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际比较了一下,发现中美语文课本有这些不一样 ...

2017-11-28 檩子 小花生网

下周一(12月6日),酝酿已久的加州语文2017新版 Reading Wonders (GK-G6, 幼儿园到6年级),将首次返场咱们的花生团(一等就是快一年)。这套书绝对是个“巨无霸”,是不是要引导孩子去读,需要大家多看资料、认真思考。所以,这两天会和大家陆陆续续分享关于 Wonders 的介绍、分析、使用体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关注一下本周我们的公号文章 .... 今天,和大家首先分享小花生的分析文章:中美语文课本有啥不一样?供参考!



Reading Wonders 是McGraw Hill 根据美国最新教育大纲编写的语文教材,美国40%的学校都在使用。拿到这套书,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中国语文课本和美国语文课本有什么区别?于是,我们购买了小学6年级语文课本,做了一次中美同年级语文课本比较。结果发现:无论从课本体量,还是课文题材教学方法来说,中美语文课本都存在很大差异;而差异的背后,反映了两国语文教育目标的不同。


抛砖引玉,希望这次我们基于第一手资料做的观察,能给咱们的老师、家长、语文课本编写者带来一些参考作用。


来说说,两种课本,有啥差异 ... 


我们拿到这两套课本后的第一观感,就是它们的尺寸、厚度不一样  ... 


6年级Wonders,厚厚两大本,一本是主教材(Reading/Writing Workshop),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语文课本;一本叫阅读文集 (Literature Anthology),是和课本全面配套的正式阅读材料。主教材有475页,阅读文集有525页,加起来近1000页的学习和阅读量。


一般,老师会先花半周时间用 Workshop 带领孩子学习基础的阅读与写作技能;然后用剩下的半周时间采用 Anthology,带孩子在近20页的长篇文章阅读中使用这个单元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两本书铺开和叠在一起的样子,大家感受下教材 “规模” ... 左边小一些的是主教材,右边是阅读文集。



课本以外,6年级Wonders 还有6本、每本300-400页的大开本教师用书,体量庞大


手头上的《小学语文6年级教材》分上下两册,加起来350页左右,尺寸比Wonders 主教材小一些。



比较下来,Wonders6年级语文课本确实比中国6年级语文课本体量大不少。


那么,为什么有这样显著的差别呢?当然,咱们得看书的内容。简单起见,我们仅仅拿6年级Wonders的主教材 (简称:Wonders)和咱们的语文课本来做对照(简称:6年级语文)。


首先来看看课本的组织结构 ...


打开 Wonders ,我们发现6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被分成了6大主题、30单元(每个主题下有5个单元),基本上是按学年每周1单元的节奏安排学习进度。


这是这本书第一个主题“Changes”的目录 ...



这样的目录有12页,每个主题要占据2页;6大主题分别是:Changes,Time,Accomplishments,Challenges,Discoveries,Taking Action


在目录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单元的学习由7个部分组成:词汇、课文、阅读理解策略、阅读理解技巧、文本种类、词汇理解策略、写作。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构都是一样的,但类别下具体内容不同


再来看我们的6年级语文。这是《上册》目录的第1-2页。我们看到,也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结构来组织课文,整个学年主要有14组大约80篇课文组成。


课文有必读、略读之分。必读课文大概有40篇,数量其实和 Wonders 差不多,但是人教版每篇课文篇幅大约在2-3页左右,而Wonders每篇有14页。



课本目录里是一篇篇课文的标题。对比两套课本的目录,可以基本看出,Wonders的编排比较详细,学习要点罗列得较为清晰。


继续往前翻 ... 这次,我先翻开咱们的课本。这是上册第1组的主题开篇;第1组里有4篇课文,主题是“自然”。




对照一下,这是 Wonders 的第一个主题的开篇,这个主题叫 Change,包含5篇课文。



这两个主题开篇,多少反应了课本编排的风格差异 ... 


Wonders 里,引用了美国诗人和教育家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歌颂变化的诗歌《潮起潮落》: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引出整个主题的思考点The Big IdeaHow can changes transform the way people look at the world? (变化如何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6年级语文的主题开篇,用的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 ... ” 这样的描述;开篇里注重让孩子注意学习范文修辞和表达方法。


好,继续往下看,打开第一篇课文 ...


