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名中医吴光炯:杏林春暖沐朝霞 绿叶扶疏绽百花

健康贵州 2021-11-19



2017年,吴光炯医生荣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表彰的 " 全国名中医 " 荣誉称号。




“许多中医名家、大师的成才,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一下子就爱上了中医,最后走上了成功之路的。而我不才,却是从不喜欢中医到研究、应用中医,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医人的。”吴光炯医生在其《从医小传》中如是说。

吴光炯这辈子都活在中医药事业里。

初见吴光炯医生,虽年届八十,但精神矍铄、举止儒雅、思维敏捷。如今,他仍然坚持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分别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专家门诊应诊。他临床诊治病人时,从问、望、闻、切和必要的查体到病历记录、处方书写,都是亲自动手完成,耐心回答病人的询问,给所带的学生们指点疑难。

吴光炯医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多年,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以中医中药治疗胃肠疾病为专长。在他的诊室门前,每次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患者。吴光炯医生也秉着一颗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



2021年7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左)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望慰问吴光炯等人

(一)

回首50多年的中医路,吴光炯医生感慨万千!

1942年的初春,吴光炯医生出生在贵州省桐梓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在当时,那里缺医少药是常见的。吴光炯的父亲颇有些文化,幼年时的吴光炯受父亲的影响便开始读《三字经》《增广贤文》《琼林幼学》等蒙学书。其父亲喜欢读医书,认识不少当地的中草药,但他不敢给人治病,却送其长子吴光宗去外县拜师做中医学徒,学成后即回到家乡行医,后来竟先后成为三个区的卫生院院长,口碑很好。

但这样的家庭背景,并未让少年的吴光炯对学中医充满向往,恰恰相反——

据吴光炯回忆,他十岁时患阵发性剧烈腹痛,其父亲认为小儿腹痛不是蛔虫便是食积,便去山下刮来苦楝皮煎水让他喝,先后喝了五六碗,丝毫不见效果。腹痛发作难以忍受,甚至昏厥了几次。他从医的大哥当时是区卫生所所长,便请来一位西医生诊察后,给服用了两小片白色“山道年”和两小片棕色泻药,5个多小后,腹痛腹泻大作,随即排出近百条大小不一的蛔虫,腹痛也随之而止。正是这次患病服药的经历,让吴光炯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怀疑!

然而,人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是阴差阳错,有时候机遇很重要。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发“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史称“6·26”指示);同年,贵阳中医学院成立,并招进首批中医本科生,吴光炯就是其中一员。他对贵州健康报记者说,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的确不是他的第一志愿,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当时全国大报小报都在宣传毛主席“6·26”指示的精神,这对他也是一种激励。进入贵阳中医学院的“医疗系”,就意味着他今后从事的职业就是要用中医中药给人治病。吴光炯有了一种使命感。

他说:“因自己少年时患病服用苦楝皮汤的经历,的确让我怀疑过中医。既然怀疑,就一定要走进去看个究竟:‘中医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中医来治病?”

——带着这样的使命,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吴光炯坦然走上求索中医之路!

吴光炯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认真检查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以自学为主的。自学是需要一个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但对于吴光炯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没钱和缺少图书资料。大学时代的他,大多时间是在“泡”图书馆和“跑”新华书店中度过的。

为了方便长时间泡在图书馆里读书,他与管理图书的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由于经常跑新华书店看书买书,贵阳新华书店的好几代员工中都有他的朋友,直到而今,年届八十的吴光炯医生仍然是贵阳各个书店的常客,也是晨曦医学书店最大的个人图书买主。

吴光炯深深感到,这一生能够潜心读书、省钱买书,后来在中医事业上有所成就,离不开他夫人的宽容和默默奉献。“1983年,我生病住院期间,还要我爱人陪护着去逛书店,在一家古籍书店见到一部上下册的《十三经注疏》和《十三经注疏索引》,共计29元多。当时,我的工资是每月52.5元,要买这套书就要占用我当月工资的大半,她知道我喜欢这套书,还是支持我买下来了!”用吴光炯自己的话来讲,几十年来,除了他自己省吃俭用外,主要还是从家人“口中夺食”挪出钱来买到需要的许多好书。吴光炯的藏书近万册,除了中西医学图书以外,还包括中外文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美学乃至数、理、化等多学科的名著,他把所学的多学科、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都是用来为研究和合理应用中医中药服务。

