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两大史诗之外,印度古典文学还有哪些经典作品?
⭐ 设我为星标,更容易看到我。
“梵语文学译丛”目前已出版十个品种,包含小说、诗歌、戏剧、本生故事等文学形式,今后将陆续推出新品种,以飨读者。
在古代文明中,印度和中国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国。印度拥有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宏伟的两大史诗、丰富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戏剧和小说,以及独树一帜的文学理论体系,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中国和印度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大量佛经得到翻译。上世纪初,以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为机缘,印度文学进入大众视野。如今,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已先后由季羡林先生与黄宝生先生主持翻译完成,印度古典文学中还有哪些经典作品有待翻译引介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由黄宝生先生主持翻译的“梵语文学译丛”收录了哪些重要的梵语文学名著吧~
“梵语文学译丛”
系列
小说
《十王子传》
[印度] 檀丁 著,黄宝生 译
《十王子传》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印度古代摩揭陀国和摩腊婆国发生战争的前后经过。摩揭陀国王先胜后败,避入山林。在那里,国王与四位大臣各得一子,并陆续收留了弥提罗王和三位大臣的五个孩子,合起来有十位王子。这十位王子在山林中长大成人,文武双全,摩揭陀国王遂派遣他们走出山林征服世界。十王子在路途中失散,遭遇种种艰难险阻乃至生命危险,但凭借自己的勇力、智慧和计谋,各自征服了自己的敌人,收获了功绩与爱情。最后,他们重新聚首,协助摩揭陀国王击败宿敌摩腊婆国王,并扶持国王之子继承王位,齐心协力统治天下。
诗歌
《六季杂咏》
[印度] 迦梨陀娑 著,黄宝生 译
《六季杂咏》是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初露才华的早期作品。这部包含六组抒情短诗的诗集,描绘了印度六季(春季、夏季、雨季、秋季、霜季和寒季)的自然景色以及男女欢爱和相思之情,兼具风景诗与爱情诗的特点,大有“国风”般的热烈、浪漫与奇丽。
此外,书中还收入《妙语宝库》中的81首诗以及王顶《诗探》中的诗人习惯用语。这些六季诗在情景描写的取材方面比迦梨陀娑的六季诗更为宽广,习惯用语则介绍了印度古代的时间观念和不少诗例,由此,读者可以对印度古代的六季诗有更全面的了解。
《妙语宝库选》
[印度] 维迪亚迦罗 编,黄宝生 译
《妙语宝库》是古典梵语诗集,共收有1739首诗(据印度学者高善必和戈克雷的校刊本)。所谓“妙语”(subhāṣita),是指措辞巧妙的短诗。这些短诗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古典梵语抒情诗集、叙事诗和戏剧,编纂于11—12世纪,正是古典梵语文学开始消亡和印度各地方言文学兴起的时期,在某种意义上,这部诗集可以说展示了古典梵语抒情诗的总体成就。
《妙语宝库选》选译《妙语宝库》中的416首诗歌,题材广泛,以爱情、风景题材为主,展现了古代印度社会风貌、乡村风光与城市风情;还收有大量格言诗,体现了印度古代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并升华至人生哲理层面。
《牧童歌》
[印度] 胜天 著,葛维钧 译
《牧童歌》约创作于12世纪中后期,由十二章组成,又可分为二十四“歌”。不同的歌用不同的“拉格”来演唱,表达不同的情境,讲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在百花盛开、春情涌动的季节,黑天正在同众多牧女嬉戏游玩。这惹恼了罗陀,她悻悻离开,到一边去生闷气,与此同时,黑天也强烈地思念着罗陀,罗陀的女友便在他们之间往返传情。在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大神毗湿奴的种种名号和功绩、人神之爱的游离与深切等各种层面的意义渐渐浮现,《牧童歌》因此被公认为是印度虔诚派梵语诗歌的经典之作。
《毗尔诃纳五十咏》
(梵汉对照插图本)
[印度] 毗尔诃纳 著,傅浩 译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诗人,受聘为某国公主的私人教师,不久二人就两情相悦,私订了终身。国王闻知后大怒,下令将诗人处死。诗人在临刑前当场口占五十首艳情诗,叙说与公主朝夕相处之乐,公主亦因与诗人别离而悲痛欲绝。这对恋人的奇才真情最终感动了国王,诗人得到赦免,有情人终成眷属。