这一篇,叫《山中访友》,散文,2页多一点。




Wonders 第1个单元的课文,连图带文,4页。



大家注意到课文左上角的 Genre - Realistic Fiction 么(红框里)?Wonders的每篇课文,都会标记这样的文章题材类别。的确,在选文题材上,两国课文差别较大。


来看看Wonders里30篇课文的题材结构,60%属于非虚构类内容


  • Expository - 事实说明文章( 9篇,30%)

  • Realistic Fiction - 现实虚构故事( 4篇,13%)

  • Historial Fiction - 历史虚构故事( 4篇,13%)

  • Narrative nonfiction - 非虚构故事(3篇,10%)

  • Informational and Persuasive Article - 信息和说服型文章(3篇,10%)

  • Poetry - 诗歌(3篇,10%)

  • Biography - 传记(2篇,6.7%)

  • Drama - 戏剧(1篇,3.3%)

  • Myth - 神话(1篇,3.3%)


6年级这本,最吃重的是 Expository,也就是咱们这里通常说的“科普文”;通常我们所看到的知识型的、信息型、说明型的文字,都属于这个范畴。


根据美国最新教纲,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有能力理解复杂的 informational text(信息型文字)。6年级课本里,在体现语文学习点的同时,课文还承载了不少“学科知识型”内容。6年级以后,语文和学科知识的联系还会更加紧密。


相比之下,中国6年级课本题材要浪漫得多,主要由散文、古诗词、故事等虚构类内容构成,以抒情为主的内容占较大比例,知识型内容比较少。比如,6年级课本里比较接近说明文题材的是这一篇:




其实,即使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也很抒情,观点陈述多于事实陈述 ... 不得不说,包括这篇课文在内的所有课文,都比较侧重修辞、描述、感叹,“鸡汤”多于“干货”。


相比之下,Wonders 里的 informational text 更像科学论文,比如这篇 The Science of Silk,讲丝绸的起源、历史上人类如何不断改进丝绸制作技术;使用的图片、数据、论述,虽然简单,却比较完整,没有太多的修饰、感叹。因为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 Expository Text 学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了解一些人类科技文明史、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思考“How do people benefit from innovation?" 这样的社会人文问题。



这篇文章还用一张地图来体现中国发明了丝绸、然后丝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间表 ...



这样的内容,我们一般会放在历史课本里去介绍,但Wonders里这种包含学科知识的文字比比皆是。


好,我们继续比较课文的其它部分。


两种课文里,都有学“生词”的部分,但学法很不一样


这是6年级第1课的生词盘点 ... 相信老师会有很多讲解,但没有在课本上表现出来。



这是Wonders第一课的词汇学习部分 ... 词的数量差不多,但比较具体,每个单词,都有帮助孩子理解词义的配图,有包含关键词的例句,还有思考提问 ...



我们不太清楚两国老师具体是怎样教词汇的。但是仅仅从课本来看,有图有例子地去向孩子说明每个词汇的含义和应用,孩子们会比较容易去学、去记。


的确,和朴素的6年级语文相比,Wonders在配图、排版上活泼和华丽很多,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快感。但话说回来,比起6年级语文上下册13元的亲民定价,Wonders 的价格也会高得不是一点点  ...


下面重点来说说两种课本最显著的差别,就是:读完一篇课文,孩子们该学些什么?


我们开始来看两国6年级课本的第一课。先来看孩子读完课文后做什么,这是《山中访友》后的学习要点:



这里的关键词是:朗诵、背诵、抄写、感情 ... 这篇课文,以及几乎所有其它课文,后面的学习要求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甚至默写课文

2、让学生体会课文里的“深刻内容”、“丰富感情”、“人生启示”

3、分析文章哪些描写方法用得好;抄写美词美句

4、往往是给一个比较开放的主题或方向,要求孩子练习口头或笔头作文


总之,对范文读得细致一些,要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修辞。除此以外,相信老师会配合课文,给学生提供不少扩展阅读材料,但每个学校会有差异。


再来看看 Wonders 里孩子读完课文后学什么;每篇课文后都有6页的指导 ...


