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豫章书院”为题材的说唱,赢在了“内核”上 | 沸腾

与归 沸腾 2020-11-20

好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关注社会、关注人,与时代共振的。


▲歌词部分截图。


文 | 与归


最近,某综艺节目上的一首说唱歌曲火了。


令人欣慰的是,这首歌之所以火起来,不是因为歌手的绯闻或家庭故事,也不是节目组刻意的炒作,而是因为这首歌关注到了现实社会。


这首歌名为《书院来信》,以孩子的口吻、第一人称,通过简单朴素的话语,来表达内心的无助和控诉,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曾经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豫章书院”。


更能彰显艺术手法的是,乍看歌词,是一篇反省自己、赞美学校、表态要好好听话的书信。但其实“如果你们爱我,就从‘头’看一遍吧”,是在提示爸爸妈妈看“藏头词”。


用心关照现实,就是好文艺作品


原来,歌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我被关在小黑屋里他们每天都打我,爸妈快来救救我”“爸妈快来救救我,我想离开这里”。


歌词以这种仿若谍战的书信体,很好地表现出了孩子们在那些所谓的戒网瘾学校里,身心遭受折磨和伤害却无处申诉、不能表露的压抑心情。


▲《书院来信》现场表演截图。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类似“豫章出院”的戒网瘾学校,舆论界也对其进行了持久和深入的批判。这首歌用心关照现实问题,单就这一点来说,这就是很好的文艺作品。


它和那些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媒体表现形式,在初衷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


毫无疑问,那些通过殴打辱骂来“改造”所谓问题学生的做法,是赤裸裸的负能量,而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对这种现象进行艺术化的批判,这本身也是民间监督、社会监督的一部分。


如果这样的文艺作品,不仅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发一定共鸣,还能在家长心中引发思考,从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正当的方式教育、培养孩子,善莫大焉。


流量裹挟之下,更应让作品与时代共振


国庆假期,在南京的一个音乐节上,刺猬乐队表演了今年夏天刚发的一首新歌,名为《白白白白》。


这首歌,最初名字叫《他杀死了地球上最后一个医生》。乐队主唱子健说,其创作动机源于2019年底的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当事医生死亡,他非常震惊,也很难过以及困惑。


“梦中洁白的回忆,华丽与激情,奇迹都已死去,为了所有夜空游荡徘徊的灵魂……”歌声里充满了不解、质问、悲悯和抚慰。


歌曲的中间,还插播了新闻播报。这种形式,配上上万人的现场,非常震撼,也很容易引发共鸣。那种让你不得不去关注、面对和反思的敦促力量,正是文艺的内核。


艺术的本源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类似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直面现实问题的作品,其实还有不少。


如前不久,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中,张博洋一段怼“提倡喝牛奶就是崇洋媚外”的表演,也曾刷屏网络。他的一句“你为什么要当键盘侠,你去当算盘侠呀”,有力地回击了网络上一些肤浅和偏颇的逻辑。


▲视频截图。


当下,是一个流量的时代。很多机构、很多人,都在以流量作为一个衡量标准。那么,当一些榜样和偶像拥有流量体质后,当一些平台或舞台拥有流量产能后,到底该做些什么、如何做呢?一些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已经给出了示范。


流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意味着责任也就越大。演员也好、艺人也好,点起一粒烛光,反馈到受众场,就是一片阳光;散发出一丝温热,反馈到社会里,就是翻腾的力量。


好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关注社会、关注人,与时代共振的。类似的接地气、直接反映社会问题、直抵群体内心诉求的作品,还可以多一些。


□与归(媒体人)


编辑:孟然  实习生:潘宇洁   校对:吴兴发


推荐阅读:

曲婉婷式“云尽孝”,为什么遭到了群嘲?| 沸腾

大妈被“假靳东”骗了,别只看到她的“妄想” | 沸腾

流水线打造“名媛富少”,是种病态价值观 | 沸腾

靠拼单撑起的“名媛”,不过是自带干粮的群演 | 沸腾

“成也女子,败也女子”,宣讲糟粕的“女德课”怎进了大学课堂 | 沸腾

“花钱可插队”,海底捞该跟黄牛“死磕”吗?|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