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Assertive:为什么国外学校教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说话?
檩子:国庆前的那一期“思维和方法"专栏文章,我们谈了孩子情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Anger Management - 怎么帮助孩子认识、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培养应对这种情绪的能力。
假期里,一位网友数次留言,分享了他孩子的情况,他说他们家小孩的情况正好相反:
我女儿从小性格温顺,很听话,带她真的很省心。现在小学二年级,成绩也还好。但是,和你们说的“生气情况”相反,她的问题是:太温顺了。举些例子,班上有几个同学老向她借书和文具,经常借了不还(或者忘了还),她不愿意问别人要回;同桌小朋友上课弄出声音,老师回头把她连着一起批评,她也不为自己辩解,回来却哭了 ...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很担心孩子的温顺会成为她成长的阻碍,不会为自己说话,长大要吃亏的 ...
的确,有的人就是很牛,跟别人说 “我要什么” “我该得到什么”,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儿。别说,他们还真能经常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老话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
但是对于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很多人来说,坦率地告诉别人“我有什么权利,我需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们的文化强调克己复礼,强调忍让和含蓄;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沟通成本很高、自己的利益受损。
所以,今天就着这位爸爸带来的问题,我们来说说一个新概念:assertiveness;这个词没有现成的中文对应词,我们来看看牛津词典的解释:
Being assertive or assertiveness means “forthright, positive, insistence on the recognition of one's rights” (坦率,正面,坚持让对方承认自己的权利)
干脆,我们就把它叫作“主张力”吧 - 主张自己权益的能力。具体来说,一个有主张力的人能:
能坦率而且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需求、主张 ...
他们对自己的权利界限一清二楚
他们不会一味压抑自己,但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他们也懂得妥协,尊重自己的需要,也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需要
能和其他人形成一种让彼此舒服的关系
对自己比较有信心,有比较高的自我价值认同 ...
在国外学校里,这属于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社会交往教育(social skills)、沟通教育(communication)的范畴,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灌输概念,在小学阶段会让孩子练习这方面的技能,而到了中学,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我们小时候都没接触过这个概念,长大后开始慢慢有所领悟,然后发现这种态度和技巧在很多社会场景下(学校、工作、家庭 ...),其实都很有用。所以,很值得帮孩子从小培养这方面的认知和能力。
那么,国外学校教孩子培养主张力的呢?
1、让孩子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
这是一张小学教室里的海报,告诉孩子们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三步走:
第1步:告诉对方你的感受,比如:你的行为给我带来困扰 ...
第2步:告诉你有这种感受的原因,比如:当你做这些事的时候,对我造成了什么影响 ...
第3步:告诉对方你要什么,这里也分几个层次:第一,告诉对方不要再这么做了;第二,听听对方怎么说;第三,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 ...
针对生活中的场景,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举很多身边的例子,告诉孩子being assertive 是什么意思?比如:
图书馆里,一个孩子突然抢走了你的书,你告诉他:我正在读这本书,请还给我,我读完后你可以看。
一个同学老在学校里叫你 “胖胖”,你不喜欢他这么叫你,你告诉他:你这么叫我让我很不开心,你再这么做,我不跟你玩了。
你忙着做作业,但你的朋友请你帮个不紧急的忙,你告诉他:对不起,今天我真的没时间,明天可以么?...
当然,遇到有些情况,即使完成了前三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孩子也会慢慢学着“审时度势”,选择第四步:Walk away,keep yourself safe (走开,自己的安全第一)
2、教孩子把握好度,不一味忍让,也不愤怒攻击
这一点,上次我们在 Anger Management 里也曾谈到过,意思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时,需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表现要坚决 ,但不要激烈和过度。
Assertive (有主张力)的人在 passive(被动)和 aggressive(激烈,有攻击性)之间,Passive 的人牺牲了自我需求,Aggressive 的人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而 Assertive 的人能既尊重自己的需求,也照顾到别人的需求。
这一点,是主张力教育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这是一张教学PPT,把这三种行为模式做了非常简练的区分:
被动式 passive:不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沉默;搞得自己内心焦虑,却让侵犯自己权利的人随心所欲 ...
攻击式 aggressive:侵犯别人的权利;一味指责别人;导致对方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无法解决问题 ...
主张力式 assertive:尊重别人权利,捍卫自己权利;告诉对方“我”的感受和主张;让对方听到你的意见,认真思考你的意见;最终解决问题 ...
老师的教案里还举了个例子,假如班上一个爱欺负人的“熊孩子”(bully)拿走了你的零花钱,你的反应会是怎样?
被动式:小心地告诉对方这是我的钱,对方不理睬,只能算了;对方甚至反过头来欺负你,你被推到墙角,委屈地哭起来 ...
攻击式:指着对方鼻子说:我要告诉大家你是一个小偷,然后和对方互骂、对打 ...
主张力式:告诉对方这是我的午餐钱;如果对方继续无理取闹,让他明白这一点都不好玩;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请老师介入 ...
