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孩子第一次读英文原版的科普书,来说说我们的感受!

2018-03-06 费雪 小花生网

花生君:下周一,我们将为启蒙阶段的孩子带来一套非常棒的英文科普读物,来自大名鼎鼎美国国家地理的 National Geographic Little Kids First Big Books ,《我的第一套大个儿百科书》系列。



针对这套书,我们做了一次试读活动,今天就来奉上其中一份“试读报告”,看看这套书孩子读了怎么样?



Little Kids First Big Book Of Why 

阅读测评


一、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本书是大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的画册,以“为什么”为主题。全书共计126页,分为四类,总共67个Why


  • Amazing Me 神奇的我

  • How Things Works 万物如何运转

  • Animals All Around 身边的动物

  • Wonders Of The World 世界奇观



每一页均有高清实物图片,全书词汇总量约在7500个单词左右,全英文,每一页图、文所占篇幅比例约为图:文=6:4



二、我们三口一起来!


先说说这本书的“试验对象”,我家娃Gary:


  • 5岁半,上海某公立幼儿园大班

  • 阅读习惯一般

  • 英语上会一些基本的自然拼读,没有上课外班


Gary喜欢运动,性格活泼,比较喜欢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物。但阅读习惯一般,不是特别能坐得住听故事的类型。能够认识一些汉字,英语方面没有进行过课外培训班的学习,以家长在家教授为主,幼儿园教的内容比较浅显,会一些基本的自然拼读。


这本书我们两口子一起带他读:


妈妈费雪,33岁,英语水平大学6级,在政府机关工作,工作中很少接触外语,大学时代英语水平不错,但是目前口语完全退化,阅读还有些底子。文科生,对于自然科学认知有限


爸爸芋头,33岁,英语水平大学6级,工作是数据库工程师,自然科学基础扎实,专业领域英语尚可,其他领域也存在明显退化


三、为什么给孩子读这本书?


选择这本书给孩子进行阅读主要基于三点理由:


1、孩子本身对自然科学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从我家孩子的成长经历看,也许是遗传自父亲的缘故,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远大于人文科学。他热衷于研究事物内部的原理,比如车辆是怎样启动的,钟表是如何工作的。他常常是十万个为什么,问个不停。相反,他对于文学类的绘本、故事之类的兴趣较低,常常是听一会就跑开了。两相比较,反差是很鲜明的。


2、《十万个为什么》情结


《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在我们夫妻俩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过十分显著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回忆起,甚至是背诵出书中的一些片段。


我们一直也希望Gary也能从这类书中得到收获,因此在选择试读本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 Little Kids First Big Book Of Why 。孩子爸爸当时就脱口而出:这不就是美国人的《十万个为什么》嘛!



3、让孩子做个理工男!


虽然Gary还小,但是我们对他的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就是要让他做个理工男。


孩子他爸算是个理工类专业人士,可以做孩子的领路人;我自己虽然是文科生,但心里是向往理科的,是因为读不出来才被迫学了文科。


我们打算在孩子读小学开始对他开展STEM教育,所以在此之前让Gary读一下这本书,我们认为是有相当益处的。


四、第一次读英文原版科普书,每一步我们这样做...


1、阅读前:准备工作少不了,但也没花太多时间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在给孩子讲之前通读过全书,而是提前把今天要讲的内容先看一下。


由于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所以有一些专业词汇需要查询,但书中的文字总体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大学学历的基本都可以应付。准备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


2、时间规划:每天不用半小时,不到一个月读完


我们每天给孩子讲3个Why,总共用时约10-15分钟;然后和孩子讨论,或者回答孩子的问题,大约需要10分钟;按照这个进度,总共花了22天读完全书。


3、阅读安排:按部就班,有所侧重,有所省略


我们按部就班,根据书中的顺序依次讲解。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比如每天讲的3个Why里面,我们会把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内容着重讲一下,引发他的回忆和联想。


如果是孩子没有直观认识的内容就讲得简略些,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感兴趣就再多讲一点。


4、讲述方法:


我们没有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孩子听,或者直接念给他听,而是在经过事前准备之后,用比较简洁的方式告诉孩子,然后观察他的反应


感兴趣的内容,他会提问,会说很多自己的理解;不感兴趣的内容,他往往就不出声。当遇到前者,通常由孩子他爸进行解答,书里面有答案的,就直接告诉他,如果孩子还想知道更多,那就交给孩子他爸自由发挥。


当然,大部分时间他爸都是要添点私货以凸显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是后者,我们也不强求孩子一定要理解,实在不感兴趣,我们就跳过,进入下一章的内容。


举个例子,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我们尝试用最简单的话语给孩子讲解这个问题:太阳晒多了皮肤会受伤——人体生成黑色素保护皮肤——太阳越猛烈黑色素生成越多——黑色素越多皮肤颜色就越深。


讲述完这个原理甚至不需要3分钟,接下来就是孩子的发挥时间,他立马问了个问题:“黑人皮肤是黑的,是因为太阳晒多了吗?”


