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洪素珠,一个最不可宽恕的疯女人

2016-06-13 李奉先 凤凰网博报

2016年6月9日,洪素珠发布宣称“采访”实为辱骂外省老荣民的影片,影片显示,洪素珠在高雄228公园内飙骂一名手拿助行器的老荣民,甚至称对方“不要脸!中国难民”。影片上传后引发不分蓝绿的全台舆论挞伐。


席慕蓉说:“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已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台湾老兵,命运似乎很难在改变过来。这些“荣民”,因为一个叫洪素珠的女人一顿辱骂,再次引起大陆民众的关注。


也许没有那位疯子的令人发指的行径,我们会淡忘那段悲伤的记忆。尤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关于过往的血泪史,因为不曾经历,所以难知其背后的心酸。


 荣民与眷村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探视受辱“荣民”周富文


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于次年实施义务兵役制。原本从大陆来台的60万士兵逐步被年轻的本省新兵取代。大批士兵退伍,可他们在台湾没有亲人,退伍后的生活自然成了一个大难题。


在这个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54年11月设立了“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简称“退辅会”,以安置和辅导这些退伍士兵转业。一开始,“退辅会”主任由台湾省“主席”严家淦兼任,副主任是蒋经国,而在实际上,主要工作则由蒋经国操办。“荣民”这个指代退伍士兵的概念由此产生,它的全称为“荣誉国民”。


蒋经国在“退辅会”上任不到半年,即为“荣民”们建立了屏东隘寮农场、嘉义大埔农场、宜兰三星农场、花莲寿丰农场、彰化二水农场等,让“荣民”们种植水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能够自食其力。后来,又在屏东、花莲、台南、新竹等地修建了“荣民之家”,安置那些年老的“荣民”。


为此,现今台湾国民党军列管公有眷村达530座。若包含非军有及混住,台湾则共有879座眷村,其中桃园市最多,约占80处,于是,有了荣民,才有了眷村问世。


谈到眷村,就不能不提从这里走出来的名人。政治人物中,宋楚瑜是最出名的一个。另据了解,璩美凤当时还和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吴小莉住在同一个眷村,两人是同学。


眷村出来的演艺界人士就更多了,除了笔者曾撰文提到的李立群、刘德凯和胡慧中外,邓丽君、杨德昌、林青霞、任贤齐、焦恩俊和周渝民等都在眷村生活过。


邓丽君父亲在军中工作,刚到台湾时随着部队到处迁移,后来搬到屏东眷村,邓丽君就是在那里度过童年时光的。任贤齐几年前还创作了一首《老张的歌》,献给父亲和台湾老兵们。


眷村的文化也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眷村。


竹篱笆外的春天



1990年代后,因眷村老旧改建后的混住与年龄结构等多项社会因素,台湾居住于眷村的外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眷村多由该面积大小不一的房舍组成,居住人则为外省籍公务人员、军人及其眷属所居住。在台湾,因为该无偿居住的眷村房舍独厚外省人,而常有国民党政府一向偏重照顾军眷而忽视社福政策的社会舆论。相同的,对此论调也有不少反对声浪。他们认为,配有眷舍住进眷村的第一代外省人远低于60万大军的六分之一,亦即仅少数外省第一代有眷村居住,可见军眷眷村当时仅独厚少数外省第一代。


除此,他们也认为居住眷村者并非享有特权,而眷村更是一个刻苦与奋斗的标志。


因为居住地点与居民因素,眷村发展出台湾社会现象中相当特殊的族群与人文现象,目前有学者将其视为台湾相当重要的次文化。


一般而论,早年此种无产权房舍群聚通常所占区域大小不一,其文化氛围自成一格。在“国民党政府”统治初期,语言,习惯,文化鲜少受眷村外环境影响。即使渐趋搬离眷村的眷村第二代,在国家观念,伦理概念,家族意识,中国文化感受,均与眷村外的社会有较大对比。这种气氛使部分迁出者仍怀念眷村生活。


因外省人圈居的眷村生活与周遭台湾本省人居住环境相当不同,以致眷村居民多安于封闭生活领域,无法融入语言、文化十分不确定性的外遭环境。另外,其无法融入因素,也为眷村第一代居民多已年迈力衰,不愿轻易改变既有生活方式。


也因此,有人曾以“竹篱笆”来形容居住于眷村外省人的自我圈禁。例如知名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而包含《竹篱笆外的春天》的编导李佑宁之外,台湾亦有许多居住眷村,将其经验书写成各式作品的眷村作家。如:爱亚、陈铭璠、邵僩、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等。


再者,1950年代因国共内战迁台的眷村人民,一般效忠“中华民国”,反对“建立‘台湾独立’国家”的想法。他们多半认为,台湾是短暂居住地,而仍响应蒋中正等“反攻大陆”之号召。另一方面,因眷村居民无偿居住眷村的优惠等措施及228事件的发生,让部分台湾人对眷村居民怀有省籍情结,并产生仇视。


虽然如今“反攻”等观念淡化,但“中华民国”认同与台湾新“独立”国家认同仍是眷村新移民与旧有住民关系紧张的主要来源。很多台湾以外的华人,甚至是台湾本地老百姓,也不会晓得眷村子弟在台湾软实力的版图上,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除了王伟忠和赖声川,台湾演艺界、媒体和文化界,以及政坛,眷村子弟占领非常高的比例。从邓丽君、蔡琴、姚苏蓉、林青霞、王祖贤,到侯德健、杨德昌,从南方朔到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张大春,从朱立伦、胡志强、苏起到宋楚瑜、马永成、段宜康等,都是来自被称为“竹篱笆”的眷村。


但就是在这个被视为“小中国”的世界里,孕育了台湾的软实力。


荣民后裔,名人云集,现盘点如下:

李安、李祐宁、李立群、侯孝贤、侯德健、林青霞、胡志强、胡慧中、胡茵梦、王祖贤、


邓丽君(已故)、杨德昌(已故)、张雨生(已故)、张晓风、张艾嘉、白嘉莉、白先勇、任贤齐、欧阳菲菲、欧阳龙、蔡琴、高凌风(已故)、焦恩俊、阮经天、刘德凯、高希均、龙应台、朱立伦、朱天心、朱天文、宋楚瑜、章孝严、章孝慈(已故)、丁守中、郝龙斌


陈启礼(已故)、董桂森(已故)、郭台铭等等。



博采众家之言 报闻公民心声 

欢迎关注·凤凰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