网上有很多 “我的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欺负了,该怎么办” 之类的讨论,不妨参考一下这个思路和方法。
有年轻的老师还专门为孩子总结了以“超酷姿态”对抗 bully 的 CALM 四部曲:
1、冷静下来 2、说出自己的主张
3、直视对方 4、让对方知道你是认真的
他们还建议,如果学校里这方面提的不多,爸爸妈妈们就应该把这四条做成海报贴在家里,增强孩子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怎么培养孩子的主张力?
Assertiveness 在国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褒义词”,当说一个人是 “assertive” 的时候,往往包含了好多意思:这个人比较自信,讲道理,但不容侵犯,我们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 assertiveness,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教学视频,有四个tips:
(1)守住你的底线
N.U.T.s ,就是 non-negotiable, unalterable terms (不可商量,无法妥协)的意思。一个人需要知道自己的底线,界限,明白自己的哪些东西是不容侵犯的 ...
比如是我的健康,也可以是我特别在乎的一件事,比如这学期要在生物课上拿A ...
这些,必须要有勇气,做出努力,去捍卫、去保护。
(2)简单、坦率、直接地去沟通
别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当你感觉被冒犯了,有时候对方其实是无心的,或者根本没有把这当回事。这时候,与其心有千千结,不如直接告诉对方,甚至越早越好,大量降低沟通成本
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做起来非常有心理障碍,非常担心会得罪人。
举个成人世界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某个大城市郊区有处房子,她种了不少菜和果树,还让周边农民帮助打理。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没有时间经常去采摘;有时候去晚了一会儿,发现边上的邻居已经把果子、菜摘走了。问她怎么解决的,她说:算了吧,怎么办呢?都是邻居 ...
事实上,她的邻居可能是这两种情况:
1、的确人品有问题 - 我朋友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被动式;牺牲自己,成全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这个人会对我朋友的“奉献”表示感谢么?很值得怀疑 ...)
2、看我朋友不常住那里,以为这些果实是主人没用的 - 这就是一种缺乏沟通造成误解的情况。
不管是哪种情况,也许我朋友都可以考虑简单、直接地告诉她的邻居:我们家要用这些果实,如果你需要,可以和我联系;如果有多余的,我也很乐意和你分享 ... 而不是心里暗暗为这事感到不愉快,可对方一点感觉都没有。
可以说,类似的情况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 ... 可以考虑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了,也顺便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认知和能力。
(3)身体语言要充满信心
身体语言很重要,“谈判”时,不能自己先气短,哪怕害怕,也得表现得很有信心。
腰要挺直,站直,坐直 ...
直面对方 ... 如果盯着别人眼睛有困难,盯着额头,或者注视鼻子,也管用。
(4)陈述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
在沟通时,多说我 ... 少说你 ... 这种 I Statements 有三部分:
开头是 I feel (我感觉)
然后是 behavior / situation (哪些情况带来这种感觉)
最后是 because 或 effect(什么原因导致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有这种感觉)
说自己怎样,对方无法反驳;但是如果说对方怎样怎样,对方马上就可能会开始反驳 ...
再举个家庭里的例子。比如,孩子爸下班回来后坐在沙发上看书,孩子妈看得胸闷,开始一连串以“你”开头的指责:家里的事你怎么都不管啊 ... 孩子爸很沮丧,开始为自己辩驳,争吵 ...
相反,如果孩子妈这么说:我在做饭,今天晚上还要加一会儿班完成一个重要的project,你能看看孩子的功课做得怎么样了,陪他读会儿书么?
孩子爸,估计只能乖乖“就范” 😁😁
当然,的确有很多情况下,即使我们很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对方还是不予理睬,无法沟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地为自己说话,说了,不一定马上奏效,不说,就是放弃自己的权益,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4、我们希望孩子有主张力,又希望他们温顺、听话,这本身是有矛盾的
耶鲁教授陈志武写过不少“中国人在美国”的文章,他说:
中国学生的数理化知识、技巧等硬技能是不错的,但是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上有欠缺,所以在学校和职场上都比较吃亏;而且我们文化中的名分等级秩序,使得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被持续不断地压抑,有个性的表达和质疑都会招致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惩罚,以至于等我们长大成型时,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只会做事、不会作声的人 ...
一个孩子,在家里对父母唯唯诺诺,在学校里顺从听话;我们又怎么指望他勇于而且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不过,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做的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多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给他更多的宽容,帮他理解 being assertive 的重要性,也帮他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懂得什么时候去争取,什么时候该妥协 ...
希望这期的“思维和方法”,对你有用。我们下周再见。
本文故事和文字由小花生网编写,图片资料来自WellCast、Child Magazine等国外网站
你希望檩子在周二的“思维和方法”专栏里和大家分享哪些方面的资料,请留言告知。如果你有相关的经历和研究,欢迎到小花生网 www.xiaohuasheng.cn 发文分享(如果公众号采用,会有感谢的哦!)
相关阅读
欢迎访问小花生网 www.xiaohuasheng.cn,
或下载“小花生”手机APP
和花粉们交流阅读和成长经验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老师或家长的思考和实践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有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