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

健康贵州 2021-11-22

  10月28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巍以“守初心担使命做好民生实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妇幼健康”为题,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友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关爱女性健康、保障妇女权益。今年年初,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为农村妇女免费做“两癌”检查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实施该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张巍:


  “两癌”指的是女性宫颈癌和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两大主要“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女性乳腺癌19万例、宫颈癌13.15万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村妇女由于受经济条件、医疗条件和救治水平等因素制约,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较低,许多患有“两癌”的妇女不能得到及时检查和救治。早期发现的“两癌”90%以上都能治愈,通过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愈后效果好,而且治疗成本明显低于晚期。因此“两癌”早期检查是保障女性健康的重要“保护伞”,对于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也将极大减轻农村“两癌”妇女家庭经济负担,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脱贫攻坚。为提高农村地区“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国家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确定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动实施。


  我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重点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两癌”检查项目实施, 2018年已实现66个贫困县全覆盖。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为80万农村35—64岁妇女免费做“两癌”检查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我们在实施中也将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尽最大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全胜。



主持人: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非常必要,那么我省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项目的实施?



张巍:


  在推动“两癌”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组织引领,强化指导。今年,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联合下发《2020年贵州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两癌”项目的实施。成立了由114人组成的8个专家组,负责对“两癌”项目检查的技术指导。制作了各类不同分期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流程图,进一步明确“两癌”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着力加强对“两癌”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张巍介绍有关工作情况。潘先万 摄


  二是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负责本地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康教育和监督指导等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与妇联、社区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社会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组织动员、社会宣传、“两癌”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


  三是因地制宜,分级保障。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缺乏,无法满足检查工作需要的实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长效转诊机制,由6家省级医疗保健机构分片包干9个市(州),并进行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四是跟踪问效,强化督导。省卫健委定期组织工作巡查组或专家指导组对承担“两癌”检查任务的相关机构在工作流程、各项检查操作流程及结果、异常病例管理随访、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加强调度。盯紧资金到位和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针对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问题,协调各市(州)按照方案要求及时匹配拨付项目资金。同时,在项目执行的工作中注意个性化服务需求的落实。督导各项目县是否均按照省、市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妥善保存个人检查资料,做好隐私保护工作。


  五是广泛宣传,提升意识。各地卫生健康局、妇联等多部门联动,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妇女主动接受“两癌”检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相关政策和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医务人员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向接受检查妇女传播“两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并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省妇幼保健院到三穗县免费开展“两癌”检查。


  六是用好政策,防贫返贫。为有效帮助患病贫困妇女减轻治疗费用负担,2019年就将“两癌”病种列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同时,对经过有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确诊、患有宫颈浸润癌IIB以上或乳腺浸润癌的农村贫困妇女,省妇联还给予每人1万元“农村贫困母亲两癌项目”救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主持人:


  看来省卫生健康委在推进农村妇女“两癌”项目实施上有很多具体举措,那么工作成效如何呢?



张巍: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妇女身体健康素质有下降趋势,特别是“两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加之农村妇女受经济和知识的限制,主动进行检查的很少,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存在很大的危害和风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实施,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极大改善了妇女健康状况,使“两癌”项目深入民心。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妇女“两癌”检出率、治愈率有效提高。通过该项目实施,最大范围、最早时间发现“两癌”症状并及时进行确诊治疗,有效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保障了妇女身心健康。2016年-2019年,“两癌”项目免费筛查农村地区35-64岁妇女260余万人次,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3000余例、宫颈癌300余例、乳腺癌150余例,检出各种生殖道感染110余万例次,患者得到了相应的随访和治疗。2020年“两癌”检查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截至9月底,宫颈癌检查613247例(计划任务数57万例),超额42547例,完成率107.46%,检出宫颈癌前病变和癌176例,已经治疗135例。乳腺癌检查302377例(计划任务数23万例),超额63377例,完成率126.52%,检出乳腺癌15例,已经手术治疗15例。

岑巩县羊桥乡两癌筛查现场。 


  二是有效减轻农村妇女“两癌”经济负担助力健康扶贫。今年“两癌”检查目标任务80万例,项目资金5210万元,由中央与地方按8:2比例分担项目资金,大大减轻了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负担。将“两癌”病种列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并对确诊的农村贫困妇女给予每人1万元的“农村贫困母亲两癌项目”救助,减轻了患病妇女经济负担。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涉及面广,受惠群众多,通过开展“两癌”项目免费检查和救助,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贫困妇女身边。


  三是农村妇女“两癌”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农村妇女对“两癌”的认识,树立了“防”重于“治”的健康理念,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我省广大妇女“两癌”防治效果。一是加大对适龄妇女的摸底排查力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分门别类建立筛查台账。二是积极争取将“两癌”检查纳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干部职工体检项目,扩大“两癌”检查覆盖面。三是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投入,将适龄妇女全部纳入检查范围,实现“两癌”检查全覆盖。



主持人:


  除了做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之外,近年来我省在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上还做了哪些努力?



