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访谈 |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漫接受贵州健康报记者专访——大医治未病,康养有作为

健康贵州 2021-11-20
王红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跨学科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撰写内参、政府咨询报告50份,专著7部,译著2部,主编蓝皮书1部;受邀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北卡大学、维也纳大学、首尔大学、创价大学、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做访问学者;对剑桥大学、杜伦大学、英伦国王学院进行合作研究访问;在迪拜、大邱、新加坡、东京、柏林、曼彻斯特、华盛顿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受到国际学者关注和好评。近三十年来,主持了40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工程实验室政策类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研究报告多次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有关领导的批示,一些重要的观点、建议获京、津、冀、鲁、黑、辽等地省以及中央部委领导批示,列为民生折子工程推动项目。




2001年,王红漫博士作为北京大学“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带着她的团队历时4年,走遍了包括山东、江西、黑龙江、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全国20个省区的100多个乡镇,深入1000多户农家访谈,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和一部专著《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之后,又陆续提交研究报告《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等。为了节约经费,她尽量乘坐火车,一路颠簸摇晃,再换乘汽车、拖拉机、马车、驴车……

今年4月中旬,王红漫第6次来到贵州,她告诉记者说:“贵州日新月异,变化太大了。此次我们是坐高铁来的,夕发早至。”王红漫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带着学生来到贵州农村做调研,是坐着绿皮火车来的,“三天两宿,硬座,脚都肿了。”她的学生晕车,不停地呕吐。她记得那会儿,山路行难,亲见山羊从山坡上掉下来,在四壁漏风的茅屋与寨民访谈。“这次感觉不一样,到处是青山绿水,到处洋溢着生机,村村寨寨通公路,有路灯,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此次,王红漫及她的团队深入到贵阳市、黔东南州台江县、三穗县、镇远县等地开展践行智慧康养事业与产业发展调研,贵州健康报记者就“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主题,专访了王红漫教授。




康养是全民福利和福祉的体现

记者:王教授,您好!多年来,您一直致力于老龄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康养医养结合工作的推动,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讲,似乎对“康养”的概念并没有那么明确,有时候还会把“康养”和旅游简单地混淆起来,请您为大家解读一下“康养”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王红漫: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康养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康养是实施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康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养老,而是更为综合性的概念,是更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健康促进规划,也可以是健康服务体系,还可以是个人的健康生活行为。康养意味着以更高的自主性去追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完好的社会状态。康养是全民福祉和福利的重要体现,是提高生命自由度和充沛度、提高生命质量的更高层次、更接地气的表达。健康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原动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更注重前端的“未病”预防,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康养是社会责任,但也是个人义务。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



康养要覆盖全社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记者:通过王教授对“康养”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康养对现代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当今“大健康时代”,“康养”要如何建设?如何实施?



王红漫:康养是我国健康老龄化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康养,有利于共建美丽和谐的社会,有利于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康养不仅能有效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对优化和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路径具有导向意义,从而有效推进健康老龄化。因此,康养对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只要你还在人的心里,那你就没有死,只有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了,那你就真的死了。所以,事实上我们活着的时间都很短,但是我们来过、爱过、奋斗过,还做出了贡献,留下一点光亮,那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了。如果能做到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生命最后一段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目前来说,参照全社会的平均期望寿命,特别是健康寿命,65岁以后的老人就应该得到全社会更好的照顾。

老年失能以后,如果说再加上一些基础疾病,求医问药是必须的,但最后的一段时光在医院里面度过,肯定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因为医院主要治疗疾病,让失衡、失序的生命状态得到恢复或达到新的平衡,而不是来解决衰老问题的。

衰老患者长期离不开医院,是很痛苦和悲哀的。他们需要适老的居家或者良好的社区或养老院的照护。对老年康养,不仅政府要在政策与投入上给予保障,全社会都要重视并付之行动。做好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临终关怀,宁静死亡,死后抚慰……,这些工作都十分重要。

今天在贵州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座谈会上我们重温了北大老校长韩启德院士在《医学的温度》和他2021年4月9日在第三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的演讲。

康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形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题。很有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康养一定会成为朝阳产业。但是,要解决康养问题,就得从实际出发。面对我国现状,基于康养的现有条件、资源以及人们对康养的需求,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构建和发展康养新模式。

我国人口基数大,康养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性特征,因此发展康养需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争取覆盖全社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以贵州为例,通过我们走访调研发现,贵州在康养发展上已经开始智能化实践,有示范企业和示范街道。贵州神奇投资有限公司在大营路街道的社区探索搭建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正在努力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智能家居、紧急救援、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生活照料、远程访问、上门服务、智慧课堂等服务,尽管离智慧康养精准施策仍有距离,然若运用科学的学术工具寻找解决方案,将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工作,向实现智慧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智慧养老管理运营,打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的智慧养老服务圈迈进前途光明,道路也不曲折。





康养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精准施策

记者:连续几日,王教授到黔东南州台江、三穗、镇远三县进行了走访调研,您对我省在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中的康养工作有怎样的建议?


王红漫:在黔东南州三穗县走访的时候,我们听到看到了解到三穗县彩虹村社区(移民区),政府在搬得出后的稳得住下了很大工夫,基本上实现了以居家为主,以社区为平台,机构为补充的康养模式,基本具备了社区康养的雏形,五位一体的基本功能已基本具备,但它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间。

 脱贫攻坚之后,黔东南州的社会经济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在下一步乡村振兴中,如何落实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实现康养的目标,实现脱贫攻坚的成效转换,可以利用好黔东南州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林下经济,种养殖、中医药材的种植,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形成规模化的经济产业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框架下的康养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主要围绕政府职责、部门职责、社会责任、个人责任,按4个维度进行指标考核,达到科学、高位、有序协同推进;二是按照健康中国2030纲要要求,康养体系指标量化到各个部门的具体的监测指标,每年进行监测,并且要求指标进行公示和排序,促进目标完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落实中期和终期达标验收;三是在建立康养服务体系上要强化策划和培训,让所有的人都明白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民逐步建立健康意识,领导干部树立大健康理念,打造生态好、环境美、文化丰富的乡村,推动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为依托、医疗机构参与的康养社会。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AI为康养事业和产业发展插上智能化“翅膀”。

“智能时代的要旨,就是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活才能更美好。康养致力于健康中国,智慧康养开创实施积极老龄化新篇章。”最后,王教授以这段话结束了我们的采访。




供  稿 | 贵州健康报记者 鲁建华 马春晓


编  辑 | 高学军 石磊       审  核 | 曾韬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疫情通报 | 5月5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 党史上的今天

健康教育 | 一块腐乳等于12克盐?经常吃会致癌?这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可别错过…

习近平“问对”:青年人的成长“秘笈”


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