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新院长来自敦煌!
来源: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观察者网、中新网、@故宫淘宝
4月8日下午,记者了解到,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单霁翔为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历任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2002年8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2012年1月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党委书记(2013年2月不再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2018年3月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男,1967年生于甘肃山丹。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网红院长单霁翔的那些事儿
说起单霁翔,大家并不陌生,从前几年开始,妙语频出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了著名网红,他“专门给领导看最破的文物”等名言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
单院长在推销故宫淘宝的套路上,也让人眼前一亮。
他一上来就劝大家别买故宫出的行李牌,因为太好看用一次都得丢。
这种反向营销,妙哉。
而且院长还希望故宫能引导大家的生活方式,比如买伞,一把不够,春夏秋冬得各有风采。
“一个人准备四把伞就够了”,四把伞才够?
单院长代表故宫博物院接待过许多外宾。
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时,院长送了她一个册页,里面有一些绘画的花鸟,总理喜欢得不得了,让院长一页一页给她讲。
然而,单院长并不认识……
故宫收藏了各种奇珍异宝,比如巨大的印章,大到一个人都抬不动。据说这是乾隆皇帝在85岁退位时,让人用和田玉刻的,但是因为太大搬运不方便,所以很少示人,连单霁翔自己都没见过。直到有一天领导来故宫视察,工作人员把这方印搬出来了。
单霁翔很好奇,怎么把这方印拿出来了?
工作人员说:“这方印印壳坏了,你跟领导汇报一下吧。”
于是,单霁翔就如实汇报了一下。↓↓↓
领导进一步询问:“那为什么保管不善啊?”
单霁翔解释称,因为地下库房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只能设定一个温度和湿度。因此为了保护那些娇贵的字画,就先委屈其他类型的文物了,这印章就是其中之一。
领导一下子就明白了单霁翔的言外之意:“那改善这个保管条件需要多少钱啊?”
单霁翔脱口而出“4个亿”。看到这儿,小编觉得真是太厉害了,三两句就直中要害。但紧接着就有点小尴尬,领导没接话……
不过领导又问了一句:“那你们地下库房保管多少文物啊?”
找到机会的单霁翔抓紧时间讲了讲这库房有多重要,但现实条件多艰苦,听得人同情心泛滥。
领导很快做出了批示:上对祖先,下对子孙,我们这代人要负责,要把这件事在当代做了。
这满满的“套路”,看得小编目瞪口呆。
不仅自己成了网红,单院长也成功的让故宫成为了网红。单霁翔担任故宫“掌门人”期间,故宫博物院曾通过花式卖萌吸人眼球。
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生平故事,其实竟然是销售广告。
图片来源:故宫淘宝官方微博
故宫淘宝官方微博发布《够了!朕想静静》的文章,以极具幽默调侃的语气介绍了 “一个悲伤逆流成河的运气不太好的皇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一开始,原本在画像正襟危坐的崇祯皇帝就画风突变,以手托额头,摆手做发愁状。然后,他变成了手拿机关枪、眼神有点小邪恶的“被害幻想症”患者,搭配台词“总有刁民想害朕”。
再然后,你竟然能看到朱由检的身份证,住址一栏任性地写着“北京紫禁城想住哪就住哪”。
就这样,凭借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等一系列操作,故宫品牌成功打进年轻人市场,故宫口红等产品更是卖到脱销。
但最让人钦佩的是,单霁翔院长不仅仅是个段子手,更是一名优秀的“看门人”。
人们常常说,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有谁每一个房间都走过一遍呢?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没有。自称“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上任后,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紫禁城里的每一间房子,一共9371间。
刚刚上任时,有媒体问他:“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他说: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在他看来,古建筑的安全、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观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他还说故宫绝对不涨价,因为涨价会把真正需要文化的那些人挡在门外。
相比单霁翔院长,
大家对新院长王旭东可能不太熟悉,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新院长王旭东
在敦煌,王旭东做起崖体稳定性研究,这和他的专业背景很契合。几个月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莫高窟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不过,那时他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壁画起甲、开裂等问题,至于壁画本身,他这个工科男并不“感冒”。
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944年成立到现在,敦煌研究院历经70余年,只出现过艺术家常书鸿、段文杰,考古学家樊锦诗,科技文保专家王旭东四位院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便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如今,数字技术趋于成熟,王旭东又进一步提出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从而让千年莫高窟“青春永驻”,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新的生命。
敦煌研究院现在完成了150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已有30个洞窟能在“数字敦煌”网站上免费三维立体呈现,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更加真切。
王旭东从事了28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他认为,对文物的结构、成分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数据库,即便最终实体文物消失了,也能永久保存该文物的信息,“文物数字化是最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近几年,敦煌研究院也在尝试文化创意产业。王旭东曾表示,“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他认为,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今年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相继推出了莫高学堂等研学和体验项目,配以不同领域专家讲解的这类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旨在将几十年积累的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在民间传播和普及,满足越来越多对敦煌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公众。
王旭东曾说,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弘扬是目的。不是说把文物拿出来就活起来了,这一切首先基于学者的研究,就是要有内容和深度内涵,要把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挖掘出来,转化成民众能够接受的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化作品或产品,然后活起来,包括搭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
我们期待着这位“新掌门”为故宫带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还想看
定了!5月1日起,社保费率要这样降
看趋势!13个新职业正式公布,最亮的是这个!
编辑:周帆
校对:张运骄
审核:蒋松
上新了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