张巍:


  第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妇幼健康保障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历任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就做好妇幼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具体安排。今年,志刚书记、贻琴省长、再勇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5次就妇幼健康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王世杰同志仅七月上旬就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妇幼健康工作。


  2010年省政府将“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各级政府、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奖惩制度、逐级分解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201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把妇幼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为第三大工程,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纳入卫生健康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2019年、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我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连续两年纳入当年的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被列为2020年民生工程,仅这两项省政府两年投入资金3.8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妇幼健康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项目推动,着力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一是自2000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降消项目”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大力推进孕产期保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科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2010年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2017年开始,住院分娩补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再设立该项目。随着均等化服务全面推进,政府逐年加大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至201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已达75元,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得以夯实,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19年,全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91.23%、91.8%、99.48%,为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二是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2016年以来,孕产妇“三病”检测率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逐年下降,2019年报告传播率较2015年下降38%,有效阻断了艾滋病母婴传播。三是积极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定《贵州省危重孕产妇评审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保障五项制度,全省分娩量2000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全面开展危重孕产妇评审;2016年以来,省市县每年组织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为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第三,注重政策引领,全力提升保障母婴健康安全能力。一是健全政策引领妇幼保健体系建设。2016年贵州省医改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妇幼健康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优质服务、出生缺陷防控、人才培训“五大工程”;通过“创优”、“创等”,促进保健体系改革和专科发展,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2017年我省继续促进妇幼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动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将创建“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工程”写入《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制定下发《贵州省2017年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把母婴安全工作指标与创优工作相结合,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二是以《健康贵州行动计划》为蓝本,下发《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贵州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贵州省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提出目标要求,推动市县政府将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妇幼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使我省妇幼行业在财政投入、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加强。三是夯实孕产妇和儿童急救体系建设,印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贵州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验收标准》,健全省市县三级急救网络。省财政厅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6600万元,带动市县投入1.5个亿,实施贫困地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基础急救设备达标建设。与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全省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演练技能竞赛,产儿科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高,为母婴安全兜底救治提供了基本保障。四是印发了《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妇幼健康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黔卫计办发〔2018〕55号)。倡导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按照规范设置妇幼门诊,为群众提供安心、舒适、技术过硬的妇幼健康服务。


  第四,实施全程服务,不断深化妇幼健康内涵建设。一是下发《贵州省生育健康全程服务实施方案(试行)》,2016年3月在台江县启动试点,打造孕前、孕期、产后和儿童期保健服务链,提升群众服务获得感。二是联合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教育厅五部门,印发《贵州省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三是制发《贵州省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贵州省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和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试行)》,围绕全生命周期,在全省分步推进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幼健康教育等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逐步发展孕期营养、更年期保健、产后康复、孕期心理、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儿童口腔、儿童眼保健、儿童康复以及儿童早期发展等亚专科,不断丰富妇女儿童保健技术服务内涵。通过专科建设,坚持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和标杆作用,推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丰富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评审,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推动全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全省98家妇幼保健机构中6家达三级、31家达二级标准,占妇幼保健机构总数37.8%。

专家义诊。


  第五,健全网络体系,切实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一是将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机构建设纳入《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大力推进“教、防、筛、诊、治、访、救”七位一体出生缺陷防控模式,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二是在2012年构建全省产前诊断产前筛查基础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前诊断(筛查)工作的通知》,防控高龄备孕人群出生缺陷发生。三是进一步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网络。截至目前,全省14家产前诊断机构、126家产前筛查机构覆盖9个市州和74个县(市、区)。2019年监测数据表明,全省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96/万,与2015年13.44/万比较下降18.45%。四是实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2018-2020年,中央专项资金投入为基层培训400名出生缺陷防治紧缺人才,重点围绕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天异常诊治等防治服务开展专题培训,为开展临床诊疗服务储备了优质技术力量。五是健全出生缺陷管理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网络,建立健全筛查、阳性(可疑阳性)召回、确诊、干预治疗、随访等全程管理服务制度,全面规范开展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开展确诊、干预治疗,重点关注可防可治、严重危害出生人口素质的先天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探索罕见遗传代谢病干预策略,不断丰富我省出生缺陷防控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内涵。六是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遗传代谢病救助、地中海贫血救助等项目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以来,贵州省共计救助1327人(其中,遗传代谢性疾病救助123人、地中海贫血救助项目共计152人、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1052人),救助金额共计1313.8万元(其中,遗传代谢性疾病救助资金84.3万元、地中海贫血救助项目共计85.3万元、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1144.2万元)。



主持人: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些年来贵州推进妇幼健康工作的力度非常大,比如实施了“五大工程”“八大工程”等重要措施,有力提高全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能否再具体谈一谈“十三五”以来我省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巍:


