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凉山 “春运母亲”:从大山到大海,借钱也要供娃娃读书

四川日报 2021-04-0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 王代强 华小峰



昨天,这张11年前的照片刷屏网络,

再次“感动中国”↓↓↓


新闻回顾:
11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她的家乡在四川


时隔11年,这张照片的主角被找到。主人翁叫巴木玉布木,32岁,是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的一名彝族妇女。

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航拍 王云 摄

彼时的巴木玉布木远走他乡,
而此时的越西老家已然脱贫↓↓↓

春运母亲”:

常年在外打拼,老家有人等候


2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照片主人公巴木玉布木的家,这是一栋白墙灰瓦的新房。暖阳下,13岁的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带着弟弟妹妹正在玩耍,时而传出欢乐的笑声。

巴木玉布木的大女儿巫其拉布木带着弟弟妹妹正在玩耍。王云摄

巫其拉布木说,目前,爸爸妈妈都在福建打工,在外面帮别人养殖海参,妈妈前段时间回来了,前几天才去的福建。

巫其拉布木说,前些年,爸爸妈妈在家里种烤烟,从2019年开始,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爸爸妈妈到深圳、福建等地打工,每年11月的彝族年才回家过年,春节期间不回家。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期间,很少在我们面前说工作,我和弟弟妹妹平时住在外婆家。”巫其拉布木介绍,虽然平时爸爸妈妈很忙,但是经常和她们打电话或开视频,询问家里的情况。


2月2日上午,小姨将报道妈妈的新闻发给巫其拉布木说,她才知道妈妈在网络上出名了。“看到照片后有点心酸,妈妈这么辛苦,我觉得更应该在家里照看好弟弟妹妹。”

巫其拉布木和妹妹王雪医

家乡已经脱贫

日子越来越好了


曾经,巴木玉布木所在的桃园村,以种植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几乎没什么经济收入。从10余年前开始,村里开始推广发展烤烟种植,逐步成了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村里八成以上的土地都种上了烤烟,去年的产值达到了六七百万元,农户多则年收入十多万元,少则收入几万元,不少村民靠着烤烟种植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驻村第一书记刘剑介绍,巴木玉布木家2014年录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列为帮扶对象。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及她自身努力下,她家的土地全部发展成了烤烟,家中经济条件逐步改善。

巴木玉布木勤劳肯干,家里最多时种了21亩烤烟,年收入增加到几万元。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和丈夫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刘剑说,2020年,她家的年收入达到7万余元。


刘剑介绍,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通村道路全部硬化,水、电全部达标,加上村民自身的努力,日子越过越好了。

越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严内明介绍,截至2020年12月,越西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民工9.72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2.725亿元。东西部劳务协作定点输出佛山801人次。


从大山到大海: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月3日15时33分,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台江码头,室外气温15℃。

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巫其石且,穿着雨靴,戴着手套,将一个个蓝色塑料桶从水中提起,打开盖子,放入饲料,再关上盖子,放入水中。

温热的阳光,斜射在用竹竿、塑胶与木材纵横交错编织的渔排上,夫妻俩的脖子上,渗出层层汗水。


巫其石且(左)和吉尔阿木是体力活的搭档,每天下午都要准备好第二天喂养海参的饲料

新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巴木玉布木再次踏上了旅途,新的春运故事开始上演。

海浪翻滚,渔排浮动。如此带来的眩晕,巴木玉布木早已适应。累了,就到渔排旁的一座木制的蓝色小屋里休息会儿,喝口水。这个拥有一间餐(客)厅,4间卧室、一个厨房的小屋,就是他们的宿舍。

宿舍墙上,挂着4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巴木玉布木从老家带来的腊肉和干酸菜。和11年前那次春运的包袱相比,巴木玉布木这次的包袱轻了许多,只有几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

巴木玉布木今天搬海参笼时把手给崴了,巫其作古用消炎凝胶为其消肿

有形的包袱轻了,无形的包袱或许在加重。巫其石且坦言,现在的生活压力更大了。

自从11年前归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夫妻俩都长期在家照顾小孩,同时陆续种了22亩烤烟。

大约在4年前,眼看地里的大片烤烟即将收获,却未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毁掉了其中14亩。“一片叶子都没找到,土地变石头沟沟,我哭,老婆也哭。”

加上几个孩子陆续出生、长大,老人劳动力渐渐减弱,为了支撑这个家庭,近些年,夫妻俩又断断续续往外面跑,打零工。

上午是巴木玉布木他们最忙的时候 

吃尽了没文化的苦

“借钱也要供娃娃读书”


巴木玉布木和孩子们视频通话

对于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巴木玉布木的心头,总有一丝愧疚。“不出来打工,没钱供养小孩。出来打工,又没时间照顾他们、教育他们。”在她看来,出去打工是无奈也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天津、江苏、湖南、福建……这些年,夫妻俩把全中国跑了个一大半。钢筋工、水泥工、搬砖工……体力活儿也干了一大半。

如今,在台江码头养海参,除去生活费,夫妻俩每月能挣六七千元左右。“省吃俭用,我们还能多存点。”巴木玉布木说。

为了尽量多挣钱,他们尽可能少回家。去年,夫妻俩都只在6月外面没找到工作时候,以及11月过彝族年之前,回过老家。

“我们两个都不识字。”巫其石且说,即使他们在家的时间长一些,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现在进了学校,一切就交给老师,我们相信老师!”

夫妻俩说,过去,他们的希望很简单,就是怎么多挣点钱,把肚子吃饱。如今,他们有了新希望,就是如何把几个孩子养大、养好,特别是支持他们多读书,“借钱也要供娃娃读书!”


11年前的那张照片,
有网友评论称:
“肩上扛着生活,怀里抱着希望。”
11年来,巴木玉布木从未停下耕耘的脚步。
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何尝不是努力奋斗脱贫致富的时代缩影。
向所有坚韧不拔的赶路人致敬!
在前行的路上,你始终不是孤身一人!


猜你还想看

速查!各地春节出行政策查询工具来了
好消息!事关四川人就医!
惊心动魄16天!驰援河北的华西王炸今日凯旋



编辑:印宇嘉

校对:马艳琳

审核:姜明


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