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境人员集中到武汉”,这主意太“馊”了 | 沸腾

孟然 沸腾 2020-08-18

“武汉有方舱”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拿来“欢迎外宾”的底气,而是这座城市付出的血泪代价。


▲武汉方舱医院。图片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 | 孟然


“树欲静而风不止”,庚子之春的这场疫情,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蔓延到了世界各地。

 

日前,微博网友@菩提树joan 发表长文,呼吁把境外入境人员集中到武汉,“与其回到自己的家乡造成全家人一起隔离的危险,不如到武汉共渡难关”,经某媒体转发后,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网友发表这一言论,是基于以下背景。

 

截至北京时间16日18时,据统计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17万例,死亡病例6512例,中国以外地区累计确诊超过8.6万例。这意味着,国外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国内。


▲截至3月16日世界疫情分布图。资料图。

 

与中国形势好转不同,国外确诊病例数量还在迅速攀升,各国莫衷一是的防控政策让未来蒙上了不确定性的阴影。境外输入已经成为我国新增病例的主体,截至3月15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3例。

 

“境外输入”已经成为当下防疫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就有人出点子了。

 

比如,上面那位定位在武汉的网友就言之凿凿:“武汉有方舱”“武汉不差这14天”“为了我们大中国全盘考虑,武汉人民值得这样做”——实在是刷新了“慨他人以慷”的新境界。


▲微博截图。

 

这场疫情,武汉承受了很多。

 

将近两个月来,武汉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无需赘言。这场“飞来横祸”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又砸了多少人的饭碗?

 

在微博求助信息中、在封城日记里,每个人恐怕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痛感。英雄的武汉人民挺过了至暗时刻,这没有什么胜利可言,而是用巨大的牺牲和一城的血泪交换来的。至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恐怕要等待一切尘埃落定,才能仔细去清算。

 

我们能做的,是驰援武汉,别让它独自承受千斤重担;我们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医治,让武汉尽快走出阴霾。别说是14天,就是多增加一天,对武汉来说,也是900万份痛苦的叠加。

 

武汉市民对“解封”的期待超过任何一个城市,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老人的腿脚需要锻炼、年轻人需要重返工作岗位、学生们想要回到校园。

 

武大的樱花已经盛开,但从未如此落寞。这时候,一句轻飘飘的“入境病例集中到武汉”,不是什么“全国一盘棋”,而更像是在武汉的伤口上撒盐。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这样的建议都太“差火”。

 

细究起来,这位网友并非什么大V,也不代表主流意见,可为什么会引发公愤,我想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集体情感。

 

最近舆论场上有些微妙的转向:有些人在嚷着“抄作业”时,回避了这场疫情的“灾难属性”,似乎国内战疫已到了验收战果的阶段。

 

但灾难就是灾难,发生在哪,都改变不了“病毒害命”的事实。

 

“武汉有方舱”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拿来“欢迎外宾”的底气,而是这座城市付出的血泪代价。

 

舆论场上的这种“轻描淡写”甚至是“歌唱方舱”,冒犯的是武汉市民的集体情感。这种对灾难的“健忘”,让我们不得不忧心,经此一“疫”,有些人的心智又能成长多少?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赵琳


推荐阅读:

不能再有下一个“郭某鹏” | 沸腾

这场让巴菲特“活久见”的股灾,到底有多严重?| 沸腾

全球股市大崩盘,是因为来了三只“黑天鹅” | 沸腾

张文宏未获先进个人?别情绪化渲染想象中的“落选” | 沸腾

“今天的××让人热血沸腾”,今天的营销号更让人防不胜防 | 沸腾

孙杨妈妈:比“宠溺”更大的问题在“不专业” | 沸腾

张文宏医生为什么这么红 | 沸腾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