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打造最好的生产力工具?苹果的新 MBP 向左、微软 Surface 一体机向右

2016-10-28 圈圈 雷科技


2007 年以前,微软在计算机领域的影响力是具有垄断性的,Windows 平台在消费者市场大为普及,大多数第三方开发商只能依附于微软的生态。而在专业内容的生产上,除了 Unix 为极个别编程者创造了工作环境之外,其它生产者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也因由于此,微软根本无需在计算机的针对性上大做文章。


苹果的自我革新改变了这一点,尽管 iPad、iMac、Macbook 等产品主要面向的还是消费者市场,但其更为简洁的原生系统、贴近 Unix 的开发环境、以及适用于设计的技术应用(比如 Retina 屏),在“生产力工具”方向撕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纳德拉继任微软 CEO 之后,改变了公司模糊不清的策略,转而将硬件重心偏向生产力工具方向,局势自此出现了反转。Surface Book 成为了泛用领域对标 MacbBook 的存在,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新兴的 HoloLens 还是刚刚发布的 Surface Studio,都在偏离消费级市场,逐渐走向更为专业的使用人群。


有趣的是,苹果似乎也在“专业性”上开始精进起来,从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也能看出些许端倪。基于可供拓展的 Touch Bar,Macbook Pro 逐渐成为了适配各种生产环境的独特利器。


  ◆  ◆  ◆  


Touch Bar 的出现,更像是对于触屏的一种妥协


Surface 产品线在诞生之初其实是饱受诟病的,从取消 Surface Mini 项目到 Surface Pro 3 的投产,微软两年间总共烧掉了 17 亿美元。就在人们认为这个系列要淡出视野时,Surface 却最终凭借着贴近 Macbook 的工业水准,以及创新的二合一结构站稳了脚跟。


相比收回成本,Surface 的意义是一个全新产品线的拓展。


苹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iPad Pro 成为了它们对抗“二合一”的法宝。然而,iPad Pro 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嘲笑的对象,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在平板的基础上加了个键盘,完全无法与 Surface 抗衡。


Surface Book 最为出彩的一点,就是触屏功能的良好应用。发展至今,消费者已经自然的将它当成了产品体验的一部分,用起来至少不会感到蹩脚。尽管苹果还是不愿在 Macbook Pro 上加入触屏,但 Touch Bar 的体验已经与此非常相似了。


从发布会上的演示来看,Touch Bar 可以实现 Final Cut Pro 的时间轴调整,也可以基于 DJ pro 成为一个调音台——这与触屏其实差别不大。有所不同的是,通过第三方开发商的合作拓展,Touch Bar 将在细分内容上更加出色。


客观来说,Touch Bar 的用处着实不大,但它的出现预示着苹果对于 Macbook 产品线的思路发生了转变。


  ◆  ◆  ◆  


MacBook 和 Surface Book 的定位相对重叠,苹果和微软都在寻求突破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Macbook”、“Surface Book”等相关字眼,出现得最多的一定是它们之间的对比——因为这两个系列的应用领域实在是太相似了。尽管对立的支持者会从外观、配置、应用场景来加以区分,但通常也解决不了消费者的困惑。


Macbook Pro 衍生出了对标触屏的 Touch Bar,而微软则在触屏的应用上加以精进,推出了 Surface Dial 这样的绘图外设。它们大方向上都是为了满足专业生产者的使用需求,但在细节方面,则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分支。


Touch Bar 的内嵌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它的泛用性,而 Surface Dial 的使用面虽小,但它可以基于触屏延展到各个平台,且体验更为优秀。Xbox 控制器和摇杆外设之间也有相似的矛盾,虽然前者的使用体验受到了一致推崇,但如果你在玩 Ace Combat 时掏出飞行摇杆,旁观者一定会觉得更酷。


可以看出,双方最新的产品都在往专业生产的方向迈步,但微软的这一步迈得更大。与 Macbook Pro 较为谨慎的变革不同,Surface Studio 几乎将消费级市场抛诸脑后,而基于转轴的三段式结构,也在告知人们这款产品不应该“正常”的去使用。


  ◆  ◆  ◆  


针对内容工具,苹果也放宽了警戒线


在介绍了 Final Cut Pro、PhotoShop、DJ pro 中的 Touch Bar 应用后,苹果还额外提到了微软 Office 对于这个控件的支持,而没有像往常一样拿着 Surface 产品开涮,这足以看出它们正在积极的笼络第三方内容开发者,之前与思科、SAP 的合作也佐证了这一点。


要知道,尽管苹果系统一直支持工具类的第三方软件接入,但相关的协议约束却极其不友好。以 Safari 为例,苹果只允许开发者使用老旧的 WebKit 和 WebKit JavaScript,自己则将最新的引擎雪藏了起来。谷歌在开发 Chrome iOS 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 Mozilla 甚至因为技术限制,终止了 Firefox iOS 的开发。


由此来看,想要更好的拓展 Touch Bar,苹果只能放开第三方开发商的权限。这其实是一种互利的形式,开发者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窗口,而 Macbook Pro 在固有应用的基础上,又能增加很多适配的工作场景。


如果说 Macbook Pro 是苹果在生产力工具领域的横向延展,那么 Surface Studio 就是微软与之交叉的纵向精进。时隔 9 年之后,苹果和微软的位置似乎对调了过来。


Satya 在谈及 Windows 生态时表示:

为了打造全新的东西,人们需要去冒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必须为新推出的设备承担责任,但这也是构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Macbook Pro 的惊喜实在是不算太多。不过这也可以理解,Macbook Pro 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 Macbook 的相关设计本来就比较完善了,Touch Bar 也算是一个有趣的革新。Surface Studio 毕竟是全新的产品,亮眼之处自然会多那么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大家都在看 >

数据备份必备5个方法手机防抖

锤子MIL评测小米Note2上手

苹果AirPods大吐槽消失的手机设计

呆萌机器狗无人机教父

小米5S对决乐Pro3三星S8剧透

三星爆炸门10大拍照手机

小蚁微单M1体验荣耀6x上手

iPhone7拍照对比水货购机指南

清理手机内存手机充电误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