不能不看是非 | 沸腾

“狂人”贺建奎真能“用下半辈子”为娜娜露露负责吗?| 沸腾

中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犯了多少条伦理大忌? | 沸腾

“基因编辑婴儿”:这个世界不需要不顾伦理的“科学狂人” | 沸腾

杜嘉班纳用一串拙劣操作,把自己闹成了一个笑话丨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