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成都为紧缺人才提供5年免租公寓!期满可低价购买!

2017-07-12 四川日报

今(12)日上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了“产业新政50条”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和解读“产业新政50条”,其中涉及多项重磅人才新政,包括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落户、提供人才公寓、为在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向创业市民提供免费培训等。


还等什么,快跟着蜀妹一起看看具体解读吧!

关键词:人才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今后,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蓉创新创业,可申请最长5年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为境外高校外籍毕业生来蓉实习提供实习签证。


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开展“感知成都行”活动,每年暑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来蓉考察实践。


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5年免租公寓租赁服务


为加强人才住房保障,成都提出,将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5年免租公寓,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在产业新城建设配套租赁住房,由各区(市)县政府根据企业和项目情况,按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提供给产业高技能人才租住。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租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提供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



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7天内免费入住。


►目前,包括在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成华区、青羊区等等区的成都首批13个青年人才驿站已经准备就绪。7月15日正式接待人才入住。


发放"蓉城人才绿卡"


据了解,成都将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实行“人才绿卡”积分制,根据积分对持卡人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



对重点人才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


同时还将建立人才绿卡服务体系,对持卡人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医疗、创业等服务保障。还将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关键词:创
关键词:创新


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 最高1亿元资助


为加强高端人才激励,成都提出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其中,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



对市域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才,按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年度个人收入5%的奖励;

对全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补贴。


成都将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并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


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对企业提升职工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给予每人最高6000元职业培训补贴奖励。同时,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并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

    

成都要设立1.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并对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额报销考试费用。



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最高支持2亿元


成都出台的 “产业新政50条”制定了很多加强技术创新供给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加强技术要素源头创新方面,将全力争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成都将联合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筹建成都创新创造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

►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力争形成5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参股规模100亿元的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创新创造方面,成都将加强新产品应用示范,促进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市场化应用,按照采购金额20%(生产企业、应用企业各1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国家实际到位经费10%最高100万元地方配套。

►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放大中型科研设备仪器和研发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分别按照服务总费用给予提供方不超过10%和使用方不超过20%的补贴。

►对军民融合企业在蓉独立或联合实施的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按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


利用闲置资源改建创新创业载体 最高可支持500万元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方面:

►成都对引进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并在本地转化的,给予最高技术输出方3%、吸纳方3%和中介方2%,共计8%的普惠补贴。

►同时,推动在蓉高校院所联合地方、企业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转化,提高本地转化率,给予最高10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方面:

►对新建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资助;

支持各类主体利用闲置资源改(扩)建创新创业载体,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活动实际发生费用50%、最高50万元补助。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方面:

►成都将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加大执法保护和维权援助力度。

►同时,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专项,支持骨干龙头企业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企业创制技术标准给予最高60万元支持,对职务发明涉外专利给予最高10万元支持。

►成都还将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对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专利孵化器、品牌服务机构、交易和公共服务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关键词:产业发展

设立1000亿元发展基金


为支持产业壮大发展,提升财政金融服务能力,成都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


其中,为进一步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将设立目标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通过子基金群力争带动5000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


同时,将扩大创新创业类引导基金规模,探索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为创投企业。此外,还将设立规模1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创业投资子资金,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金融科技中小企业。


成都强化用地保障:这三产业"随用随供"


成都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优先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在符合政策、具备供地条件下,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按需“随用随供”。除计划单列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倾斜安排70%用于工业、物流、文旅、创新产业、农产品加工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实施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分类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等多种供地方式,弹性年期出让一般不超过20年,租赁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到期后可续期出让或租赁。

骨干型中小企业可享政策"待遇"


成都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模式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新建、扩建产业链项目,按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项目资助标准予以扶持。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龙头企业配套生产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的骨干型中小企业,可享受与本行业龙头企业同等的政策扶持;大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中小企业,享受相应税收扶持政策。



同时,加强供应链创新应用。引进培育优质供应链管理企业,以供应链推动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管理企业纳入鼓励类产业,享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在成都发展基金中设立供应链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供应链内企业升级、改造,支持第四方物流和智慧供应链发展,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物流业、金融业、制造业融合发展。


成都"三降" 降低企业成本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成都在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和制度化交易成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01

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a、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东进”重点区域和产业等提供优价供电

b、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支持天然气大用户改转供为直供

02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a、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推行“7×24小时”通关

b、降低口岸场站操作成本

03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a、落实各项减税政策措施 困难企业享受“减、免、缓”

b、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c、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

d、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要件


解读:成都产业新政“新”在何处?


成都市产业新政“新”在“一全面、五创新”。具体表现在:

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

二是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

三是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方式。

四是创新产业政策形成方式。

五是创新产城融合布局方式。

六是创新产业推进发展方式。


更多关于“成都产业发展新政50条”

一图读懂

(图源:成都全搜索)


对于“成都产业发展新政50条”

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或建议?

下方评论区见!


猜你还想看:

四川首批十位历史名人出炉!快看看都是谁?

四川“新四大火炉”出炉!就问你服不服?!

what?全国都要被热焦了,四川居然在!下!雪!


四川日报记者 陈碧红 张明海

综合成都全搜索、成都商报

编辑:陈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