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嘉靖刻本研究》后记

李开升 中西书局 2019-06-15

20119月确定博士论文题目,到20156月答辩通过,再到20178月完成修改稿,最后到近期《明嘉靖刻本研究》一书出版,李开升先生戏称他的嘉靖本研究之路为“八年抗战”。八年来,他遍访群书,广泛调查,研精覃思,终于完成了这部明刻本断代研究的力作。今天,我们专门奉上《明嘉靖刻本研究》的后记,和读者一起分享李开升先生的学术心路历程。


李开升


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2011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古籍所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在陈正宏教授门下学习版本学。2015年毕业后继续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博士论文,又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书稿。

我最初接触版本学是2005年至2008年在北师大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攻读硕士期间。专业课中有版本校勘学,由我的硕士导师邓瑞全教授讲授,还记得课堂上曾传阅过几张古籍的照片。期末课程作业是从给定的书单里选一部考证版本源流,我选了《清异录》。于是就到国家图书馆紫竹院总馆看善本胶卷、文津街分馆看普通古籍原书,这大概是我最早接触到古籍实物。不过这时我的版本学知识基本还停留在书本上,对实物虽有接触,却并无真知。硕士论文做的也不是版本学题目,而是黄丕烈藏书及其流传研究。

硕士毕业入职天一阁之后,有了经常接触古籍实物的条件,我对实物版本才有了真正的认知,并对版本学产生了兴趣,因此读博时选择了版本目录学方向。博士学习使我对版本学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导师陈正宏教授给了我严格的实物版本学训练。经常能接触古籍实物只是学好实物版本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严谨的学术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更加重要。就我而言,因为早年读的多是乾嘉考据一路的东西,所以不管碰到什么题目,往往下意识地考据先行,而忽略了对实物的体认。因此在版本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很容易在文献考证上一路狂奔,从而偏离实物研究的轨道。陈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为我系统地讲授了实物版本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在学习中时时提醒我不要脱离实物版本的根本。这种严谨的学术训练,使我的学术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也使我的博士论文能够在研究方法上超越硕士论文。

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单位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尤其在古籍普查时袁慧老师帮我承担了许多工作,对论文的顺利完成帮助很大。博士论文开题时得到了杨光辉、眭骏两位教授的指正。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严佐之、李国庆、陈先行、周振鹤、吴格诸位先生提出了很中肯的批评,对论文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郑幸博士、罗琴博士、王天然博士、冯先思博士于论文均有助益。

本书是我六年来研究嘉靖刻本的总结,也包含了我十多年来学习版本学的一些心得,以及近年在版本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一些思考。这些都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学界同行的批评指正。


2017年8月2日于天一阁


《明嘉靖刻本研究》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李开升 著

2019-5,定价:258.00元

【ISBN】:978-7-5475-1520-4


长按二维码购买


[相关书讯]

【新书快报】《明嘉靖刻本研究》



供稿编辑:宋专专

图书摄影:张舒静



温馨提示: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该图书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