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述历史 | 中央红军在贵州的医疗卫生工作(一)

张中俞 健康贵州 2021-11-21
1934年10月中旬,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率领8.7万人,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渡过贡水(于都河),悄然踏上了前往湘西北、充满艰辛与危险的西征之路。从1934年12月中旬进入黎平,到1935年4月下旬离开兴义,中央红军共在贵州生活战斗了5个月(2月份转战川滇除外)。对伤病员的抢救、后送、安置,看似不如前线冲锋杀敌那么显眼和重要,但却是虽居幕后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



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


据“红星”医院第3所所长张汝光回忆说:“1935年初,遵义会议时,总卫生部召开了由各级卫生机关负责人参加的卫生工作会议,检查长征以来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情况,总结经验,评选卫生模范单位。评选工作在各级军政首长领导下,自下而上民主评定。评选的标准只有两条:一发病少,二不丢掉伤病员。当时符合这两条标准的,只有红2师4团被授予了‘卫生模范团’的光荣称号。”还说:“转战黔滇康川时,为在行军中及时治疗伤病员,医院医护人员分成消毒、换药、护理3个小组,每次出发前就做出一切治疗处置;并派出打前站的人,先到预定大休息的地方或宿营地,烧好开水,做好稀饭,使伤病员一到就能喝上水,吃上饭;到达宿营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门板、搭铺,给伤病员安排好住处,随后给伤病员治疗换药、洗脸、洗脚、开饭。”[①]长征中,红军十分注重连队的公共卫生工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制订了饮食、个人、环境等卫生制度。特别是在药品缺乏的情况下,要求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医护人员常常为公共卫生操劳不已,要求战士们穿好草鞋,打好绑腿,不喝生水,不吃污、冷食物。行军中,与前卫部队一道行军以了解伤病员的病情。休息时,为他们找饭吃、找房住、找水;调查疫情,检查病情并进行医治,指导“倒脚”(睡觉时把脚垫高);督促以班或排为单位挖临时厕所,离开时掩埋;宿营后,还要督促揉脚、洗脚、烤衣、盖被等。这对保障指战员健康,增强部队战斗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红5师13团医生钟有煌回忆说:“常常利用途中5分钟的小休息,以班排为单位,向战士们讲卫生课,讲防病等卫生常识。主要是讲怎样防治胃肠病,不喝生水和不吃不卫生的食物,预防感冒,怎样防治脚打泡等。……战士们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听了卫生课,懂得了不少卫生常识,都能自觉去做。”一般而言,长征行军途中,约10公里一小休、20公里一大休。[②](未完待续)

供  稿 | 贵州省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 张中俞


编  辑 | 高学军 石磊       审  核 | 曾韬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未来15年,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

全国两会 | 张光奇委员: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疫情通报 | 3月6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党史上的今天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