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探访岸洋村天主教堂 领略神秘哥特建筑

2018-03-10 揭西信息网

如果你去良田乡游美丽乡村,一定不要错过岸洋;如果你来了岸洋,必定要到的地方一定是天主教堂。于是,一直都想去那儿看看。趁着春节假期,本人专程去探究了那里的教堂,以及那里的山山水水。

揭西县良田乡岸洋村地处良田乡东北部,是良田乡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距揭西县城40公里。岸洋村有二条公路可通往县城,一条是从西边经桐树坪村再到良田,另一条公路从东边经大北山森林公园再到京溪园。西北方向与丰顺县高基村、硿尾村交界;东南方向和龙潭镇、良田乡中心村接壤,是梅州、揭阳两市分界点。村子建在海拔800米的高山开阔地带,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云雾缭绕,茶叶飘香。

一大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与朋友相约从县城出发,取道良田乡的X098县道驱车前往。行驶了30多公里经过桐树坪村,再翻过一座山坳经过页锡坑村后,便可始爬陡坡,一直上到山顶名叫赤水的地方,才是平缓地带。山路弯弯,山林寂静,不见人影,不闻人声,只有婉转的鸟鸣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走了大约十多分钟,穿过一片片茶园,终于看见岸洋村了,教堂的十字架屋顶隐隐约约出现在眼前,我们一阵兴奋,在这样偏僻的地方竟然还建有如此雄伟的天主教堂,真是一个奇迹。

参观之前,朋友先对我普及了天主教的基本知识。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现在,全世界天主教有总主教区130个,教区628个,监牧区和代牧区129个,共有教徒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的17.5%。在中国,基督教即新教(所以无教皇)。但正规来说,基督教分为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大派别。只有天主教才听从教皇(天主教称教宗)的管辖。其他均没有教皇。

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俗世领袖,只有一个教皇,但有许多任教皇,从公元1世纪的使徒彼得到现在的方济各是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时间2013年3月13日下午7时许,第5次投票中被选出。

教皇为梵蒂冈国家元首,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圣伯多禄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圣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这便是“圣统制”的由来。

所以,“教宗”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宗”,亦称“宗徒圣伯多禄的继位人”、“基督在世的代表”等。现代亦用来指某一思想,组织的精神领袖。在神权上,教皇同主教等同。

教宗,是罗马的主教,也是普世天主教会的领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的后继者。教宗在中国大陆和日韩通常翻译为教皇或罗马教皇,但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内部依然称为教宗。

我们现在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宗教信仰,像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一旦有了信仰,就会对宗教中的一些知识有一些了解。天主教自创立以来,历经大大小小的磨难数千,辉煌数千,而教皇亦跟随着天主教起起伏伏。经历过历史的变革,教皇依然存在,可以说,有天主教信仰,就有教皇。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 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

岸洋村历史上与其它地方一样,信仰佛教、道教、拜山神老爷、土地伯公等。天主教传入潮汕,已有300多年之历史。首先传入惠来,次为潮阳、海阳(潮安)与澄海,而后及于内地。清朝咸丰七年(1857)法籍彭神父到良田乡岸洋一带传教,发展很快。各村多有信徒移到岸洋来居住,形成教徒村,并建有教堂、楼房、小学。现良田乡只有岸洋村信天主教,桐树坪、中心村、河新村也有部分人加入该教。当时该堂辖桐树坪、中心村、杨梅坪、崆尾、芋卑塘等祈祷所,有教徒803人。光绪四年(1878)后法籍恩利格神父在上砂镇上山村一带传教,先后建北斗、上山教堂。

按照天主教徒的说法,这就是上帝的旨意。或许这真是上帝的指引,否则,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走进天主教堂!这次探访岸洋天主教堂,让我学到了不少天主教的知识,使我对天主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非浅。

来到教堂前,只见新修的天主堂高大雄伟,在四周低矮民居的衬托下,显得规模庞大,颇有气势。正门顶端高耸着罗马式的尖塔,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天国神秘”的幻觉,堪称别具一格。整幢建筑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走进教堂,一束光芒穿过教堂透明的玻璃射向地上,神台前因光束而变得明亮,我想这束光也许就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教堂墙壁四周悬挂有关于耶稣故事的画框,顶部悬挂有精美的欧式吊灯,主体有梁柱支撑,内部宽敞庄雅,给人庄严、神圣的感觉。尽管自己不是天主教徒,还是按天主教的习俗向圣像鞠躬许愿祈祷。教堂侧边的书架上摆有圣经等很多与天主教有关的书刊,还有天主教项链等圣物。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告诲室,可惜修女不在,否则真想去告诲一下这些年来所做的错事,求主得到宽恕。

