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写生”:以孩子为中心是否妥当?
檩子语:这篇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讨论了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产阶级的家庭往往以孩子为运转的中心 --看来围着孩子转的也不只是中国家长啊!这样做对孩子本身成长是否是件好事呢?看看这篇文章揭示的研究结果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人类学家伊利诺•奥驰斯和她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远在萨摩亚群岛)和秘鲁亚马逊地区的居民的家庭生活。不过最近十年,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一个离自己更近的社会:美国的中产阶级。
为何美国儿童总要依赖父母为他们做那些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些双双外出工作的美国父母对“家庭时间”的理解对他们的压力状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只是UCLA家庭日常生活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试图做出解答答的众多问题中的两例。这家研究中心里同时还有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考古学家。
研究者们深入到调研对象的家中(或按科学家的话说,就是“进入活体内”)研究家庭,而不是在实验室当中闭门造车。研究者们希望更好地了解,双职工家庭如何协调安排照料孩子、家务劳动和事业发展,以及这种协调如何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奥驰斯博士表示,研究者们希望弄明白“中产阶级在思考什么、感觉什么以及做了什么”。他们计划在今年内出版两本介绍其研究成果的书,并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发现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们走得更近、生活得更健康。
十年前,UCLA研究团队在南加州选择了32个家庭。在一周时间内,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其家庭生活的几乎每个时刻;而后分析其中的每部分片段,仔细研究这些家庭成员的行为、言谈,甚至是他们冰箱中放的东西都被当作了研究线索。
这些家庭最初是通过广告招募来的。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房屋,家里已有两三个孩子,其中至少一个年龄在七到12岁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家庭当中有至少一位非白种人的成员,还有两个以同性伴侣为主要成员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并有至少三名观察者在全天候地观摩。
奥驰斯博士说,他们发现,这些家庭都非常明显地以孩子为中心,或许这就解释了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一种常见的“依赖困境”:她指出,家长们本想培养自家孩子的独立性,但在抚养过程中,却又令他们相当地依赖于大人,哪怕当孩子们已经拥有了独自行动的能力时还是如此。
另外,前CELF研究主管、目前担任UCLA社会科学部项目主任表示,这些家长总是以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理想化方式看待“家庭时间”。结果,当工作侵占了家庭生活时,他们那种理想化的想法就容易产生出自责心理,令他们为创造完美的家庭聚会时间而倍感压力。研究者指出,当观察者在场时,有些家庭的行为可能因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孩子们如何在道德层面产生责任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方面。奥驰斯博士曾在事业起步伊始,到一些与世隔绝的偏远地区研究“婴儿语”的概念。她现在注意到,美国儿童与她和同事们曾经观察到的其他文化背景中的孩子相比,在这方面看起来相当地无助。
据奥驰斯博士介绍,在那些文化当中,小孩子也会被要求为社区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一段录像中,萨摩亚群岛上的孩子为长辈们准备食物,自己则坐在长辈跟前耐心等待他们开始进食。另一段录像记录了秘鲁亚马逊地区一个大约五岁的女孩爬上一棵很高的树去收割木瓜,还要帮大人运送比自己腿还粗的木头来生火。
相比之下,在美国拍摄的录像当中,洛杉矶的家长们对孩子付出更多关注:用简单的语言同他们对话,包揽大部分家务,并且在孩子们完成某项任务遇到困难时立刻插手帮忙。
根据2009年发表于Ethos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报告,30个家庭当中有22家的孩子对需要他们帮忙的事情常常视而不见或多有抗拒。而在其余八个家庭里,孩子们也没有被要求做太多。在有的案例里,孩子习惯性地命令家长做这做那,例如帮他们递餐具。奥驰斯博士记得,有个女孩是这样对家长说的,“你们要让我怎么切我的食物呀?”
研究者指出,要求孩子完成一项任务通常会导致很多的讨价还价,而当家长们提出要求时,经常听起来好像他们是在请求帮助,而不是做出指令。受访的家长们说,他们经常因为嫌麻烦,就不要求孩子做什么事了。
例如,录像拍下了这样一次“交易”过程:一个名叫本的八岁男孩四肢摊开躺在家里正门旁的沙发上,冲爸爸举起他的一只鞋带系紧的白色高帮帆布鞋,恳求道,“爸爸,解下鞋带。”他的父亲回答道,本需要说“请”。
“请解下鞋带”,孩子同之前一样仍然语调平平地说。当爸爸把鞋交还给他时,本又说,“请把我的鞋子穿上,系好鞋带。”他的爸爸照办了。
本接着又说,“请把我的大衣从衣柜里拿过来。”然后他的爸爸说,本应该自己去拿。
奥驰斯博士说,“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吗?只有在他得寸进尺的时候,这位父亲才要求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研究者认为,孩子们并非没有能力完成那些任务,或者他们的父母没有表达出需要帮助的意愿;而是受访的儿童根本没把这件事当成自己必须为之付出努力的例行责任。
根据这个研究团队2009年发表于《家庭心理》杂志的分析报告,大约有75%的家庭都是母亲每天先回到家里,随即开始忙里忙外,围着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作业、日用杂物、晚餐和要洗的衣服团团转。而当父亲回到家时,86%的概率下会有至少一个孩子根本没注意到他。
奥驰斯博士说,“孩子们总是很容易忽视自己的父母,不会换个角度为他们着想一下。”
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一现象根源于,在美国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顺从和关注孩子、而不是教导他们去关注他人。而且,美国人总是鼓励孩子去注意各种各样的事物而不是人的面孔,比如,他们会更强调某种东西的颜色和形状,而不是某个现实中的人。奥驰斯博士说,在萨摩亚群岛,人们都希望孩子从小用心待人,而且,家长们很强调要留意他人的面部表情变化。
研究者们还研究了美国家长是如何看待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克瑞莫-沙德利克博士说,家长们的描述往往是一种“非常有预设性的相处方式”。
他们往往都会用到像“家庭之夜”、“家庭电影”或“家庭早餐”这样的词汇,并将这样的活动理解为必须将孩子作为中心、不包括任何非家庭成员的时间段。而在2007年发表在《时代与社会》杂志上的论文中,研究者们指出,美国家长对“家庭时间”的这种一致看法,在有些国家──例如意大利──的家庭里就没有出现。
这种形式刻板和过度理想化的相处方式,似乎迫使家长们不得不去营造这样的时刻,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避免发生其他可能破坏这种时刻的情况,比如小孩突然间发脾气。
克瑞莫-沙德利克博士说,“我们想对家长们强调指出,他们还可以有很多其他机会去创造这种家庭时间”,让他们感受到一家人之间是相互团结、彼此依托并紧密联结的。
来源:华尔街日报
回复 821 查看 《孩子进小学,你应该知道的11个秘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Kiddo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公众号: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周一:分级阅读图书推荐
周二:知识库
周三:品牌APP周限免推荐
周四:优秀教育资源推荐
周五:教育好文推荐
周六:儿童教育精品APP推荐
周日:优秀纪录片、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