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胜新冠病毒,全世界科技工作者正“加速”前进。
Digital Science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1日,全球共产出42700篇关于COVID-19的论文、3100项临床试验、420个数据集、270项专利、750份政策文件和150项资助。
而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来自东方的“硬核”力量大放异彩!自年初开始,发表关于新冠病毒文章最多的医院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名列世界第二,在全球战疫学术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行者!在顶级期刊Nature 2017~2018年的医疗机构排名中,中南医院也跻身全国综合排名前十。
中南医院还创造了6个“第一”
全球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的医院;
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
全球首家应用ECMO治愈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
全球首家发表论证口罩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播的医院;
在柳叶刀发布新冠母婴传播领域的全球首篇论文,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专业指导;
全国首家备案成功开展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在中南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医院在战疫中科学决策,最关键时期先后接管了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在“1+3”模式下,总共提供收治新冠肺炎病床5400张,构建了最多专用COVID-19救治床位的体系。许多一线核心专家积极参与科技部和湖北省应急科技攻关,先后获科技部、湖北省应急专项项目十余项。早预判、早谋划、早部署,为防疫工作赢得主动。中南医院总结临床真实疫情,为湖北及时调整、部署防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许多建议得到采纳。
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南医院专家团队在全球顶级期刊和其他应用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近200篇(IF>6的论文25篇),论文注重核心治病能力前沿学术研究,都是在边治疗、边攻关、边应用、边总结基础上写成。
张元珍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研究成果,暂未发现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证据
2020年2月10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元珍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团队联合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在线发表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auterine vertical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2019-nCoV infection in nine pregnant women: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9名妊娠晚期2019-nCo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6例的羊水、脐血、新生儿咽拭子及母乳样本进行了2019-nCoV检测,结果显示妊娠期2019-nCo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非妊娠患者类似,未发现孕晚期2019-nCoV感染引起宫内垂直传播的证据。这是中南医院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论文。
彭志勇教授团队在JAMA发表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解密临床特征
彭志勇教授和王行环教授为通讯作者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China”总结并分析了138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常见症状包括发烧(136 [98.6%]),疲劳(96 [69.6%])和干咳(82 [59.4%])。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所有患者的肺部都有双侧斑片状阴影或毛玻璃片混浊。这也是中南医院首次在JAMA上发表研究论文。
徐海波教授/李一荣教授首次发现康复患者仍可能为病毒携带者
徐海波教授及李一荣教授为通讯作者在JAMA上发表的研究论文“Positive RT-PCR Test Results in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COVID-19”总结了4例符合出院或隔离检疫标准的COVID-19患者(无临床症状和放射学异常,且RT-PCR检测结果为2次阴性),在5至13天后RT-PCR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这些发现表明,至少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尽管没有家庭成员被感染,但所有报告的患者均为医疗专业人员,并在家庭隔离期间进行了特别护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的出院或中止检疫标准以及持续的患者管理。该研究仅限于少数轻度或中度感染患者。对于非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出院或中止隔离后感染更为严重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研究。对较大人群的纵向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该疾病的预后。
蔡林教授团队发现深静脉血栓的广泛形成可能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或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中南医院蔡林教授团队通过对48例在中南医院和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ICU)治疗的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临床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在危重症患者的发生率高达85.4%,深静脉血栓的广泛形成可能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或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该成果近日在全球心血管顶级杂志《循环》上在线发表。
全方位加强科研攻关力度
王行环教授带领团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循证与转化系统研究,于1月31日即推出了循证制定的、全球首部正式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该指南遵照WHO的标准、又融合了临床一线诊疗、护理经验,以中英文版同时发表,英文版发表于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得到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可,至今仍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重要参考作用。王行环教授与王辰院士共同主编《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首印10万册全部用于抗疫一线,为国内、外一线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中南医院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相关科技应急攻关项目十余项,为及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技支撑。科技部立项新冠肺重症病人的救治及诊疗方案优化应急专项,中南医院程真顺教授承担其中一个课题“评估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湖北省科技厅紧急征集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王行环教授、袁玉峰教授等9人获批。另外,中南医院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系列诊疗药物与救治方法的临床研究,重视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防早诊系列关键技术,主持了2小时核酸检出技术优化项目,并率先提出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策略,被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采纳。对重症患者实行基于循证的一人一策,完成全国首例应用ECMO成功救治重症肺炎患者。5月30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王行环教授领衔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团队(教育部推荐)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彭志勇教授(湖北省科协推荐)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中南医院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南智慧。我们坚信,科技战疫,
我们终将赢得全面胜利!
end
策划 / 高翔
编辑 / 丁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