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下来,只教了五篇课文-日本小学生如何学“分类”?
檩子:很多人都知道唐辛子,一位住在日本的专栏作家,写了不少关于日本教育、日本社会的文章,檩子一直是蛮欣赏和喜欢的。她的很多文章,都是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理性思考而成的,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妈妈日记的感性表达,也不同于专家学者分析日本的那种从理论来到理论去的学术方式。
这一篇里,她以自己在日本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如何学“分类”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日本孩子貌似学的很少(一学期才学5篇课文,分类这么简单的概念居然要学好几个礼拜),但是他们学的方式,使得他们对一个概念具有生动、深刻、多方面的理解。对照我们这里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学得很快、很多、很辛苦,但是其实并没有学活、学透,应付完考试后,也就差不多了。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放慢学习的节奏,把对量的追求,变成对质的关注。慢一点,但是真正学懂,学通!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跟着自己一辈子,发挥实际的用处。
日本小学生如何学“分类”?
文|唐辛子
我家小学生在三年级一学期的时候,学了一篇名为“分类”的文章,回到家,小学生就对我说:
“妈妈,你知道我们班的白滨君是如何给猫分类的吗?”
“哦?”我很好奇,问:“你们班的白滨君是如何给猫分类的?”
我家小学生就说:
“白滨君是按猫的胡子来分类的:卷胡子猫分一类;直胡子猫另分一类。”
呵呵~这倒是个很有趣的分类法 - 俺长这么老大年纪,还从不知道猫居然可以按胡子不同来分类的,于是让我家小学生将她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拿出来,给我看看日本的小学教材里,是如何教孩子们学习“分类”的。
这篇名为“分类”的课文,是日本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五篇课文,居然也是最后一篇课文。也就是说,我家小学生每天跑去学校,一学期下来,语文课老师居然只教了五篇课文!
俺不知道国内三年级孩子一学期现在得学多少课文,认多少汉字?但日本孩子的这个学习的“量”,实在是少得可怜。这难免让我这个“教育妈妈”有些心怀不满-但是仔细阅读完这本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之后,发现:日本的小学生教材,“量”虽然小,但“质”还是有的。
就以“分类”这篇课文为例。“分类”这篇课文,一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的课文
翻开“分类”这篇课文的第一页,首先是一个大标题“关于分类”,然后标题旁边是幅占满页面三分之二的大图画,这幅图画里画了许多猫,图画旁边写了一句话:
“看看这幅画里的猫,然后分类为二个或三个小组吧。”
我家小学生看完这幅画之后,按猫的头巾和帽子不同,将猫做了“三角帽猫”和“红色头巾猫”的分类。而他们班上的白滨君,则按猫的胡子不同进行了分类。
翻到“分类”课文的第二页,这页上画着不同人的头像,整整一大页纸,只写着一个小问题:
“将自己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比较一下看看。”
问题旁边写着这样的提示:
“大家都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线索有什么不同?然后,寻找彼此想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吧。”
在这一页里,还用浅绿色框框,特别标出了一个“重点”,这个“重点”的标题是“互相商谈很重要”,内容是这么写的:
“在听朋友意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朋友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哪儿是相同的?哪儿是不同的?对朋友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就提出疑问吧。互相商谈,对于相互理解彼此的思考方法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这篇名为“分类”的课文的正文。一幅大图画,外加一个提问,再加上一个提示“互相商谈很重要”的重点。
第二部分:“分类”的阅读资料
接下来是一篇名为“分类”的阅读资料。这篇阅读资料稍长一点,大约有300字左右。这大约的300字,绝大部分是日文假名,若全变成汉字,估计文章得大大缩短,变成100字左右的小短文。
这篇阅读资料的“分类”,大致写了些这样的内容:
在东西很多的时候,寻找出这些东西相同的特点,然后按这些东西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分别整理、归纳成若干份,就叫做“分类”。
我们去超市的时候,会看到蔬菜啊零食啊,等放置的地方都不一样,这是为了方便客人找到想买的东西,按商品特长,进行的分类。
而我们自己,在无意之中,也在生活中进行着分类。例如我们若同时拥有几个抽屉和柜子,就会考虑:这个抽屉该放什么?那个柜子里又放什么?---这也是“分类”。
虽然说分类的方法,是寻找“相同特点”,但是物品的特点并不止一个。因此,看到的特点不同,分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我们要将衣服放进抽屉里。这些衣服可以按“使用人”不同进行分类:哥哥用的、姐姐用的、自己用的;
也可以按不同的衣服进行分类:例如裙子、袜子、T恤;
而相同特征的物品,还可以再做“细分”:例如T恤,可以分为长袖的、短袖的、无袖的;
分类,在我们做事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看法和思维方式。
第三部分:“分类”的作业和演讲
在第二部分的“分类”阅读文结束之后,接下来是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做个“分类”,然后整理出自己的“分类”法,在全部同学面前进行发表演说。
我家小学生光学这一篇名为“分类”的课文,大概就学了整整三个星期,那几个星期每天翻来覆去都在学校在家里做“分类”,因此,一个学期下来,学校居然会只教五篇课文。
但是,这个“分类”学习,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思考方式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起码就我所注意到的,会有以下这么几点好处:
1、在思维方式上,可以学会尊重不同意见的人-因为对方与自己想法不一时,并不是因为对方错,而自己对,仅仅只是因为对方与自己的“分类”方式不同,所以思考方法会不一样;
2、在日常生活上,学会“分类”,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用品和时间。例如: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分门别类存放,生活就不会零乱,需要物品会很容易找到;另外,若学会将一天中要做得事进行“分类”,就会懂得轻重缓急,有效利用时间;
3、最后,“分类”其实还与一个词息息相关,那就是“细节”。我们常常说日本人做事认真,十分注重细节,而这份“细节精神”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正是通过“分类”的手法培养出来的。因为“分类”分到最后,就是“细分”和“微分”,这些“细分”和“微分”,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细节精神”。
推荐阅读
昨天发的苏西托曼儿歌资源有部分书友反映打不开。不好意思,是这样的:如果你想用手机打开,必须先下载百度云这个APP(我们所有资源都在百度云上分享),才能打开。不过,如果你用电脑打开,是可以直接下载的。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公众号: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周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文图书
周二:国内外实用有趣的教育方法
周三:英语学习和阅读资源
周四:带来新视野的文章
周五:电影、动画、音乐、纪录片
周六:美好生活画报
周日:引发深度思考的教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