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批90后已开始植发”,小心被收“焦虑税” | 沸腾

张丰 沸腾 2019-08-01


三天学会的“植发手术”,你敢做?


▲ 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练俩小时就给患者手术。视频来源:新京报


文 | 张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发际线危机跟中年危机联系在了一起。“青春对我的发际线说,‘你撤退,我掩护!’”“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发际线已经说明了一切”等段子风传之余,也让发际线焦虑呈扩散之势。


有焦虑处必有生意。于是植发行业成了肉眼可见的“风口”。


但风口并不太平。《新京报》日前就爆出,随着脱发人群和焦虑人群的增加,植发行业迅猛发展,很多完全没有从医资格的人,简单培训两三天,就可以上岗帮人做植发手术。这还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植发培训。


▲ 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培训师正进行理论授课。 新京报记者 王飞翔 摄


植发行业随“医美”而崛起


说起来,植发行业之所以迅猛发展,根本上是因为市场“供不应求”。


网上的“第一批90后已经脱发”,或许是一句调侃,又或许也是一个事实。中国健康与教育协会曾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显示,在2.5亿的中国脱发人群中,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占据着较大比例。


脱发和白发都让人感到焦虑,因为它会让人产生自己已经衰老的想法。吊诡的是,脱发本身不但已经年轻化了,也成为各种制造焦虑段子的常见内容。它意味着心理压力巨大、经常加班熬夜或者不健康的生活。


或许,脱发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健康,欧洲足球赛场上的球员,也有一些头发稀疏的。但是,随着互联网调侃文化的盛行,由于压力而产生的脱发,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焦虑的根源。


而这种焦虑,会被人做成生意。


▲ 记者探访北京源之美诊所,其也是山寨组织“中国专业人才库”的培训基地之一。新京报记者 王飞翔 摄


植发培训,三天即可上岗,这当然是一种亟待监管的乱象。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蒋文杰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三天不可能学会植发。“如果想成为一名正规的植发医生,首先要有整形外科或皮肤科的医师执业许可,并在正规医院植发科室培训,才有可能开展这种手术,“整个过程起码需要5到7年”。


区别就在这里。蒋医生或者媒体机构,都把植发看成是一种“手术”或者医学行为,必须采用医学专业的操作规范。正规的医院和医生,专业的流程,高昂的费用以及冷冰冰的服务会驱走好多人。所以,尽管植发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到正规医院做植发手术的并不多。


市场上流行的植发,属于一个新兴的行业——“医美”的范畴。所谓“医学美容”,大多数时候都更倾向于“美容”而不是“治疗”。隆胸、隆鼻、双眼皮,当然也包括植发,在年轻人那里已经不被视为“治疗”,而是一种让自己变美的“消费”。


去整形医院的以年轻人为主,“脱发的90后”在其中都算成熟的了。每年暑假,都有一些刚刚考上大学的年轻人走进整形医院,花钱略微改造自己的造型。他们知道,外表和学识一样,都是将来自己竞争力的一部分。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消费者”,而不是“病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外观是“正常的”,只是花钱去改善,变成更完美的自己。


就这样,最近10年,中国各大城市,整形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少城市都把“医美”当成一个重点行业加以扶持,来自韩国等地的整形技术,在中国大都市迅速普及开来。来自行政力量和商业的共同推动,创造了一种有关人的外观的都市新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形手术”和传统医学分道扬镳,成为一个自足的体系。


▲ 6月中旬,北京神州博爱投资公司,一名业务员正对患者线上问诊。新京报记者 王飞翔 摄


植发不成或反脱层皮


这个新崛起的行业,有着非常明显的漏洞。以植发为例,在网上搜索你会发现,他们把“FUE植发”宣传成毫无风险。不是“传统手术”,不是“开刀”,无任何副作用。但是在专业医生看来,这种植发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人的毛囊。整个医美行业的状况也都类似,蓬勃发展,又非常混乱,广告满天飞,同时投诉量也巨大。


我们已经很难用传统的“医患纠纷”来定义那些发生在整形医院的冲突。整形医院把这理解为“消费者的投诉”行为,而客户直到身体出了大问题,才想到这有可能是“医疗事故”,而不是自己购买的假体出了问题。


在“医疗纠纷”和“消费纠纷”之间,有一个相当大的解释空间,整形医院会在合同上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一个案例如果闹到足够大,监管部门往往会按照医院的标准来进行处罚,强调“医疗资质”。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生态。它需要一种新的规范,既不是来自传统医院的规范,也不是纯商业行为,而是一个属于这个新行业的新规范。


那些想种植头发的脱发者,不要被那些诗化语言所蒙蔽。要知道,这虽然不是什么高风险的“手术”,但仍然是一种手术。必须考虑其风险,否则,不但自己脱发的问题难以解决,还会在接下来的纠纷中脱一层皮。


▲ 今日上午,记者再次探访发现,涉事诊所仍然在正常执业。新京报记者 王飞翔 摄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徐璟萱  校对:李世辉


新京报·新声代第一届中学生写作创造营启动!


写作即创造。那写作何为?是为了“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还是“坐在浴缸里横渡大西洋”?我们认为,写作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而年轻世代的所思、所见与所写,尤其值得被看见。


你有火种,我有采火盆。作为国内最好的原创内容平台,我们启动了此次活动只要你是中学生、能来参加活动,我们送你C位出道!


大赛将分三轮,最终选出30名创造营的学员,获得最后的夏令营资格。划重点!这是一次公益性活动,全程不收取任何报名费与评审费,学员参加夏令营的食宿全包!


夏令营期间,我们将开设专业的写作训练班,由熊培云、蒋方舟、杨庆祥等大咖亲自授课;写作夏令营期间,学员作品还将有机会刊登在新京报各大内容平台,包括新京报报纸、APP、公号,并实现全平台分发,让你的作品得到百万、千万加的曝光。一块送上的,还有荣誉证书、神秘礼包。


点击此处或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活动内容,直接进入报名页面。


推荐阅读:

女博主追打外卖小哥,“干自媒体的”也别滥用媒体权力 | 沸腾

女孩遭当街殴打扒衣拖行,“渣”不会是渣男的通行证 | 沸腾

操场埋尸案:是谁把死者家属逼成了福尔摩斯?| 沸腾

云南这轮扫黑不止打掉了孙小果,还有“王小果”“李小果” | 沸腾

为什么大家认为孙小果背后有一个厉害父亲?|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