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张图”,打造校园地图服务体系
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承载着学校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日常生活,这些活动所涉及的信息大部分都与校园空间数据相关。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制定满足智慧校园建设需求的基础空间数据库规范,建设“一张图”基础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校园空间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与展示,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信息系统提供了精准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保证了各业务系统中地理空间数据的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一张图”平台的深度集成,正逐步实现学校各类数据与应用基于校园空间地图的展示与操作以及基于空间数据的深度挖掘,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加直观、精准和有力的支撑。
精准测量,
构建校园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
华中科技大学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了覆盖两大校区、共8平方公里的校园景观纹理,采集内容包括建筑物、道路、湖泊与植被等,应用专业处理软件及三维模型处理软件,生成了实景校园三维地图、虚拟校园三维地图、正射影像平面地图、二维平面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
对校园内291栋教学办公楼以及学生宿舍绘制了分层平面图,将其叠加在二维平面地图上,赋予其平面地图坐标,形成了一整套重点突出、色彩协调、符号形象、图面美观的地图系统(图1)。
图1 校园“一张图”系统平台
除地图展示外,该系统还提供了空间数据查询、量算、光照模拟、热力分布、路网导航等基础能力。
保持实时,
建立地名地址更新联动机制
地名地址是重要的空间基础数据,也是学校各类信息系统所需的常用信息。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各信息系统中对楼栋等同一地理实体的描述不尽相同,无法实现关联分析。
因此,必须建立校园标准地名地址库。其次,校园内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建筑物、构筑物拆建。同时,由于校园文化的变迁,各类地理实体也存在更名、集成和补漏等情况,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校园面貌的变迁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行不断更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华中科技大学首先制订了一套标准地名地址数据的建库技术规范,使之成为对同一地理实体要素进行描述的实际标准。然后,对校园各类地名地址进行逐一梳理,形成校园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同时发布全校使用。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标准地名地址管理系统,实现了地名地址的分级授权管理,形成了地名地址的周期更新制度,保证了学校标准地名地址的长期有效性。
激活数据,
为业务系统提供地名标准服务
为保证各个业务系统对同一地理实体描述的一致性,“一张图”基础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地名地址数据的标准化服务,通过校园地图图查属性的功能,实现用户在地图上可视化选择建筑物、房间等信息,完成地名地址数据填报,达到数据规范统一、可靠录入的目的。
同时对业务系统运行中积累下的大量存量地名地址数据提供了数据修改服务,批量进行数据标准化清洗,规范统一成为标准的地名地址数据,使存量业务数据跟地理实体一一对应起来。
截止2021年10月21日,共建设标准地名地址数据50161个。
融合推广,
挖掘业务数据潜在关联
校园地名地址标准化后,将标准推广到各类信息系统中,对各信息系统中地名地址信息进行规范统一,将地理实体上的业务数据进行一一对应、准确定位、完整展现,进而实现联合分析与应用,增强数据的凝聚性和流动性,挖掘数据蕴含的潜在价值,分析其相互影响与关联关系。
“一张图”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助力“健康校园”,通过将校内居住人员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挂接匹配,完成了对校内10850套房屋进行实际居住人员登记共计42042人次。
图2 无线AP网络管理示意
在信息化设施管理方面,基于网络与计算中心网络资源管理的业务,对校内无线AP设备、网络节点组和光缆进行管理(图2),实现在校园地图的基础上可视化无线AP、网络节点组的位置信息、光缆管线的走向信息,进而对无线AP设备信号范围、连接热力等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查找无线AP网络信号覆盖盲区、反映人员密集状况,进行网络节点组连通性分析等。
当前,网络设备资源管理服务已纳入全校24771个AP点位,551个网络节点组和682条光缆,实现了网络资源直观、高效、精准的管理。
服务师生,
为师生提供地图导航
为了让校园空间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师生,基于“一张图”平台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电子地图系统(图3)于2021年9月1日上线运行,及时为2021级新生提供了校园地图查询、路线规划等服务。
图3 校园电子地图系统
校园电子地图提供餐饮、购物、银行等244个详细的生活类位置服务,学院、机关部处、直属单位、附属单位等92个校内组织机构位置信息,绘制路网116公里。师生可使用电子地图查询学院、生活场所的位置,并可以通过设置起点和终点进行路径规划。
目前,校园地图已累计访问量37829次,访问人数11254人,2021级新生共有6403人使用校园地图服务找到了相应的地址。
高度集成,
探索数字孪生校园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正积极推进从人、空间和活动三个维度,将学生、人事、资产、教学、科研、实验室、交通、安防、消防、后勤园林等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与“一张图”平台进行对接,实现高度集成、融合和联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探索可映射物理校园的数字孪生校园。在数字孪生校园中,可通过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复制、回放、融合、交互,最终建成具有决策辅助和指挥功能的“校园大脑”。
作者:吴驰、郑競力、李俊峰(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
责编:陈永杰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往期推荐
看完了,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