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N个兴趣班:哪些该坚持,哪些“断舍离”,我们这么做判断 ...
在无数个崩溃瞬间,无数次心理挣扎后,我找到了孩子兴趣班取舍的“标准”,坚持还是断舍离,不再纠结 …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林戴西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兴趣班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从菜鸟到大师的10000小时里,总有无数次“坚决不要去上课”、“就是不想练习”的鸡飞狗跳和心灰意冷。
每到这时,我们就开始默默权衡:
继续,就是一辈子的鸡飞狗跳,更别说越来越忙的课内学业,把兴趣班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
停掉,前面几年的时间精力全成了沉没成本,更别说对小孩子有可能造成“随便放弃”的负面影响…嗯,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做最优决策!
上面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先放下,看下面这题简单的——我6岁的女儿会,大家应该都会:“一共有黑白两种颜色气球共11个,其中白气球3个。飞走了6个气球,请问还剩几个?”
女儿作答:11-6=5,还剩5个。
咦?题目中还有一个数字,3,你没有用到啊?
女儿解释:因为它问的是“还剩几个”,只跟“飞走了几个”有关系,跟气球颜色没关系啊~
可不是嘛,“已知条件”很多很多,真正理性的答题者不是扎进去就忙着运算,是先把“不相干”的“已知条件”给摘干净,只留下“相干”的,然后才去运算答题。
关于兴趣班要不要开始、遇到瓶颈或者强烈冲突后要不要继续,“考级压力太大”、“没有时间练”、“财力和硬件跟不上”、“老师不太理想”、“跟孩子天天冲突”,我的观念里,都是“不相干”的“已知条件”。
“相干”的只有一个:开展这项兴趣活动的目的所在。
A. 是“兴趣”(不严格限制是孩子的兴趣,哪怕是大人的兴趣,只要不以攀比为目的的纯纯的爱好,都算这里)
B. 当饭吃(比如丁俊晖,或者,比如学校体育老师,根据技术和际遇不同可能挣钱多少不同,但都是凭这门手艺吃饭)
C. 其他(包括打发时间离家近就学了的,就是要攀比自己很小年龄通过很高级别的,塑造自信心的,好朋友学啥就跟风学啥的)
这么一列,评估下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的优先级,理性就会告诉我们,放眼人生而不是盯着眼前,应该优先放弃C(因为放弃C损失的是最微不足道的面子、越来越少的高考加分、也许以后不会再提起的段位…)。
其次放弃B(损失比C大,因为丢掉了未来潜在的饭碗,要赶紧找别的饭碗)。
最后放弃A(损失会很大,打压和剥夺小朋友的真爱爱好,比起逼迫他们学不那么爱的东西,是更加残酷的,搞不好是要出心理和亲子问题滴~)
不要以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在无数个崩溃瞬间,无数次心理挣扎后,我也跟女儿的不少“兴趣爱好”狠心断舍离。
这些崩溃瞬间,也许麻麻们并不陌生:
1、芭蕾,原来是真爱!
四岁时的芭蕾小娃娃
崩溃瞬间:
学了两年舞蹈都相安无事,突然有一天,女儿就坚决不要上课、就算送到芭蕾学校也不愿进教室、就算进教室也只愿意整节课坐在边上看、就算偶尔跳一下也经常借口上厕所出教室…
一连好几个礼拜都这样,好脾气的我终于在她又一次10分钟内出来上第三次厕所时发火,要求她立刻回到教室、认真练习,女儿嘟着嘴不看我也不回应,我黑着脸问她怎么回事,好几个热心家长都上来安慰女儿、给我热心地分享正面管教理念……这件事以女儿含泪回到教室但坚决不跳结束。看上去,芭蕾舞这门爱好是进行不下去了……
背后的故事:
女儿上的是北舞条线的科班芭蕾班,老师很专业但也很严厉(不是嘻嘻哈哈哄孩子那种启蒙老师),同学都很上进,家长们看上去都是冲着搞专业去的。
女儿处女座苛求完美的性格在芭蕾班爆棚,上课时会偷偷关注别人谁哪个动作做得好、自己有什么差距、自己上课被老师点了几次,课后会跟我分享她的观察心得,我并不是特别关注。
以上崩溃场景,正是发生在她努力了一段时间还赶不上班上劈腿最好节奏感最强动作最优雅的女孩后。
关于跳芭蕾目的的思考:
我一直以来都把它归入能练就练没空拉倒的C级别:练就优雅体态、锻炼吃苦能力、参加文艺表演或者做文艺委员、有更多男生喜欢,青春期充满愉快自信...