据说,这位诗人即生活在11世纪印度的婆罗门诗人毗尔诃纳。他即兴创作的这组梵语短诗从此结集传世,题为《毗尔诃纳五十咏》(又名《偷情五十咏》),是印度梵语文学史上广为人知的名著。这组短诗主题一致,集中于对男欢女爱的昔日好时光的回忆;风格一贯,用单一诗体、第一人称发言、“直到现在”起头等手段营造一种形式感,是一部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的佳构。
戏剧
《指环印》
[印度] 毗舍佉达多 著,黄宝生 译
《指环印》是七幕剧,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兴起时期的历史,讲述了主角国王月护、宰相贾那吉耶和旧朝宰相罗刹之间的政治计谋。故事从罗刹试图推翻新王朝复辟难陀朝开始,终止于贾那吉耶通过一系列的谋划使罗刹归顺月护王成为新宰相,作为古印度著名的宫廷背景政治斗争戏剧,反映了列国纷争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罗摩后传》
[印度] 薄婆菩提 著,黄宝生 译
《罗摩后传》是七幕剧,取材于《罗摩衍那》第七篇,描写的是罗摩休妻的故事,故事结构简单,却是薄婆菩提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故事从罗摩与王后悉多新婚开始,中间经历了罗摩因民间流言而抛弃悉多的变故,最后以罗摩与悉多认回双生子、民众接受悉多为结局。在《罗摩衍那》改编的戏剧中,如此大团圆结局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薄婆菩提的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
《结髻记》
[印度] 跋吒•那罗延 著,黄宝生 译
《结髻记》是古典梵语戏剧名著之一,取材于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叙述了在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故事,《结髻记》以其中的十八天大战为背景,围绕怖军发誓为黑公主报仇雪恨这个主题,构成一部独立的六幕剧。
全剧风格刚健,抛弃了史诗结尾的平静味,代之以英雄情味,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戏剧场面。后来的梵语诗学著作普遍将此剧作为古典梵语戏剧和诗歌艺术的范例加以称引。
戏剧、诗歌合编本
《素馨花环 跋罗吒百咏》
[印度] 陈那、跋罗吒 著,黄宝生 译
本书是剧作《素馨花环》和诗集《跋罗吒百咏》的合编本。
《素馨花环》是六幕剧,取材于《罗摩衍那》最后一篇。剧中悉多隐身与罗摩相见的情节是作者的创造性改动,充分表达罗摩和悉多双方长久郁结心中的感情,而这部戏剧更重大的改动是结局。从戏剧艺术的角度看,《素馨花环》结构严谨,情节紧凑,语言朴素明快而不乏优美。
《跋罗吒百咏》是一部颇具特色的百咏体诗集,主题类似伐致呵利《三百咏》中的《世道百咏》,即表达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跋罗吒的创作手法主要是通过描写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神话传说暗喻社会现实。
佛本生故事
《本生鬘》
[印度] 圣勇 著,黄宝生、郭良鋆 译
圣勇的《本生鬘》是一部佛本生故事集,收有三十四个佛本生故事。现存最早的佛本生故事集是巴利语三藏中的《本生经》和《所行藏经》,《本生鬘》中的大部分故事取材于前者,体现大乘佛教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波罗蜜。
圣勇是大乘佛教梵语文学中使用古典梵语写作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之一,诗歌技巧娴熟,诗律多变,修辞丰富。因此,《本生鬘》的故事情节、心理刻画、感情渲染和风景描写等远比古印度的巴利语《本生经》更加丰富、细致,也更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本生鬘》问世后不仅在佛教徒中广为传颂,而且受到婆罗门教文人的赏识,在宝吉智为古印度著名诗人檀丁撰《诗镜》所作的注释中,《本生鬘》被视为韵散杂糅的“占布”文体的典范,并被多次引用以说明檀丁的诗学观点。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到我们的京东、当当自营店选购相关图书,也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选购~
京东自营店二维码
供稿/供图:孙本初
题图/排版:张舒静
新书快报 | “梵语文学译丛”《本生鬘》
新书快报 |《明清小冰期:气候重建与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研究》
新书快报 |《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我知道你在看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我社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