  “十三五”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全民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以来,全省投入56亿元新增、改扩建妇幼保健机构70个,省、市、县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机构,全省共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98家;新增房屋面积36.5万平方米,投入万元以上设备价值40余亿元;实有床位7635张,比2010年增加150.41%,有效缓解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一床难求”的压力。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县”9个、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40个;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37家;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23个、新生儿救治中心118个;妇幼健康专业医务人员大幅增加。


  第二,妇幼健康指标实现“两降一升一消除”。2018年以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救治危重孕产妇41382例,抢救成功率99.7%;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救治危重新生儿96528例,抢救成功率99.06%。2019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6.89/10万、8.31‰、5.6‰,分别比2010年下降52.29%、44.6%、52.94%,孕产妇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首次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住院分娩率由1990年的19%提升至2018年99.4%,升幅达80.89%;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从全国排名第一下降至2014年达到“以县为单位小于1‰”的基本消除目标。


  第三,妇幼服务积极融入健康扶贫大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投入资金超过20亿元,服务3000万人次。全省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2006年的15%下降至2018年的4.2%,低于同期全国4.5%水平,成功阻断艾滋病感染儿童1134人,农村妇女宫颈癌早诊率达92.8%,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仅4.95%。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66个贫困县和以村为单位目标人群全覆盖,覆盖人群数居全国第一,受益儿童近100万人,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播。

黎平县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


  第四,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全省累计投入出生缺陷防控经费3.05亿元,服务1151万人。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分别由2015年的4.8/万、4.4/万降至2019年的1.75/万、2.36/万。



主持人: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应该说通过这五年的发展,全省妇幼健康事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对此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全省妇幼健康工作又有什么工作打算?



张巍:


  五年来的工作,我有几点体会比较深:一是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妇女儿童。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将妇幼健康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将妇女儿童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三是坚持中国特色防治结合的发展道路,顺应了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四是坚持生命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模式,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和保障。五是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围绕妇幼保健机构运行补偿、绩效考核、人事薪酬等方面建立新机制,激发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妇幼健康事业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四是实现健康贵州2030年可持续发展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坐标。


  进入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现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愿景。“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出生缺陷、儿童妇女重大疾病等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精准施策,补齐短板,预防和减少妇女儿童疾病发生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二要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聚焦重点、谋划长远,强化措施、提升能力,优化服务、创新理念,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能力。


  三要坚持结果导向。以满足妇女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主持人:


  感谢张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网友提问。网友“菲菲”提问,我想了解一下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省卫生健康部门在保障母婴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巍:


  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我们特别注重疫情源头管理,规范疫情期间妇幼保健工作,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全力做好儿童和孕产妇疫情防控工作。


  制定印发了《关于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在疫情期间做好妇幼健康保障工作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贵州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应急预案(暂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童和孕产妇疾病救治和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保障疫情期间母婴安全进行全面部署。


  省、市、县分级成立儿童和孕产妇新冠肺炎诊疗防控专家指导组,明确104家儿童和孕产妇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覆盖所有市、县。协调省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和省妇幼保健院,在全国率先创新通过微信平台交流方式,对全省1037家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7500名产儿科医务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和儿童防控培训,切实做好疑似或确诊儿童和孕产妇救治。


  合理安排儿童和孕产妇就诊,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病例排查,规范产科急症孕妇、普通孕妇防控流程,杜绝院内感染发生。全省未发生一起孕产妇交叉感染新冠病毒,无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孕产妇病例,成功救治出生仅56天、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患者,儿童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主持人:


  网友“饼干爱好者”提问,请问除了对农村妇女免费做“两癌”检查外,在城镇有没开展相关检查,具体是在哪些医院,又是什么样的政策?



张巍:


  按照国家项目实施方案,免费“两癌”检查目标人群主要针对农村地区35—64岁已婚妇女。考虑到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 年又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为切实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今年我们首次将免费“两癌”检查目标人群扩大到城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妇女,与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享受同等政策。按照属地原则,由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指定辖区内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作为初筛机构和接诊机构并面向社会公布。


  为方便群众接受检查,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妇联提前指导乡镇(街 道)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妇女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需要检查人数。对符合条件的妇女,积极动员其接受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充分掌握应检人群的流动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其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薄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


  在确保完成省级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我们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自筹资金增加检查服务项目、采取更好的检查方法、扩展检查人群覆盖面,在宫颈癌防治等方面探索有效模式,助力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编辑:贵州健康报

审核:曾韬

往期回顾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慧率队赴纳雍县织金县调研

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我国全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附发布会实录全文)

创新实践 | 黔东南州计生协会建“家庭服务中心”巧破穷“漩涡”

健康扶贫 | 安龙县厚植健康元素增强新市民获得感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