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医学院院长被疑论文造假,别让“子弹”飞太久 | 沸腾

思凝 沸腾 2020-08-17

学界“大佬”不只要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负责,更需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涉及学术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董晨和学生在一起。图/清华大学医学院官网


文 | 思凝


顶尖学者被质疑“论文造假”,又是一次学术圈的公关危机。但从过往的案例看很多质疑最后都不了了之,公众始终不明不白,这道“学术与公众的隔离墙”,成了学术不端的“掩体”。


作为通讯作者,董晨确有“把关之责”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自5月起,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截至发稿时,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有上述被质疑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论文24篇。


董晨于6月27日回应:“PubPeer上有人对于我们部分文章的少数展图有些疑问,我们非常认真而慎重地对待,正在深查和核实原始数据。据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学术造假,没有任何论文的科学结论有所改变。有些疑问是因为提问者对于研究内容的不熟悉。但也有极少数情况存在无意的错误,我们正在和杂志合作进行修改。由于跨度时间长,涉及的学生、博士后较多,调查还在继续中。”


董晨额外强调:“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展图没有经过人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Pubpeer官网截图。


作为国际著名免疫学家,24篇论文“涉嫌造假”的质疑,对于董晨来说无疑是学术声誉的一次危机。从回应看,董晨对此也颇为审慎,“排除恶意造假”“无意的错误”等表述似乎也是在降低造假的指控力度。然而,董晨也承认其中的确存在错误,需要进一步调查项目相关的学生、博士后。


媒体查阅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导师担任通讯作者的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普遍。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责任,因此通讯作者不只是个“通讯员”,实际上要保证文章的可靠性,对论文发表中各类问题负责。


因此,此番无论涉及的学生或博士后是否的确是“无意出错”,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这一责任无法推脱。这也提示各位学界“大佬”,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不只要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负责,更需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涉及学术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当然,我并不想要做“有罪推定”,董晨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我也相信他会爱护他的学术羽毛;但他作为团队负责人,也的确难以保证内部不会有人造假。因此,既已发现了一些线索,我们就应追根问底、挖掘真相。唯有此,才能够堵住个别人的投机和侥幸,让造假者不至于肆无忌惮,也不至于让学术界每每因此而蒙羞。


▲董晨的履历及研究方向。图/清华大学医学院官网


“是否造假”既要向学界回应,也要向公众解释


原本我也想找到这24篇文章一一研究,但很遗憾,在搜索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这的确超出我的能力之外。我也意识到,这或许也是问题所在——学术圈和公众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了,这也导致了“傲慢和偏见”的生长——一般公众看到类似的新闻,尚不明就里便笃定“学术界的水太深”,这是围墙之外的人对围墙之内的“偏见”;而真正身处其中的专业人士虽心知肚明,有时候却又并不愿意进行公共讨论,这是内行人对外行人的“傲慢”。


公众对学界不了解,学界对公众不开放——这种互不交流的生态下,对学术界的监督是非常匮乏的。这也滋生了一些学术不端者的侥幸心理: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发表论文却是扎根学界的刚需。


这也要求,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术不端”相关线索的调查和公开力度,同时积极与公众进行沟通。


以这一次的风波为例,有网友指出的确有三篇文章的贴图存在小瑕疵,其余大多数文章没有问题,只是质疑者没有理解透文章。


果真如此的话,那也应该有一说一,清华大学或中科院等相关机构应该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并进行公开的、令人信服的回应,或洗清董晨院士的黑锅,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普通公众或许对专业文章难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对问题本身的详细披露和解释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代表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以及允许批评、包容质疑的科学精神。


总而言之,“董晨被质疑论文造假”,子弹恐怕还要再飞一会儿,但子弹不能飞着飞着就没了踪影。有关方面当立即启动调查,把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公众,当中涉及的错误也好、误会也罢,都不妨分条缕析地解释清楚,让这件事有始有终。


科学本身就是在质疑中发展而来的,任何科学家,无论地位有多高也需直面质疑。严格区分“无意出错”和“有意造假”,是科学发展本身的要求,也是净化学术生态的必需。


文 | 思凝(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王雪莹   校对:吴兴发


推荐阅读:
苟晶第二次参加的是不是真高考?| 沸腾
一封道歉信抵不了“被班主任偷走的人生” | 沸腾
看见孩子“隐秘的角落”,拉开“他们与恶的距离” | 沸腾
无健康码徒步千里打工,让老人不被抛弃在“科技进步”之外 | 沸腾
王振华案:为“坏人”辩护可以,但别混淆是非 | 沸腾
缪可馨之死:难道她“抄袭”比“优秀教师”体罚还重要?|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