女儿回家自发地练习、非常介意别人比她优秀、非常在乎老师的每一句点评,到了“变态”的地步(不愿意跳了,与芭蕾舞冷战),有点点“因爱生恨”的意思,要知道她的其他所有课内课外活动她从不介意结果、从不关心同学的水平、也从不会在家主动练习。
芭蕾课上崩溃瞬间让我检讨了自己竟一直低估了她对芭蕾舞的喜爱。好吧,暂且上升到A类,真爱类,有个一辈子的爱好作为目标吧。(可惜她自身条件不行,胳膊和脖子都不够细长、腿也不算直,搞不了专业,也出不了成绩,不然真可惜努把力把它定为B级别目标了,当饭吃。
后来的态度和行动:
既然不做专业人士,就没必要特别急功近利,持久而全方位的沉浸在芭蕾舞的魅力最重要。舞蹈课进度适中(每周一小时专业芭蕾舞课,一小时学校里的舞蹈课),不积极考级,不用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迅速冲击她的兴趣点。非常广泛地接触经典芭蕾舞文化(比如看各国演绎的芭蕾舞剧、国际芭蕾舞大赛、看芭蕾舞大师传记、拜访专业舞者、建立舞者朋友圈),保持适当的外部刺激。
另一个需要长期沟通的是:精益求精固然重要,但有时需要超然,超然于眼下一点挫折。只是,道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讲通啊。
2、游泳,当饭吃?
自信满满的小运动员
崩溃瞬间:
只要不是妈妈送,只要不是某某教练的课,就坚决不要下水,就算强行抓进水也扒着池边坚决不要游。还好,只是行动上很坚决,没有鬼哭狼嚎。
背后的故事:
妈妈很忙工作日无法晚6点赶到泳池边陪泳,某某教练很热门不是每次都能排上他的课,看上去,除了换游泳馆寻找新的吸引她的教练和更改游泳时间(大人做出让步)真的无解了...
我们尝试了大棒法(威逼必须游)、胡萝卜法(游好了奖励费列罗一颗)、大棒加胡萝卜法(游得好有奖,不游就有你好看),均失败,女儿非常倔强地坚持那两点要求。
我们又做了第二轮尝试,看她表达的两点是真实意图,还是其实只是借口、压根不想游泳。嗯,在妈妈送和某某教练上课的时候,游得很欢。
关于游泳目的的思考:
女儿水性水感都不错,胆子也大,坚持每周两到三次频率的游泳两年了。她在任何场合的自我介绍都主动说:“我的爱好是游泳,我会游蛙泳、自由泳、仰泳,我的梦想是做花样游泳运动员。”且不论她是否真的爱好游泳,至少她罗列自己会的泳姿时小小的虚荣心是很满足的。
学游泳的目的,我们家略有分歧,爸爸觉得是A,培养一个终身喜爱又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运动爱好,现在多练多游多学些标准的泳姿是为了建立信心、自我认定游泳是自己擅长的运动,更容易向“真爱”过渡(这是爸爸真爱足球运动的真实心路),但将来别听她的搞什么花样游泳,此技能学会后出了比赛没任何用。
妈妈则觉得,如果女儿足够胆大能吃苦,想尝试练花泳走上艰辛的专业道路,没什么不可以,目标定在B,靠水上运动吃饭。因此偷偷联系了花样游泳和自由体操(附带看看)的专业教练,时刻准备着一成熟就开始专业化练习。
但不管目标A还是B,常规游泳课都不能断了顿。毕竟姿势体态是否标准到位、耐力和爆发力还是要教练训的。
后来的态度和行动:
算她狠!满足她。妈妈六点送不了,就改七点游;威逼她适应其他教练不成,就改威逼游泳馆必须某某教练教。
然后,就继续开心卖力地练起游泳了。
