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述历史 | 在贵州卫生发展史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

健康贵州 2021-11-21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贵州卫生事业发展

(一)百废待兴:全面加强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和机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经济恢复重建时起,省委省政府就把卫生事业的建设、开展各项卫生服务、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农村卫生事业被列为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根据贵州省解放前医疗卫生机构不足、临解放时不少医疗卫生机构已处于解体瘫痪状态下的实际,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省人民政府仍安排大量经费进行县卫生院的重建工作。以后,又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日益普及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发展医疗服务网络及预防保健、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机构,在较短时期内,建成覆盖全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


1950年8月,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


在大力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同时,根据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病率高的实际情况,各级卫生部门组织大量卫生人员深入病区、深入农村、深入厂矿工地,坚持不懈地开展防病灭病工作,积极防治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消灭和基本消灭了一些地方病、寄生虫病,有效地保护了人民健康,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949年11月22日,贵州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组建起由12人组成的民政接管部卫生接管处,负责接管原贵州省卫生处、贵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省立医院、省卫生试验所、卫生署第一防疫队、公共卫生试验区、卫生用品经理委员会等单位。1950年2月8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各专、县卫生院整顿问题的训令》,明确规定接收后的卫生院改名为人民医院,归当地政府领导,业务上属省卫生处领导。训令下达后,为抓好全省卫生工作的管理,省卫生接管处召开第一次会议,对留用的29名人员进行了安排分工,指定科室负责人,明确贵州省卫生处未正式成立前,负责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及全省卫生事业的规划、计划与组织实施。7月,贵州省卫生处正式成立,下设会计室、人事室、研究室、药政科、防疫保健科以及主任秘书行政秘书、事务秘书,拟定了各科室工作责任暂行办法。可以说,此时贵州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卫生组织机构。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向全省发出《关于本省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各专、县卫生机构按照中央卫生部指示改称卫生院,实行“预防为主医疗为辅”的总方针,各县卫生科长兼任卫生院长;行政属同级政府领导,业务属上一级卫生部门领导。到年底,全省8个行署设立卫生科;解放前夕解体的78个县卫生院恢复了64个;520个区中,设有卫生所9个;全省有公立医务人员1170人,有床位483张,有私立医务人员123人,床位59张。1951年6月政务院第七十六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任命张超伦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厅长,潘阳泰、邹筱孟为副厅长,省卫生处即更名为贵州省卫生厅。至此,贵州人民的身体健康才真正有了组织保障,全省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正轨。


1950年8月7日至19日,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


贵州省卫生厅成立后,开始了全省医疗卫生网络的计划性建设。为解决卫生人员不足的矛盾,采取短训方法将失业、失学的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后,充实到医疗卫生机构中。1951年底,9个专署都成立了卫生科(局),专署所在地建有中心卫生院;79个县均恢复重建县卫生院;有18个县建立了防疫站;在6个专区成立了民族医疗队。全省有私营诊所405个、中医诊所553个、助产所77个。此外,培训卫生员和接生员5240人。


1952年12月,召开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


1952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拨出专款,由省抽调60人,各专区抽调40人,重点修建100个区卫生所,每所经费5000万元(旧币),编制5人。从此,贵州开始了区和区以下卫生机构的建设。1952年底,全省共建成区卫生所219个,有病床827张;新建县、市妇幼保健站14个,接生站293个;除遵义、安顺两专区外,7个专区都成立了民族卫生巡回工作队;同年,省卫生试验所也被改建为贵阳市卫生防疫站。


1953年3月,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全年工作以整顿充实基层卫生组织、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培训干部为六大任务中的三项重要任务。6月,省编制委员会、省卫生厅又联合下发《妇幼保健机构及编制的通知》,明确了县及市辖区保健站的编制、经费开支及领导隶属关系。从这年起,预防保健机构加快了建设步伐。到1955年底,全省共有县医院(或卫生院)79所、麻风病院2所、县妇幼保健站59个、县卫生防疫站25个(未设有防疫站的县,在县医院或县卫生所内设有防疫股或组)、联合诊所233个。


1956年3月,为有计划地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省卫生厅发出通知,规定县卫生院、县医院统一改为县人民医院;卫生院中原来设立的防疫股(组),负责全县的卫生防疫和防病工作。为加快卫生防疫网络建设步伐,省卫生厅决定,将省防疫大队的10个分队,除留下1个分队作为省的机动力量外,其余9个分队下放至各专、州组建地州卫生防疫队,次年又改建为卫生防疫站。从1956年起,对乡镇卫生院的组建采取由国家给补助扶持的办法,将联合诊所改建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镇卫生所;对村卫生室的建设采取“就地培养,短期速成,学用结合,复训提高”的办法,由各县卫生科将群众卫生活动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积极分子培养为卫生员,由县卫生科配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器械,在本村设立卫生室。到1958年,全省已建成医、防、保3个纵向体系较为健全的服务网络。在医疗方面,从省到专(州、市)、县、区、乡、村都有医疗机构;防疫方面,省级有省防疫站,专区(州、市)、县(市、区)级有防疫站,区、乡卫生院中有防疫保健组;妇幼保健方面,贵阳市建有妇幼保健院,各县有妇幼保健站,区、乡卫生院中设有防疫保健组。1956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各地将散在社会上的个体开业医生组织起来,组建联合医院或联合诊所。到1957年底,除少数年老体弱者外,绝大多数个体开业人员都加入了联合医疗机构,全省共组建联合医院11个、联合诊所515个。联合医疗机构的人员在当地卫生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定期开会学习党和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学习政治时事,相互交流防治疾病经验,义务参与当地卫生部门组织的社会卫生活动。


1956年,遵义市,毕节、铜仁县建立了中医医院;各级综合医院开始设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病房,并从联合诊所中聘请部分中医药人员到公办医院工作,当年吸收参加到国家医院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共229人,散在社会上的中医药人员绝大多数参加了联合诊所,随后有相当数量联合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并入了县医院中医科或区、乡卫生院中。1957年12月,贵州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贵州省中医研究所”。1965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贵阳中医学院”,我省中医药事业呈现出了迅速发展的大好局面。除建立健全了各级防疫保健机构外,1958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省卫生厅,同意将贵州省疟疾防治所改建为“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同时成立了“省皮肤性病防治所”,负责领导和着重开展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一些麻风病的高发县相继成立起麻风村或麻风防治院。到年底全省已建起麻风村(院)共4个,收容入村隔离治疗的病人5080人。(未完待续)

供  稿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许芳


编  辑 | 高学军 石磊      审  核 | 曾韬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疫情通报 | 3月28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党史上的今天

梳理40余起本土疫情发现:感染的人都有这2个特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