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朱克勤教授做客第59期“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从“君子和而不同”谈科学创新
12月1日下午,第59期“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真人图书馆”十周年特别活动之一,特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克勤作为嘉宾,以“从‘君子和而不同’谈科学创新”为主题,与师生及广大读者分享和探讨创新性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潜力等。23.6万余人次观众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参与活动。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主持活动。
图1:朱克勤教授做客第59期“真人图书馆”
朱克勤教授首先回顾了十年前做客“真人图书馆”活动首期的情境,并勉励同学们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之后,朱老师以哥廷根大学培养出一批世界著名学者和45位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为切入点,指出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朱老师认为,在科学研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勤思考,敢质疑,多讨论,善合作”,这就需要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课堂内外和研讨班里培养和提倡良好的学术氛围。就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和思考这一问题,朱克勤老师以“洛必达之问”和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为例,说明了科学创新的源头活水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此外,朱老师以屈原的《天问》为例,引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回溯了欧洲四大科学院的建设历程,并引用自然指数排行榜报告,指出虽然21世纪初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产出率仍较低,但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在自然指数排行榜的机构排名中持续名列榜首,且中国在2023年以19373.35的总得分位居全球第一。最后,朱克勤老师对同学们如何进行科学创新提出了几点期望:肩负起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把握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的规律,秉承“自信、自律、自强”的理念,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图2:朱克勤教授进行分享
活动现场回顾了“真人图书馆”活动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并特别回顾了十年前朱克勤老师第一次做客“真人图书馆”的精彩片段。时任清华大学研会主席、现电机系副教授的吴锦鹏老师分享了自己对“真人图书馆”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真人图书馆”活动创建的初心就是希望依托图书馆这个平台,促进同学和学术大师之间近距离的深度交流。通过自己在这十年间的成长历程,吴锦鹏老师认为,“真人图书馆”在人生关键时期带给自己的激励和启迪让自己受益终生,也希望能够通过教书育人的工作,把这些传承下去。
图3:吴锦鹏老师分享
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从已有知识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中国学生不能勇于提问的原因,中国学生的科学创新和科学思维发展情况,如何实现从创新问题到创新实践的实质性转化等角度进行提问,朱克勤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体验一一作答。
图4-6:朱克勤教授回答现场同学的提问
最后,张秋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张秋再次强调科学研究中要勤思考,敢质疑,多讨论,善合作,再次鼓励大家要把自信、自律、自强结合到一起,在科学传承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图7:朱克勤教授与现场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扫码收看本期活动
直播回放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
系列活动简介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系列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单位共同举办。活动从一名好老师出发,以真人面对面、零距离沟通的形式让读者开展“真人图书”阅读,感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与方法。
“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活动自2013年5月创办以来,已走过十年路程,成功举办了59场活动,邀请了朱克勤、薛其坤、戴海琼、戚学民、向万隆、危岩、张尧学、王君超、吕冀蜀、彭林、文志英、程原津、秦佑国、谢维和、王守清、冯务中、丁武将、胡鞍钢、徐贺云、吴国祯、梁贯成、魏刚、关肇邺、钱颖一、梁志刚、张曼菱、唐传祥、岳光溪、金峰、王有强、魏柯玲、金涌、倪维斗、刘国忠、高冀生、郝景芳、龙登高、游战洪、李纪琛、张大奕、张月姣、唐虔、张拯宁、阎学通、漆海霞、王亚愚、吴冠英、丘成桐、黄家林、李彬、金兼斌,以及Theodore Scaltsas(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Katie Peace(ROUTLEDGE资深编辑)、Edward Boateng(加纳驻中国大使馆大使)等一大批中外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作为嘉宾,通过广泛深入的对话主题、积极互动的活动现场、自由热烈的沟通氛围,成为清华的一张文化名片。
“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搭建这样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在深化导学关系的同时,使同学们学到更多求学问道的方法、感悟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相信通过同学们与“真人图书”的现场对话与交流,将对推动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发挥意义深远的积极作用。
文 | 李延昊
排版 | 张钰
编辑 | 张岚
审核 | 张秋 蒋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