女儿目前还很喜欢游,也仍然期待成为花泳运动员。我会持续关注她的思想动态、带她有机会看看比赛、继续默默学习花泳知识、拓展花泳圈的人脉... 我真的觉得做刻苦训练的运动员挺好的。
3、硬笔书法,长期要练
一进教室就开始埋头写字的认真小孩
崩溃瞬间:
女儿没崩溃,我比较崩溃。硬笔书法是在少年宫学的,公办便宜师资也好,老师文采飞扬但性格柔弱,20个孩子上课,课堂纪律他是不管的,试图以德服人,讲一些古时的学堂礼仪,但班上那群调皮的三四年级男生哪里听,还在课堂公然打游戏、追打、高声聊天。女儿上了几次课,字没写几个,却跟着大孩子们欺负老师、上课起哄。
关于练字目的和方法的思考:
想都不用想,目的B,靠字写得好“吃饭”,至少未来十几年要靠字写得好开始拿分。所以练字,是必须的,也是长期的任务。
但这个班太渣了,简直是给我预演了一下渣校渣班的日常,在家里幼儿园里养成的尊敬老师、认真听课的好习惯没两天就废了,更加坚定了我要考民办好小学的决心。
学书法是否非要上书法班?上书法班是否只认老师水平和少年宫金字招牌?都不一定吧。眼下还是学习习惯更重要,学风不好的地方还是不要招惹了。
未来的态度和行动:
再观察一两周,无改观就退班。跟女儿讲清楚退的原因,不是不重视书法。在家自己带女儿练,同时继续寻找其他合适的老师,最迟一年内续上书法课。
4、绘画,随意吧!
正在专心画富士山的5岁囡囡
崩溃瞬间:
女儿也没有崩溃,是我在持续的观察中发现她是个“心灵手不巧”的。想法和创意很多,手拙,完全展示不出来。除了绘画,捏橡皮泥、折纸、编织,都是一样手拙。参考同龄人,她在精细动作上发展比较滞后。
背后的故事:
女儿真真是遗传了我,有一双爱美爱看画的眼睛和一颗愿意品味细节的心灵(此处省略自夸的100字),阅画无数,也跟其他孩子一样爱自己画着玩儿。
绘画比起其他才艺,好处是有实物画作留存,可以贴朋友圈和挂家里供朋友欣赏(点赞)。
赞的人多了,我和女儿都真的以为自己画的很好,可以走上卖画为生的专业道路...偶尔看看同龄孩子实力派的画作,琢磨下才真的感觉不是后天有没有练画功的问题,是女儿精细动作不行,明明自己要画个圈,只能画成扁圆,她自己都着急。
关于绘画目的的思考:
虽然说勤能补拙(包括手拙),虽然说当代艺术也不需要特别手巧才能完成,但我这半年冷静后还是把女儿坚持学画的目标从B(靠卖画为生)改为A(爱好)或C(其他随便)。至于是A是C看她自己,在目前学业不忙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上画画班、每周自己创作个三五张,学业忙了她可以自己选择,是真爱就接着学接着画,如果也不见得非画不可,想断也没必要纠结。
毕竟,能不能靠卖画为生,主要不看她,而看我有没有艺术家和投资商的资源,炒不出来没用。
未来的态度和行动:
如上,目前接着学画,未来看她自己选择。
不过画停了看画不能停,毕竟长期海量的艺术欣赏所带来的品味和格调是一生的财富。我们会继续四处看展看秀,比起上课外班,这并不是一件特别费时费力的事情,更容易长久地做下去。
5、朗诵,走着瞧
刚刚下课,她正在有感情朗诵“小燕子仍在那里,叫啾啾”,还带动作
崩溃瞬间:
写到这里我比较崩溃,天啊,女儿怎么上了那么多课外班!是的,朗诵课安排在周日下午,这是周末即将结束的微妙时间,无论做什么大人小孩都会因为怀念稍纵即逝的周末而不会太愉快,所以每次送她上朗诵班我都会心里默念“能不去么!”
