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语文课,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
上星期,我们对中美6年级语文教材做了一次实际对比,发现两国教材在课本体量、课文题材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语文教育目标上的不同。
很多朋友读了这篇文章后来小花生网分享了对语文教育的看法,有的回忆了自己从小走过的语文之路,有的发表了对孩子现在学语文的感想,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12年的语文课,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
小花生书友@Jane Xu 是一个70后妈妈,回顾自己学语文的经历,她说:“11年学校语文课获得的知识,远不及我偷偷看小说学到的多…”
我的语文老师里,未曾有一个在课堂上对我说:“去阅读吧,阅读对学语文很重要。”一个都没有。仅从这一点,我就有权利认为我所上的语文课,无法代表真正的语文。我的语文能力,绝大部分来自于自主阅读(大部分时间是偷偷摸摸地读,就像做贼一样,同时还怀着深深的负疚感,严重影响阅读原本该有的愉快体验),而不是来自11年的语文课堂。记忆中语文的学习,不是抄写、默写就是听写、背诵,再后来增加了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这些基本功或许是必要的,但是真的异常枯燥乏味。
看完中美语文课本对比后的@白白 感慨:“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儿子今年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喜欢看科学方面的书,积累了很多知识。可是入学后我一看一年级的语文书,小猫小狗不是拔萝卜就是比尾巴,第一感觉怪怪的,像是回到了幼儿园小班阶段,而且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这样孩子的心智如何得到发展?不退步就不错了!更可怕的是,入学几个月,我竟慢慢适应了这种学习,开始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各种背诵任务。就连学校的数学课,2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以熟背为主,每天作业除了做题外就是读几加几等于几的口诀三遍。直到看到这篇文章才猛然察觉,这种教育太可怕了…
书友@reedriver是个学霸妈妈,现在给孩子讲花木兰的故事时还能本能般地把一整首《木兰辞》从头到尾背出来,连自己都惊讶;但语文课也曾让她很痛苦,永无休止的背诵默写、归纳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揣测作者意图、写“八股文”,这一切让语文课变得了无生趣。
我的语文成绩还不错,这得益于我强大的应试能力。我的基础知识总是很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强,写作中规中矩。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经常让我起来读自己写的议论文,不是因为我有文采,而是因为我永不出错,严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不偏激,永远积极向上。现在想来,真是可悲。
如今女儿也到了划分小节、看图写话的阶段了,我仿佛看到了若干年前的自己。过了这么多年,语文教育居然还是这么地因循守旧。从小热爱读书、喜欢写诗编故事的女儿,上小学后,创作能力迅速消失。看图写话时,反复使用那几个“老师让写”的词,真开心、真高兴、真懂事,我不知道全班的作文结尾都用一句“我今天真开心”是怎样的盛况…
@琥珀245 是一位英语老师,她家女儿今年小学二年级,她发现孩子在学“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些词时,老师没有给孩子们讲词语背后的故事,只要求他们背诵。
这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意义何在?我给我的英语学生做过一份语文卷,四五年级的孩子,不知道精卫是什么,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正确写法(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基础上的背诵),不知道罗尔德·达尔,不知道四大发明,不知道古诗中的各个节日(哪怕古诗已经倒背如流)…
想当年,我的语文成绩一直算好的。为什么成绩好?这和语文考试的内容设定和评分标准有关。现在想起这些,其实这并不是真的好!回忆起我的语文作业,和如今女儿的作业几乎没什么差别。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背诵,写作。每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得按照这个写,最好是一字不差。背诵课文,不要说添字减字,默写的时候连标点都不能错。写作有固定的套路,得按3段式,中心思想要有高度有深度,还要积极向上……久而久之,我们变成了毫无思想的复读机,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没有个人创意和创新精神。
我一直对语文有着这样的期许:课文改一改,教学方法改一改,评价标准改一改。课文以大量的阅读为主,选择一些有历史底蕴的文字,有大胆观点的文章;老师可以上上绘本课,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查文献书籍,不要再强加过多的背诵;希望语文试卷,不再是背上一段中心思想,默写一段文章,按着套路用上名人名言好词好句的作文就是满分…
更多的朋友说,看到孩子还在用着和自己小时候差不多的课本、上着同样枯燥的课、学着同样机械的应试技巧,他们感到很无奈…
十二年的语文课,我们学了什么?到底应该学些什么?最后和大家分享小花生书友@迷失战国对这个问题的感想…
十二年的语文课,我们到底学到些什么?
文 | 迷失战国
去年初中同学聚会,我很遗憾没能参加,后来听到同学跟我讲了这么一个事:教语文的王老师在聚会的时候向大家道歉,因为他其实是教地理的,那一年地理不再纳入高考范围,他被迫改教语文,所以觉得没把大家教好,对不起大家。有同学就问他,为什么XXX(我的名字)语文那么好呢?王老师说,她完全是自学成才。
听到这段话,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仔细回想求学十二年中的语文课,老师所教内容与现在工作、生活相关的的确非常少,我这样一个被同学们公认语文好的人,大部分技能都是来源于父亲的启蒙和自学。那么十二年的语文课,我们到底学到些什么?基于离开学校后的生存需求,我们希望在语文课上学到些什么呢?
