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徽州文化,中华地域文化版图上的一朵学术之花

中西书局 2021-02-05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 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以儒、释、道的思想道德为主要内涵的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一以贯之,发扬光大,已为世人所瞩目,而徽州地方上一万多古建筑的现存,数万件文书的积累,成了中国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民俗史的可视资料,也为世人所珍惜。

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引领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即使是普通人,在来到徽州后,也往往会为其建筑艺术所折服。从选址、规划,到平面及空间的构建,色彩的应用,乃至装饰雕刻等局部的处理,徽派建筑无不表现出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置身其间,你会惊叹于它们凝聚了如此多的山水灵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和表现得那么和谐和融洽!

徽州文书         

在明清史研究中,“徽学”之所以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与巨量的徽州文书之持续发现密切相关。近数十年来,全国各地的民间文献可谓层出迭现,但在众多的地域文献中,徽州文书仍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它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历时长久、类型多样且内容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徽州文书数量大约有100万件(册),这批徽州文书,是研究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中国社会的珍贵史料。也正因为如此,在广义的江南史研究领域,“徽学”成为学术积累深厚、研究前景广阔的专门之学。

聘礼清单



迄今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收集始于抗战结束之初,当时,南京有人设摊出售徽州文献,慧眼独具的方豪教授购藏了其中的部分文书,这是目前所知历史学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至于成规模的发现,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因土地改革,在徽州各地抄出的成批古籍及契约,通常被用来烧火、造纸、制造鞭炮或包装农产品,其中不乏珍稀的文献。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著名收藏家、徽州版画研究专家),通过上海书商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就迅速在江南的各种场合,呼吁主管单位要从废纸中收集文献。此后,徽州文书被国内诸多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大学研究机构收藏,这可以说是徽州文书第一次大规模的发现。迄至今日,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等单位仍然收藏有一批重要的徽州文书,这为此后江南史乃至整个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而对于“徽学”研究而言,这更奠定了其自成一体的基础。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或扫码去购买↓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
王振忠、刘道胜 主编2019-11,定价:78.00元ISBN:978-7-5475-1635-5
本书围绕“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之主题,收录相关成果18篇,涉及文书契约形式、文书辨伪以及基于文书的社会历史研究等。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的出版旨在激励相关学者在以徽州文书为基本史料的同时,不只是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能透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传统时代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研究提供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解释中国的大历史。

©本文转载自海上博雅讲坛,内容节选自文汇报《徽学:江南地域文化版图上的学术之花》、新浪安徽《品读 | 无梦到徽州 —— 徽州文化的五个维度》、梦溪方会《古徽州丨契约文书展 —— 与你在梦溪方会相遇》,文字有删减整合。徽州文书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官网


相关阅读
【新书快报】《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
【专访】王振忠:从民间文献出发,与徽州结缘

融汇中西,学术立社

给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温馨提示:点击阅读原文去中西微店看更多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