背后的故事:
女儿性格偏内向,虽然我们不会强拧她变得八面玲珑热爱交际,但还是会创造机会让她练习“上台讲话”。这个朗诵班是少年宫公立性质,师资强大(传媒大学的播音系老师来教小孩,机会难得)还便宜,进班前还需要面试。女儿学了短短几个月,进步不少,台风仪态大方、也学习到很多发音基本功练习(不学不知道,吐字发音也有那么那么多讲究)。女儿仍然内向,但慢慢不怵在众人前讲话。
关于朗诵目的的思考:
目的明确,C类,锻炼气场,提高自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不会把目标改成A真爱类或B专业类。
未来的态度和行动:
短期特训性质。如果有兴趣且业余时间允许,继续学,也可以把“日有所诵”包装成“朗诵练习”每天训练。兴趣减弱或没空,停。考学校里广播站播音员也是一样可以朗诵的~
6、围棋,当游戏才好玩
崩溃瞬间:
这是一个压根没有开始的兴趣班。女儿大概是因为好朋友在学围棋经常跟她提,她也就时常提出要上围棋班。暑假里跟爸爸去少年宫活动,她别的都不体验、就直奔围棋教室跟老师对弈。爸爸回到家说看来她真感兴趣,让她去上个围棋班吧!
我比较崩溃的是爸爸惯有的“错过了从小上围棋,我们就可能错过一个女子世界冠军棋手”的思想(可替换为“歌唱”“国际象棋”“网球”等领域),每天都叨叨要开辟新战场。
背后的故事:
要说在我们家,棋牌类,爸爸跟妈妈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我在高中比较沉迷中国象棋的时候能同时对弈和战胜两位棋艺不错的男生,在德国凑不齐中国人打麻将也活生生教会了三个德国人打麻将算牌。围棋,虽然我只玩过两年,但棋友毕竟是前清华围棋社的高段位社员。
我的观念里,棋牌确实是智力运动,但根本上都属于游戏类,没有情投意合的棋友牌友、没有游戏的快乐,考多少段位都是耍流氓。我什么段位都没考过,但逢棋(甚至包括飞行器军棋动物棋)就爱下,也会约棋局(有孩子前,过年常规活动,情投意合的棋友们组局车轮战吃泡面下中国象棋),就跟组战队打游戏一样...
现在上各种棋牌班都以考级为量化指标,老师孩子家长都有压力,哪那么容易持久沉浸在“游戏”中的感觉?再说了,我们小时候下棋跟着培训班学的么?很少吧,多半是跟着家中老人、父母、大院里的大孩子们实打实地玩出来的吧~
关于下棋目的的思考
问爸爸,是目标B想让女儿当专业棋手?
“也不一定,就是怕万一是个好苗子,有兴趣却耽误了,而且她也有兴趣。”
那她目前的兴趣和水平,在家启蒙够不够?
“也可以,不过你要看一下儿童围棋教材。”
问女儿,为什么围棋非学不可?
“因为好朋友某某学,我要跟她下棋。”
那在家妈妈教你,你再去找她下棋,给她个惊喜好不好?
“可以啊!”
所以,父女俩想要学围棋就是C类目标,三言两语就放弃了,真跟着围棋班进度背棋谱、打比赛、考级,十有八九会鸡飞狗跳的。
未来的态度和行动
给爸爸多树立“不是什么敏感期都要抓住、不是什么世界冠军都要培养”的观点,多讲讲德军二战时到处开辟新战场腹背受敌的历史故事,多强化他对无所不能(教)的老婆大人的崇拜。
对女儿,准备好各种棋,对哪个感兴趣就跟妈妈一起开始玩棋牌游戏。讲真,围棋给她讲规则还行,后面我将会野路子进行到底,在玩耍中下棋。如果当真痴迷想走专业道路,一两年后再上围棋班,如果只是为了娱乐,棋谱都不用背,跟妈妈随便耍就行。
结束语
我们用上面的“套路”,讨论了女儿在上的所有兴趣班,最后决定放弃了网球、钢琴、击剑、合唱,还有半年的英语私教课。
有时候,开始比较容易,决定放弃和终止是艰难的,总怕一个不“慎重”的“分手”选择就耽误了远大前程。
点击"阅读原文"可与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看世界,开视野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美好生活画报
周五:真实教育实践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