这个问题正中下怀,书中也有相关的图示,我们就引导他观察书中孩子们的肤色,判断哪些是来自太阳晒得猛烈的地方,哪些是来自晒得少的地方。Gary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后,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思路也更加开阔,一下子想起了家住海南的表哥,还说:“怪不得叫做黑皮表哥,原来是太阳晒出来的。”


我们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少讲解,多引导孩子自己悟出来。


五、读完之后,孩子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通过22天的阅读实践,我们发现Gary对于书中的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身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除了不断地认知外部世界,也在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别是一些变化。比如讲到“为什么孩子对掉牙齿?”(22页),Gary就特别感兴趣。



因为他的周边有一些同学、朋友已经开始换牙了,他接触过就很想了解其中的原因。所以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他对人为什么会换牙,以及最终的牙齿数量等有了很明确的认识。


2、食物


对小孩来说,吃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之一。所以涉及到食物的内容他们通常会比较感兴趣。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吃蔬菜?”(24页)



图片展示的是Gary爱吃的西兰花,所以他很快进入状态想了解吃了西兰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顺势结合书的内容向他传递了小孩一定要多吃蔬菜的概念。


3、不喜欢的事物


小孩和大人不同,大人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常常选择不理会、不接触。而孩子则截然相反,他们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相反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Gary同学的睡觉问题是个老大难,晚上不肯睡,让我们很头大。所以当读到“为什么晚上要上床睡觉?”(30页),我们原以为他会没什么兴趣,然而并没有,他很想知道个中原委。


那实在太好了,我们结合书里的内容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一定要按时睡觉,睡觉是大脑休息成长的好时候,不好好睡觉人会变傻。他听后很是认真地点头,现在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但比以前是好很多了,客观地说,读本书是有功劳的。


4、喜欢的东西


这一点不言自明,当孩子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他会不计时间,不计疲劳地去探索追求。


Gary对于机械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最喜欢研究的就是电梯,对于各种电梯是怎样运行的这类问题是层出不穷。在没有读过本书之前,孩子他爸也给他做过一些解答,可能是隔行如隔山的缘故,孩子总觉得不解渴。


巧的是本书里面也有一章涉及到电梯“为什么电梯可以上上下下?”(48页)



这下彻底“引爆”了Gary!他开始对齿轮感兴趣了。有一次我们去商场,正赶上工人在维修电梯,这下Gary哪里也不去,专心致志地看工人维修电梯内部的齿轮,还跟我们说和书里的图片很相似。


六、这套书怎么样?


我们认为本书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点,还有一个存疑点,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


两个优点...


优点一:科学与人文并举


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的理科教育有个特点:只有科学,没有人文。


就是我们学了很多理科知识、定理、实验结论,但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人类、对社会、对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反正老师只在乎你的分数,他不会去教这些无聊的东西。一个副作用就是教出了很多科学怪人,理科专业素养高超,但是常常做出有悖社会人伦的荒唐事。


本书和我们接触过的很多国内科学读物不同,它非常巧妙的把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学的内容中,启发教育孩子科学终究还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为科学而科学。


这一定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虽然希望孩子成为一名理工男,但不想他成为一个实验室宅男,一个无趣的人,当然更不能接受成为科学怪人。


优点二:科学内容讲述清晰准确


孩子他爸作为专业人士对于本书的评价是这样的:书针对的读者是孩子,但书的编撰者一定是大师。


他曾经试图就书中的某几章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编撰,但最后发现无论从条理性还是清晰度方面都不如本书。


从22天的实践结果来看,本书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太深了一点,总觉得孩子在理解上差口气。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读这个书,那就是如鱼得水了。


一个疑问...


疑问点:部分章节的设置是否太过专业?


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语言是浅显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孩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但是它的编排和结构是相当专业的,突出了一个字——全


有些章节,如果忽略文字,感觉像一本成人的专业科学画册。比如“为什么鸟都有喙?”(75页),展示了5种不同的鸟类的喙,并且介绍了各自的喙的特点和功能。



如果我们把浅显的介绍文字换成专业词汇,再配上高清的图片,这就是一本专业的鸟类科学书。站在我的角度来看,教会孩子鸟的喙有什么用,举一两个例子就够了,至于要展示得这样全面吗?这样做是否会增加孩子阅读的难度呢?


我们想了解的是出版社这样编排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在美国的实践效果是怎样的,美国的小孩子对于这样的认知方法是否适应,效果如何?


综上所述,这是一次效果不错的阅读体验。


————END————



感谢费雪和芋头的参与和反馈!希望他们的经验,会对你了解这套书有用。


下周一,花生团将正式推出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关注!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看世界,开视野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美好生活画报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