1970年是“文革”后期的“斗批改”的阶段。大学毕业的学生大多数被分配农村,极少数分到部队和厂矿,要接受工人、农民的再教育。吴光炯被分配到贵阳市西郊的林东矿务局职工医院,据说还是得到军训领导小组的“关照”。林东矿区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煤炭厅所管辖的几个矿井之一,其工人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始终保持了吃苦耐劳、朴素善良的农民性格,又特别相信中医中药;本来就来自农村的吴光炯很快就与这些“农民工”们打成一片、交上朋友。当他正式到职工医院上班的第一天,早早就有许多工人在诊室里等候着了。吴光炯医生诚心诚意地为他们服务,颇受好评,这一服务就是三四年;这些好评也没有留住吴光炯力求上进之心。正当贵阳中医学院缺少教师之际,他通过与母校老领导的关系,于1975年调回贵阳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长期在一附院做临床工作。他在肾内科做管床医生期间,受当时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陆鸿滨教授的影响很大,在中西医之间找差异和融合点,从中医学生时代开始就重视同时自学现代医学知识的吴光炯抓住了机会。他后来擅长中西比较研究的学术思想竟发轫于此!

1981年,吴光炯考进贵州省第二批中医研究班学习。“在中医研究班学习的这三年,对我来讲非常重要,是我认真学好学深学透中医的黄金时期。当时研究班邀请了省内外知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来授课,使我受益匪浅。”吴光炯说。

研究班结业后,吴光炯先后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做主治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吴光炯医生为所带学生上课


(三)

“认真”二字是吴光炯的人生底色。

“认真、务实、诚信,是我的个性特征,也是我生活、学习、工作的风格或作风。由于讲认真二字,当年的指导思想就是,既然从事了中医工作,就要认真把中医学好学深学透,用真本事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欢迎的好中医生。”吴光炯说。

50多年来,吴光炯始终以中医药为主,中西结合诊治内、儿、妇科病症。他拥护党中央的中央政策: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他精心研究中医的方和药,辨病、辨人、辨证相结合,提高中医中药疗效才是根本。经他救治的病例不胜枚举,最值得记忆的是39年前经他救治的一个小女孩,33年后从外地带着她的儿子及在贵阳的父母来感谢当年救命之恩的故事。

该患者12岁时因抽搐、意识障碍到贵阳某大医院就诊,以“癫痫大发作”收入神经科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诊断为“单纯疱疹脑炎”“颞叶癫痫”,经用脱水、抗炎、镇静、抗癫痫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出院前半月开始发热,至出院时体温达39℃,双目直视。患儿出院后,经人介绍,吴光炯医生带着当时学院成教部何姓实习生前去诊治。服中药调治近两个月后,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来从复学到工作,至今50多岁,仍健康无恙。

长期以来,吴光炯一直都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他上午的门诊通常要看到下午一两点钟才下班。遇到有神经——精神病症或心理障碍的病人,他花的时间更多。

“大约是三年前的一个上午,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我诊室,便下跪哭着说‘医生,您救救我。’我急忙把她扶起来坐着,问她有什么不舒服,同时翻阅她的门诊病历。原来是有位心身医学门诊医生给她做了‘抑郁症’的诊断,病人被这个诊断吓坏了。通过细致的交谈后,我给她做出‘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并详细解释了‘抑郁症’和‘焦虑性神经症’的区别。该患者接受我的诊断,并配合中医中药调治。前后三诊即嘱其不需要再服药了,离开时她深深地给我鞠躬致谢。”吴光炯回忆说。

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中所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段话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吴光炯便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医的“精”和“诚”。

(四)

1992年,国家启动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吴光炯被遴选为首批师承学员,跟贵州省著名老中医王祖雄临床学习3年。出师后,吴光炯成为第四、五、六批(次)师承学员指导老师。多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3人。

他临床诊治病人是极为认真的,指导师承学员也是尽心尽力的,坚持带学生坐诊,手把手教他们诊脉辨病,将自己的所学心得悉数相传。

他常告诫学员:“在高校附属医院当医生,要成为学者型临床家,就是不要做只会随便开处方的医匠。”所谓学者型临床,就是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现如今,他带出来的博士、硕士都是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的骨干,不少人是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也成为了硕士、博士生导师。

提到老师吴光炯,他们都觉得:吴老师是慈父、又是恩师。学术上,教大家做学术先做人,严谨,认真;业务上,教大家德业相济,患者至上;生活上,对大家体贴入微,诚信有加。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纵然年华老去,但在吴光炯身上不变的是对中医药事业的情深和对患者的无私。谈及自己一生挚爱的事业和家庭时,吴光炯说:“从医几十年来,我对得起病人,对得起我的学生,但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家人,这就是我的从医之路,也是我勤奋学习,认真做人的一生。”

供  稿 | 贵州健康报记者 马春晓


编  辑 | 高学军    排  版 | 周岩      

签  发 | 鲁建华    审  核 | 曾韬       

主  办 | 贵州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以实战演练检验疫情防线 我省开展夏秋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战演练

疫情通报 | 8月17日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发布

关于西瓜的那些传闻,你听说过吗?

百个瞬间说百年丨1951,雪域高原迎来历史上的春天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