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鸿茅有酒,中药协有故事 | 沸腾

与归 沸腾 2020-02-25



他们玩这一出,是何苦呢?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文|与归


鸿茅药酒拿了个奖,却也招来了黑;中药协颁了个奖,却把自己给“绊”了个跟头。

 

对这两天引发热议的鸿茅药业获奖风波,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玩这一出,是何必呢?

 

说实话,我是有的。不过,后来我想通了。因为这个奖现在没有什么光环效果,不代表将来就不会有。

 

再过一段时间,甚至几天,舆论场上就不会再有鸿茅药酒和中药协会的身影。而一些记忆力堪比金鱼的人,日后检索起药品、保健品甚至礼品,指不定看见了这个奖,指不定信了这道光,指不定下了单,指不定……


▲图片来自新京报官方微博


从质疑鸿茅药酒到深挖中药协会

 

从24日一早,鸿茅药酒获奖的消息传出发酵至今,公众关注的焦点,已经从鸿茅药酒转移到了中药协会身上。我大致整理了几条硬核信息:

 

1.中药协会共有385家企业会员,其中副会长单位65家、理事单位55家、会员单位265家,中药协会年费会员三个档次,最高3万。

 

2.鸿茅药业为中药协会的会员单位,每年会费5000元。

 

3.在224家医药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有44家为中药协会会员,其中不乏许多今年出现“黑天鹅”的上市药企。

 

4.把鸿茅评为社会责任明星的《中国中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付8万元就可担任特邀编委委员,获得优先推荐参加中国中药社会企业责任评选。

 

自打2018年发生“跨省抓医”以来,鸿茅药酒在舆论场上的形象就相当“刚”。这次,中药协会的态度不遑多让。

 

从最初回应评奖标准“不方便透露”,到“这是我们行业内的事”,再到直言“不要盯着人家的过去不放,我们就鼓励这种过去不诚信但现在诚信的(公司)”。

 

听君一席话,胜喝十斤酒,真是醉了。可以说,不锈钢都不带这么“刚”的。

 

一个人的一生是由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一家企业同样如此。现在做什么,并不能抹掉你曾经做过什么。更何况,鸿茅药酒现在做的,是否全然诚信,尚未可知。

 

澎湃新闻按照组委会联系人电话,采访到了一个自称“中医药行业人士”,他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判,是看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对当地的药农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带动多大的扶贫需求、产生多少就业。这和做什么药,甚至抓医生没什么关系。

 

此言差矣。

 

评价一个企业,当然首要的就是看其主业。就好像评价一位语文老师,你的标准不能是“他的肱二头肌不错”,这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

 

倒推一下,如果我的企业产品存在虚假宣传、安全性等问题,是不是我在产品之外做点“好事”,就可以弥补产品本身的缺憾了呢?这重逻辑显然无法自洽。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破冰行动》中的塔寨是个制毒村,村主任林耀东以贩毒为生,带领了全村致富。建祠堂、建学堂,这看起来都是好事,但林耀东算责任担当吗?

 

这并不是说两样事物性质一样,而是阐述同一个逻辑。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鸿茅药酒和中药协背后的那套隐规则

 

新京报曾调查发现,从2008年起,江苏、浙江、海南等多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次发布公示,要求停止鸿茅药酒的销售和广告发布。

 

如浙江方面认为,鸿茅药酒广告“夸大产品适应症、功能主治或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含有其他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内容”“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等。

 

一方面是问题频频,一方面是获奖频频,这两条线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并行,这是最令人诧异的地方。是我们太宽容了,还是规则太无足轻重了?

 

促进就业也好,为扶贫做贡献也好,这都是企业效益的外溢或添花,不能作为主业缺憾的遮羞布。

 

一码归一码,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一边行贿、一边行善的案例。这不是精神分裂,而是两面人。说白了,光鲜的一面无非是为灰暗的一面做掩护。

 

2019,因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权健集团,包括董事长束昱辉在内的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回看权健的历史,2018年刚入围某单位举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示范企业奖”。更早的时候,权健某款保健品还曾获得所谓的“英国伦敦国际发明展金奖”。至于束昱辉本人,更是诸多荣誉和奖项加身。

 

所以说,一个敢颁,一个敢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自有一套运行规律。

 

此时此刻,当我们把质疑的目光聚焦在鸿茅药酒和中药协会身上时,或许也应该透过其巨大的身影,尝试窥探阴影背后的东西。

 

这不是一家企业在“战斗”,也不是一个协会在“硬刚”,而是一套积弊已久的内在运行规则在无声无息地发力。

 

耐人寻味的是,在新京报报道的留言里,被赞最多的一条是“不要深挖了,容易断锹。

 

是的,被跨省的谭先生“殷鉴在前”。但如果连挖的勇气都失去了,那正是中了某些人的下怀。

 

渴求真相,捍卫常识,为理性张目,打破隐规则,这当是社会“刚”下去的动力。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谷俞辰   校对:何燕


推荐阅读:

给朋友圈丢个表情包,怎么就成“焦虑炸弹”了 | 沸腾

“江歌案”是悲剧,不该是营销号的“人血馒头” | 沸腾

朱元璋被汤唯古装剧“丑化”?不必把戏当真 | 沸腾

别让“炒猪团”跑了 | 沸腾

研究生被捅伤:别让“不曝光不解决”成社会痛点 |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