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正白旗满洲普通旗人在大清道光朝能获得什么特权

2017-08-22 评论古今

摘自:《清朝穿越指南》橘玄雅/著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特权一 

 田 产

您是否听说过“跑马圈地”这个词?民间经常把这个词渲染为“我们祖先的马蹄子踏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家的地”,这真是一种极具魔幻主义的形容方法啊,不知道各家的马会不会打起来……事实上清初的确有圈地行为,而且还被称为是弊政之一,这些圈来的土地,由朝廷分配给旗人,具体来说就是“按丁授田”,即按照家中有多少男丁来给地。根据相关记载,大致比例是一个男丁给6晌土地。这个按丁授田中的“丁”是包括家奴男丁的,所以相当于阶层 30 30032 30 9231 0 0 647 0 0:00:46 0:00:14 0:00:32 1844高,拿到的田产就越多。拿到田产后,由于田产都在京郊,您可以让家奴去田上经营,也可以雇佣佃户经营,您在北京城里坐等着收成就是了。


在入关那会儿分地时,您家里是未分家的兄弟俩带着有四个男丁的一干家奴,一共六丁,这就是36晌。不过后来人丁繁衍,各自分家,您这支也就占了3晌,到您祖父辈,因为一时钱紧,又把地典了出去,所以田产您是沾不上咯……


特权二 

 房 产

清初朝廷将民人都迁到了南城居住,旗人依照身份的高低获得北城的房屋。就算是最基础的兵丁,也是“给房两间”,后来改为“拨什库、摆牙喇各二间,披甲人各一间”。


在入关分房时,您家里是两兄弟,都是兵丁,四个家奴男丁里也有一人披甲,所以一共给了您六间房。后来还是人丁繁衍,各自分家,房屋也有买有卖,到您这儿就只有三间房了,不过日常居住嘛,也足够了。


特权三 

 司 法

清代有个民俗说法,叫“满汉不同律”,经常被人理解为满族和汉族不用同一种法律来审判。实际上严格来讲,应该是 35 30032 35 10671 0 0 720 0 0:00:41 0:00:14 0:00:27 2345“旗民不同律”,而且“不同律”这个说法也不是很准确,总之旗人跟民人相比,在司法上有三个特权。


首先,在审判权上不同。清代民人犯罪,一般就直接交给地方司法机构来审理,而如果旗人犯罪,地方司法机构不能直接进行处理,而需要同该旗人所属的旗会同办理。这对于普通旗人而言没有太大不同,而对于八旗的世家贵族而言,自己旗内的官员经常是自己的亲属故旧,自然有所照应。


其次,在刑罚上不同。清代民人犯罪,判决的刑罚除了凌迟等特殊刑罚外,主要是由笞(小木条打)、杖(大木棍打)、徒(苦役)、流(流放)、死组成的“五刑”,而旗人犯罪,判罪的标准相同,但是刑罚却不同,民人的笞和杖刑,旗人按照原数,改为鞭刑,民人的徒和流刑,旗人则改为枷号,即用一种大型的木枷以限制行动。具体换算方法为:徒一年=枷号二十日,流二千里=枷号五十日,充军附近=枷号七十日,充军近边、沿海等=枷号八十日,充军极边烟瘴者=枷号九十日。不过话说回来,清代规定旗人刑罚方式与民人不同,主要是习惯不同,以及为了确保兵源长期在京,至于刑罚的痛苦程度,并不一定就小于民人。


最后,旗人作为天生的军人,跟民人出身的军人一样,有特殊照顾。清代规定:“凡满洲、蒙古、汉军、绿营官员军民人等,有犯死罪,除十恶……其寻常斗殴及非常赦所不原各项死罪,察其父祖及子孙阵亡者,准将阵亡确实事迹随本声叙,于秋审时恭候钦定。”一旦可以进入秋审,这种情况多数会免除死罪,改为稍轻的刑罚。换句话说,如果军人家庭有曾经为国家捐躯的,那么犯了普通的死罪,就可以免死,但是免罪就别想了,只是死罪减一等而已。所以您一定要记清家里有没有为国捐躯的例子,被抓时记得高喊“我家为大清立过功”!



