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来了!成都计划“三步走”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新一轮城市总规进入公众意见征求阶段
成都计划“三步走”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从11月1日起,《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面向公众征集意见。记者从规划中看到,在目标定位上,成都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
至2022年,全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
至2035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至2050年,迈入世界城市行列
根据规划,成都拟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一心”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一区”为龙门山生态涵养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集聚核心城市功能;“多中心”为8个区域中心城。
绿色生态是规划的重要特点。成都将严控生态绿楔,延展扇叶状布局模式,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构筑“双心、双轴、多点”的空间结构,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其中,“双心”是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双轴”是指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多点”是指集中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中心、副中心和片区中心。
成都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征求意见稿
成都将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其中,“两山”为龙门山和龙泉山;“两网”为岷江水系网和沱江水系网;“两环”为环城生态区和环二绕生态环;“六片”为都彭生态区、崇温生态区、邛蒲生态区、天府生态区、龙青生态区和金简生态区等生态绿隔区。
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成都将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高标准建设西部区域,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成都市域五大功能区分区示意图-征求意见稿
其中,东部区域定位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南部新区将是都市功能拓展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西部区域是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功能区,全市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都江堰精华灌区农耕文明和水文化展示区;北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全市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中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主要承载区。
对外——打造洲际门户枢纽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依托“一市两场”格局,强化航空枢纽能级;加密洲际航线,强化空港国际中转能力;加密腹地航线网络,扩大辐射范围;完善空铁通道,拓展中西部腹地。
深入落实“蓉欧+”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完善腹地铁路网络,拓展辐射范围;加强港区联动,建立空铁水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场站布局,强化铁路货运枢纽体系。
成都市域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规划图-征求意见稿
融入国家高铁网,构建国家铁路客运枢纽。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构建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升通信枢纽联通能力,构建国际通信枢纽。
对内——构建网络化、多层次、高标准市域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市域高快速路网络,构建高效互联道路体系;构建三铁融合市域轨道交通体系,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内河航运,完善市域交通体系。
构建三网融合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完善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慢行网络,强化枢纽体系;以城市轨道为基础优化地面公交;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层次清晰的四级客运枢纽体系,促进三网融合。
完善路网体系,提升路网密度,强化道路交通效率。
中心城区依托“十六高二十五快”高快速路构建一体化和网络化路网体系。中心城区规划结构性主干路68条,在各个组团形成功能完善、级配合理的路网体系。落实街区制标准,提高次支路网密度,打通微循环,丰富街巷的交往、展示、游憩功能。至2035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千米/平方千米。
全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两个层次、十个方面系统完善、重点突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构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加强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大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文化线路、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
构建“一环、两轴、四线、五片”的全域文化空间保护展示体系。“一环”是串联古蜀文化遗产的水上环线。“两轴”指龙门山前历史文化保护轴、从都江堰到成都平原历史演变的文化轴。“四线”:为古蜀道金牛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成渝古驿道。“五片”指以成都、都江堰、新都、崇州、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片区和国家公园片。
针对成都城市发展
你有什么想法?
在留言处写下你的意见和建议!
猜你还想看
四川日报记者 蒋君芳
本文编辑: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