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孩子运动项目选择上犯过的错
檩子语:这篇文章是一个居住在英国的家长写的,分享了她在孩子的运动项目选择上的一些经验,读来还挺有参考价值的。
我在孩子运动项目选择上犯过的错
by 李爽
作为一个文科宅妈,我在体育方面完全是个“菜鸟”,更别说有什么养育经验了,因此,我家大女儿的体育之路走得真是一路趔趄、曲折崎岖。
过早“扼杀”了女儿的芭蕾梦
她最早参加的和体育搭边的活动,是学校的课外芭蕾俱乐部,那时她4岁半。为什么选择芭蕾?原因极简单:芭蕾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还是音乐和体型训练的良好结合。也是出于我自己的私心吧,许多小女孩的父母似乎多少都会觉得“芭蕾梦”是“公主梦”的一部分,我也不例外。
然而,在俱乐部年度结束时的汇报演出上,我的小小“梦”破灭了。本次演出的主题是“玩具店”,女儿的角色是店里的一只泰迪熊,虽然憨态可掬,但我却“遗憾”地发现,女儿之所以被分配到这个角色,是因为她的头不够小,脖子也不够修长,不是练芭蕾的材料啊!回来之后,我便叫停了女儿的芭蕾课。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这么快就下结论,实在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做法,因为我过早地剥夺了女儿在芭蕾方面的兴趣,甚至可能给孩子潜意识的暗示:你做这个事情不行!从而扼杀了她在芭蕾上任何可能性的发展。
我的思维定势,让女儿与体操绝缘
要知道,那个时候,她还不到5岁。如果参考英国的教育观念,孩子在10岁之前参加的所有学习项目都只为了培养兴趣和发掘潜力,就算要进行取舍,开始真正的训练,起码也得等到孩子上中学。
女儿所上的小学是英国的一所公立学校,1—3年级的体育课基本是两个内容:足球和体操。因为那时我已判断女儿不适合练芭蕾,便自然地把体操排除在选项之外,所以当女儿提出要进体育俱乐部时,我就给她报了足球俱乐部。
好在她对足球非常感兴趣,每周,她都跟着俱乐部的其他小伙伴进行一次训练,看她不管刮风下雨,在泥里跟男孩子一起打滚还乐在其中,我也就没再多想。现在想想,这次对体操说“不”还是跳不出成人对运动的思维定势,总觉得这个对孩子来说太难,那个不适合孩子,在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之前,我们自己就先对项目做了一次筛选,自然也就隔开了许多可能性。
最大的问题,竟是我的不自信
每年孩子放暑假,我们都会回北京。因为觉得女儿的协调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即便是回国放暑假,我也会带她去参加滑冰训练,每次1个半小时。刚开始,她倒是有兴趣,连续3年坚持下来,居然能开始学花样滑冰技术了。可到她10岁那年,她却无论如何不肯学了。
女儿不学,我也没办法,这次滑冰训练又如芭蕾般不了了之。眼看又要无疾而终,我开始反思:是不是高强度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她对训练的进一步兴趣?但回头一想,又有什么体育训练不苦、不需要坚持?如果孩子一遇困难就放弃,体育训练的意义又在哪里?看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处在我身上——我不够严格,孩子学什么都无所谓,我也不够自信,不相信孩子可以在运动上做出成绩。
孩子感兴趣,而不是你感兴趣
女儿9岁半时考入了伦敦一所私立女校,开始接受更系统的体育。体育课的花样之多,每年3个学期,每学期两门不同的体育项目,从4年级到6年级,体育科目的项目基本没重样,今年是体操和网球,明年可能就学田径和足球了,还有各种课外俱乐部。一般而言,学生们都能找到一项喜欢或者擅长的。
可能因为女儿有一定的足球和滑冰运动基础,女儿在这里的体育表现一直不错,这也鼓励她多报了一个击剑俱乐部,有趣的是,在正式确认吸纳女儿加入俱乐部之前,俱乐部的教练和管理者都反复问过她两次:“你是不是真的有兴趣?而不是你妈妈感兴趣。”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如果孩子只是为了满足爸妈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向往”而接受训练,训练的质量不会高到哪里去。对于青少年业余运动爱好者而言,自己感兴趣才是保证“坚持”的主要因素。毕竟,在进入青少年时期,体育运动开始有了“残酷性”,不是玩玩就可以持续下来的。
但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还是需要呵护的。关于训练的强度,教练有自己的看法:为了让孩子们维持住兴趣,训练的量和频率都要科学安排,不要每天都训练,更不要每周都抽出一大段时间集中训练,如果训练太多,会使得小运动员到20岁左右就停止发展,等于是提前发掘了潜力,导致未来的枯竭。
女儿在过去两年参加了许多击剑比赛,期间既拿过全英青少年银牌,也在小组里就以1:5被淘汰,有过自己背包随队去欧洲参加比赛的无助,也面临过比赛中伤到对手的内疚,而她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没有以前的“说走就走”,她正在体育带来的成长中甘之如饴。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xiaohuasheng99
周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优秀图书
周二:有思想的好文章
周三:有新意的教育资源
周四:有实用参考价值的好文章
周五:能带来思考和启发的电影
周六:有趣的旅行、美食
周日:传播新观点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