特权四 

 社会福利甲·婚丧补助

清代旗人被清代皇帝视为统治基础之一,所以皇帝需要用心“恩养”旗人,给他们以各种良好的待遇,于是雍正元年,便规定了八旗各级别的红白喜事补助制度。其中规定,旗人官员各有补助之外,八旗的护军校、骁骑校、前锋、护军、领催等高等兵丁,喜事给银十两,丧事给银二十两;马甲等普通兵丁,喜事给六两,丧事给十二两;步兵等下级兵丁,喜事给四两,丧事给八两。


特权五 

 社会福利乙·参军补助

除了婚丧补助之外,由于旗人的本质是一种军事集团,旗人基本以军人身份为主,所以具有极为丰富的阵亡抚恤和伤残抚恤系统。如受伤,则将各种类别的创伤分为五等,根据旗人身份不同,给予不同量的钱财。如因伤致残,则详细区分残疾内容,给予不同量的钱财。阵亡也是如此。这样详细的参军补助,也是清初八旗战斗力的一种保障。


特权六 

 与国共荣

还是因为前面的理由,清代皇帝以旗人为统治基础,所以当国家有重大庆典的时候,如登极、亲政、万寿、徽号、配享、升祔、册立等,都可能会“遍赏八旗”。如康熙帝某次万寿节庆典,就赏八旗高等兵丁一年钱粮,普通兵丁半年钱粮;又如雍正元年上圣祖仁皇帝尊谥,并升祔太庙,遍赏京城兵丁给一月钱粮。


特权七 

 做官为宦

清代民人如果想要做官,一般来讲是要通过科举道路的,无论是武科还是文科,都需要非常努力才行。相比之下,旗人当官的途径就比较多,既可以通过科举当官,也可以通过非科举的途径。其中出身世家的,就通过当侍卫等进入仕途;出身平民的,如果有一定文化,就去考取笔帖式,考得之后就从笔帖式开始慢慢升官,就算升到大学士也并非是梦想哦!如果文化不高,但是有一定好身手,就尽可能地在军内努力立功,也可能会升官发达。总之,生为旗人,只要肯在文、武两道努力,一般不会匮乏出仕之路,比民人轻松许多。


不过,有特殊权利就有特殊义务,与这七大项特权相对应的,您作为普通旗人还有几项特殊义务:


1

 为属主和旗主服务

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了。不过您现在处于道光朝,同时您不仅是外八旗的人,还是上三旗的人,所以您只需要对您的唯一主人——皇帝负责就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


2

 保证在旗

这一条听起来有点无厘头,其实清初有过规定,凡是旗人,不可以“私离佐领”。具体说来,你要随时让你佐领的管理员能够找到你,确认你还在八旗的统治之下。所以作为一个旗人,您基本上不能长期离开北京城。什么,您问处罚结果?一旦管理员找不到您,就会上报您“走失”,后果就是您被销除旗档,成了一个黑户……就算您以后回来了,也只能另入民籍,不能再当旗人咯。


3

 充当兵丁

八旗旗人以当兵为天职,故而他们一般以当兵为主要职业,辅以当官,而以从事其他职业为耻。民间经常说清代不允许旗人经商或种田,而实际上清代朝廷并没有这种禁令,只是民间从“以经商为耻”发展而来的惯性认知。道光时的一个旗人大臣在奏折中写得很明确:


旗人旧例,并无农工商贾之禁。然旗人之不务农工商贾者,固由于无田地资本,更由于聚族而官,非服官即当兵,食俸食饷,享于尊贵,始则鄙之不屑为,年复一年,性成习惯。



当然,如果您真的穷到不能糊口呢,去种地或者做买卖,肯定是没人管您的……


您以为铁杆庄稼等于天生白吃白喝吗?不是的呢,清代旗人想要获得钱粮,必须要去补缺才行。


清代八旗内的男子,凡是成年,便叫做“壮丁”,有时也直接简称为“丁”。您问成年的标准是什么?这个各时期不同,有的时候要求虚岁十六岁,有的时候要求虚岁十八岁,有的时候则是要求身高超过一米六。啊?您说您身高一米五?好吧那您就一辈子“未成年”了……总之,凡是符合条件的八旗壮丁,就可以参加补缺考试,这种考试俗称为“挑缺”,考试内容有骑射(骑着马射箭)、步射(站着射箭)、国语(满汉文翻译)三项,合格者便有可能被任命为某种兵丁,其中幸运地获得了兵丁身份的合格者,被称为“披甲”,而那些不走运,没有被选为披甲的合格者,则被称为“余丁”或“闲散”。