第1页,教孩子学习一项阅读理解策略(Comprehension Strategy);这里,结合课文(text evidence)要学的阅读策略是 visualize(将文字内容视觉化)。




第2页,教孩子学习一项阅读理解技巧(Comprehension Skill);这里,用Graphic Organizer 结合课文分析出一个故事的主要元素:人物、场景、情节 ...




第3页,学习和课文有关的题材或文体知识(Genre)。这里,学的是什么叫 Realistic Fiction,让孩子从课文里找到能说明这是一篇 Realistic Fiction 的文字证据(text evidence)



第4页,学习一项词汇理解策略(vocabulary Strategy),这里学的一项技巧是 Sentence Clues,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词,如何从句子上下文推测出这个单词的含义。



第5、6页是写作技能学习(writing trait),在编写上体现了“会读、才会写”的作文学习思路。


首先是作为读者(Readers to),孩子们应该注意到课文里使用的一项写作方法或技巧。这篇讲的是如何为文章开头(Strong Openings)。




然后,让孩子从 Writers 角度出发,看看一篇练习 Strong Openings 的小作文,看看原文是怎样的,做了什么修改,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 ...




每个单元下,都是这样的一套训练,训练种类是一样的,具体内容不一样。所以,6年级Wonders,通过30个单元的课文,教孩子学习了大约30项具体的阅读理解策略30项具体的阅读理解技能30个关于题材和文体的知识30个词汇理解策略30种写作方法或技巧。这就构成了他们的6年级语文学习体系。


这种以“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体系,是两种课本的一个很大的差别。相信中国老师会在课堂上教孩子一些阅读理解技巧,但是不是有一套体系和方法,就不太清楚了。一位北京特级教师曾经说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再看写作,就写作训练本身来说,6年级语文课本里也有不少写作训练,一般一组4篇课文后会出现一个口语交际 -习作练习




或者这样的,完全让孩子自由表达 ...




可以看出,两种课本在写作教学上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美国人讲究方法论,把写作当做一个普通人通过一定训练可以完成的事情;学习写作,遵守结构、参考既定方法,一步步照着路数走,就可以了。


而中国课本在写作上更鼓励孩子调动文艺细胞,更多强调的是美的感叹,情感的表达。


这里,还是要“代表”一下童年时代深受作文困扰的大小儿童们发一句牢骚。


其实,我们的生活需要浪漫、想象,让孩子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本身也没错,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


1、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很难这么“多愁善感”,多数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2、没有方法论的指导,技能的训练,大多数孩子还是无法面对作文这件事儿,觉得没话说,有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很头疼,头疼到老 ...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美国人在写作上的“实用主义”,多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少逼着他们对着一株草,一朵花发表感想。


说到这里,这里要特别请大家注意到两种语文课本里,课文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Wonders里,重要的是用课文来引出相关的语文学习点。可以说,学课文本身不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通过课文一步步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所以,在所有的课后分析、练习里,我们完全没有看到让孩子去背诵这类的要求。


而中国课本里,可以说,课文本身就是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直接来讲,这些课文被称为“范文”,孩子要背诵、要模仿、不能去质疑 ...


比如,看看下面红笔划出的部分,你会发现,往往读一篇课文,结论已经预设了(含义深刻、令人感动 ...),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基于这些结论回答为什么,而不是对结论本身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说到这里,你也看累了吧,咱们也该收尾了。其实,两套课本里内容都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比较了三方面的差别:课本体量、课文题材、教学方法;还有不少细节,以后找机会再说。


翻了好几天教材,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千言万语,归根结底,两种课本的差异,反映的是语文教育目标的不同


美国语文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升学、就业、面对全球竞争做好准备,明确体现了一种“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精神。


所以,在6年级Wonders里,我们看到教材特别强调训练学生对复杂文字的解读能力。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表达,或者是思考讨论,都是有方法可循、按部就班往前走的一种节奏。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因为人类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各种题材、各种难度的文字来表现的;而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国外小学教育核心的原因。这里,阅读的目标不限于文学欣赏,而是让一切知识学习成为可能。


而中国语文教育的目标,更多的似乎是希望孩子们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训练优美的文辞使用和情感表达能力。我们把学语文这件事有点“孤立”了。


话说回来,因为两国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很难说哪种教育更好。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人,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来源:小花生网原创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真实教育实践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看世界,开视野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