语文课上,我们到底学到什么?
小学六年语文课上内容我已经彻底遗忘,当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是语文考核的主要方式,学校有统一的毛笔课,练字也是语文老师管,所以认字、书写应该是那个时段的主要内容。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班上举行朗读比赛,我得了第一名,那是一篇大树爷爷和小树对话形式的课文,我无师自通地分角色朗读,用低沉和清脆两种不同的声音区分大树和小树,理所应当的脱颖而出。现在看来,那是的我已经能够理解到文字背后的传递的意义,并表达出来,这应该是第三个层次的内容。会认字、会写字、读懂文章,这三个技能是受用终身的,可见十二年的语文课,对长大后用处最大的内容都是小学老师教的。
进入初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文言文的接触,两小孩辩日、永州之野产异蛇、之乎者也,平时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的内容在初中语文课里作为重点考核项,一直延续到高中。初中课本还接触到不同的文体,新闻、说明文、散文、小说,《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这个标题现在还记忆犹新。或许真的因为语文老师是教地理的,他只能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尽可能的传授给我们,我并没有从课堂上学到太多对现在有用的内容。
《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课文
按照人思想成熟规律,高中语文应该体系、精进的重要阶段,我们的高中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耗在了应试教育上。语文高考试卷第一题是读音判断,所以我们每人背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研究字的读音,还要根据专家们的修订克服惯性,例如呆(ai)板被确定是呆(dai)板;语文高考第二题是错字判断,一本厚厚的易错的词汇集成了大家学习重点;还有古诗词填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类似的诗句也背了不知道多少。最恐怖的还是作文,那一阵子议论文盛行,破题、观点、分段论述、结尾陈词,典型的“新八股”。我记忆最深的是班上人手一份的《杂文报》,收集素材,学习成人的论述方法。多少人倒在这些跟后来的工作完全没有关系的知识点上,只为了高考中的每分必争。
《杂文报》2014年已停刊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学习语文是痛苦的,如同一位朋友所说的,那时候看朱自清的《背影》根本不能理解,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长,现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最近看夏丐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的《文心》对此感触颇深,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进入中学之后,所教的都是世间比较有名文章,或是现代的大人做的,或是古时的人做的,明明是小孩,却要理解其中大人的经验和国人的经验,当然非常难懂了。看来语文学习在完成初级教育之后,的确是非常难的,你学不好语文,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教授内容的问题。
叶圣陶、夏丏尊所著《文心》
语文课上,我们应该要学到什么?
个人认为,语文课我们需要培养的主要是以下三个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识字能力大家都明白,我就不再赘述。阅读能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确定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所要表示的意思(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等),最后总结中心思想。
语文课需要教我们的内容
每到年底,很多关于如何写好年终总结的技术贴在各大网站开始流传,如果说除了认字、写字,还有哪一项内容在人离开学校很多年依然会感概自己语文不好,肯定要属作文。所以个人浅见,我们花十二年的时间来学习的语文课,包括上文提到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最终要落在文字的运用,即“作文”二字上。
抛开上学为应付考试学的“新八股”,“作文其实跟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点点缀。”(节选《文心》中对作文的定义。)
我们可以来列举一下生活中的作文,写邮件、发微信、完成工作后写汇报、年终写总结,以上这些事情都是作文,只是长短不同而已。
最基础的作文,完整地、无错字地表达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课教授的内容,认出来、说出来、写出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具备这样的能力,生活中与文字相关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进阶的作文,有条理的、有重点的表达,这就会涉及到内容的整理、分层、要点的提炼,我们课堂上学到的中心思想的寻找、重复法还有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都会涉及到。以现在的工作要求,能达到这一层级的作文水平,即可高枕无忧。
高阶的作文更多上升到文字的艺术,一段话同样的意思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精简,成语、典故的掌握量就体现出来;一段话如何表达更形象,拟人法、比喻法、排比法、感叹句、反问句等等语文课上教的内容都可以用上。这样的能力更多是对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提出的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只会告知方法,如何运用全靠个人悟性。曾记得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提到一个绑匪与文化的故事,一个人对文字的掌握特别是简缩能力直接显现他的文字功底。“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这是绑匪的指点字条,十九个字,动作指令清楚而不重复,画面感极强,这才是高阶的作文能力。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去学校完整听了三堂课,英语和数学的课堂形式活泼丰富,语文的教学方式与三十年前无太大区别。
刚好最近看到小花生发的这篇文章 - 中美同年级语文课本实际对比: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看完收获颇多。
中国六年级教材,尽量理解作者的经验和思想,体会其中的感情;作文能力模仿和随意发挥;强调自我感悟。
美国六年级教材,技巧传授,体系方法提高基础水平。
以终为始,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从孩子们长大了能用到什么,如何用好为着眼点,做更多的改革和尝试,这样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再来回想《十二年的语文课,我们到底学到些什么?》这样一个课题,能有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总结。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周三:前卫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
周五:打开眼界的电影和纪录片
周六:美好生活画报
周日:引发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