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医 丨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坚决打赢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奇勇
一、中医药是人类“问世医学”,在疫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不断积累疾病防治知识,这些中医知识逐渐成为人类的“问世医学”。主要包括:一是“取食消痛”说。早期人们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后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随着人类的进化,逐渐开始有目的地寻找能够减轻病痛的动植物,后来出现了“神农尝百草”。二是“热石消痛”说。古人当烘火取暖时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三是“按压解痛”说。人们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较尖锐的石器按压刺激后反而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发现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中医药学。四是“望闻问切”说。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疫病预防,即现代所说的急性传染病防治。《黄帝内经》明确记载了预防疫病相关知识,晋朝葛洪的《肘后方》记载了“虏疮”(天花)、“狂犬咬”(狂犬病)等,历代中医古籍对疟疾、麻疹、白喉、水痘、霍乱、痢疾、肺结核等急性传染病及其辨证治疗方法都有明确记载。公元一世纪,中医采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比西医发明牛痘接种术早,是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中医人痘接种方法传入欧洲后,启发并促进了西医免疫医学的飞速发展。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我国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疫病流行,基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等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二、中医药在新中国历次重大传染疾病防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新中国的几次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中表现突出。一是成功防控乙脑炎。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家庄、北京、广州等地先后爆发流行性乙型脑膜炎。在患病人数众多、死亡人数剧增、西药治疗未见奏效的关键时机,名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医辛凉透邪、清气泄热法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且没有出现后遗症。二是成功防控疟疾之害。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著名中医科学家屠呦呦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三是快速处置非典之灾。2003年SARS疫情侵袭我国,在北京地区中医药介入治疗半个月后,疗效开始提升,死亡率下降了20%,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四是中医药防控“新冠”疫情有成功实例。目前正在防控和处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诊疗方案明确给出了中医药方。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在武汉一线提出,中医在疫情预防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都有适宜的方案。北京首例治愈的“新冠”患者有中医药的重要贡献,1月28日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疑似患者中药干预率达到90%以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居家的患者有15例。事实证明,中医防治传染性疾病大有可为。
三、突出中西医协同创新,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传统独特优势,坚决打赢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建立完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信息共享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二是加快提升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要组织中西医医务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全员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早期识别、诊断、治疗能力。三是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结合《贵州省病毒性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整合救治力量、规范救治流程,力求轻症患者尽早治愈,重症患者减少向危重症转变,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四是注重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认真总结和探索确诊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有效点,科学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五是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运用。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汇总报送本地区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相关信息,强化病例、病案和救治信息推广运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夺取抗击当前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