第一次进入教堂,虽然还没有信仰,但是环境和氛围会感染人的心情,变得安定和虔诚。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不管这世界有没有神明,我们都要怀揣一颗向善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

在神台前,我驻足凝思。教堂安坐在这偏僻大山里,这里自然条件险恶,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即使现在看来,仍然是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我想象不出160年前,法籍彭神父来到此地是怎样逾越交通阻隔、语言障碍、山道土匪横行、生活习俗迥异,是什么理由让他选址于此建堂、并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福音借着他们的侍奉传遍这里的客家山寨,即使现在我虽看不到他们比别人拥有更多财富,但当你融入到这些朴实、憨厚、梗直的村民中,你会有暂时脱离这个俗世欲望的捆绑,你会理解那种安宁和温馨从来就不是与金钱、权贵为渊源的,所以在那些极端艰难的岁月里,教堂得以兴建并能自养丰厚。他们在贫瘠山区开创了教会,不仅自给自养还创办了学堂、圣婴会(婴儿院)、孤儿院、医疗机构,修建了全乡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充当、填补了因历史环境下政府所不能作为的职能,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爱德进行会”,以“既要勇敢又要温和”的事工准则,对周边村民(不分教内教外)进行了大量物质和灵魂上的慈善救助事工,周济穷困、探访伤病、安抚临终。岸洋村目前有五姓人居住,是整个良田乡姓氏最多的一个村,大家守望相助,和睦共处。且由于长期本村通婚,故整个村几乎都是族亲和姻亲,故特别团结、和谐。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因为天主教发源地是在欧洲,不在中国。欧洲人熟悉教会,就像我们了解皇帝一样。对于欧洲人来说,教会已像每天吃饭一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感到陌生而遥远。听到“耶稣”之类的言词,会问一句:“你也信教?”仅此而已。信与不信已成为一种身份区别。信的话,你就拥有进入教堂的通行劵。无论何时何刻,只要说你是信奉主耶稣基督的,周围总有许多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兄弟姐妹。大家因为主耶稣的名而聚在一起。神爱世人,不因身份、年龄、地位、肤色、种族而加以区分。不信,教会只是生活中一个没多大意义的名词,随时随刻都可遗忘在身后。

正在这时,有位大姐主动走过来,劝我接受天主教。她说她是嫁到这个村才接受主,有点晚了。说信天主的话,死后可得永生,进入天堂。父母给我们的只是肉体上的生命,是暂时的,只有信主,才会得永生。为拯救世人,天父派其独生子下凡,道成肉身,替世人受罪,从而免去我们一切罪过,最终得享神恩。还说佛教、伊斯兰教是邪教。关于这点,我无法认同。即使不接受对方的教理,也没必要一味诋毁对方,因为每一种宗教总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个教会所宣传的,可能就是那个教会所缺乏的。无论何教,最终的目的都是教人超然于世外。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所用的方式有何不同?细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天主教所信奉的主只能有一位,并且是唯一的。《圣经》里明确规定,只可信奉一个神,若有异心,即会降罚。这在《圣经》以色列建国卷中可验证。

我在拍摄这个教堂的时候,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宁静的世界,庄严而神秘的十字架,通透涤荡心灵的光,这是心灵的避难所,也是教堂建筑的精致典藏。不久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位老人诵经,希望上帝能宽恕自己,也以此来恳求幸福的生活、子孙的和乐。拍摄时,我的镜头与老人不过两米远,却不曾打扰到他们真诚祈祷安静与和谐的那种意念。在整个村子我所接触到的人,发现她们都有个共同特征,即对生活充满热情,心性平淡,神色怡然。

我怀着一份虔诚而敬畏之心告别岸洋村教堂,为它外观的异国之美,更为它内在的氛围之美而心动。它是大北山深处隐藏的一方精神花园,不管你信不信教,你都可以在这里寻得片刻安适和宁静的心境。

作者简介: 刘俊合, 男, 1968年12月出生于揭西县良田乡桐树坪村,大专文化,中共党员。良田经济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揭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三山国王传奇》,现居东莞。

来源:良田信息网

点"阅读原文" 【进入社区】 输入"爆料"赢话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