嗯?您问有多少兵缺?这个要分营来算。清代八旗军内部其实分为好几个“营”,当一个旗人被挑为某一种兵缺,其实就隶属了不同的营。


最普遍的是骁骑营,骁骑即骑兵,他们是八旗的主力兵种,其中高级兵种叫“拨什库”,汉文叫“领催”,满蒙旗分每佐领6缺,汉军旗分每佐领4缺。普通兵种叫“马甲”,也就是普通骑兵,满蒙旗分每佐领40缺,汉军旗分每佐领30缺。


比骁骑营略好一些的是护军营,他们最早是各旗旗主的亲兵,固化为一种专门隶属领主或旗主的营。从雍正朝开始,雍正皇帝解除了下五旗王公对护军营的统帅权,让护军营改隶中央,专门守卫皇城,并且“大阅为首队,夹前锋列阵”。护军营的兵种即护军,属于高级兵种,只收满蒙旗人,每佐领17缺。


身份最高的是前锋营,他们实际上是皇帝的宿卫,只跟随皇帝出征。前锋营是八旗内最精锐的部队。前锋营的兵种即前锋,也是高级兵种,只收满蒙旗人,每佐领只有2缺。


身份最低的则是步军营,步军即步兵,隶属于九门提督,专门负责京城治安,有步军领催和步甲两种兵种,前者满蒙旗分每佐领2缺,汉军旗分每佐领也2缺,后者满蒙旗分每佐领18缺,汉军旗分每佐领12缺。由于步甲地位最低,清初旗人都“不屑为之”,都是让家奴去补这个缺。而到清中期之后,旗人越来越多,补缺也越来越困难,步甲就从“不屑为之”变成了救命稻草,也都争先恐后地去补缺了。


兵缺名

兵缺额

隶属

等级

附注

前锋

2

前锋营

高级兵种


亲军

2

领侍卫内大臣

高级兵种

原为守护旗主所用

护军

17

护军营

高级兵种


领催

6

骁骑营

高级兵种


马甲

40

骁骑营

普通兵种


步军领催

2

步军营

低级兵种


步甲

18

步军营

低级兵种



根据清代的规定,高级兵种(前锋、亲军、护军、领催)每月4两银,每年米46斛;普通兵种(马甲),每月3两银,每年米46斛;步军领催每月2两银,每年米22斛;步甲每月1两5钱,每年米22斛。只有您补上了缺,才有钱粮领,如果您只是个“余丁”,那么抱歉,您就是零收入的啃老族了……赶紧想办法糊口吧……



“不会吧,那什么叫铁杆庄稼啊!”


这其实挺好理解的,您看,普通民人一般靠种地或者做生意过活,种地会有天灾人祸,做生意会有赔有赚,都有风险,但是旗人当兵,是拿固定工资的,“旱涝保收”,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当然了,前提是您能补上缺……


“补缺就那么难吗!”


这个嘛,就要看您所处的时期了。您看,您作为一个满洲旗人,一个佐领内有87个兵缺,清初,一个佐领内可能只有一百多个男丁,其中还有20位甚至更多的男丁去当了大大小小的职官,剩下的,一人一个兵缺还嫌富裕呢。所以那时候人人有缺补,人人有钱领,那时候物价也低,一个月三四两银子,还有粮食发,生活简直乐无边。


但在道光朝,一个佐领内可能就有三百多个男丁,而兵缺却还是那么多,所以就算刨去当官的,大概还有三分之二的男丁补不上缺,完全没有收入……再顺便告诉您,从道光朝中期开始,因为国难当头,旗人兵丁的钱粮折减发放,一般只发65%左右,加上晚清物价那个飘忽,就算您补上了缺,拿着打了折的剩下的二两银子,估计也就只能天天吃窝窝头了……您就甭想着提笼驾鸟儿那事儿咯……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