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拼教授”,一路走好!

四川日报 2022-09-16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综合:澎湃新闻


7月12日早上
一个悲痛的消息在法学界传开
我国著名法学家
现代刑事侦查学开创者和奠基人
四川大学周应德教授
因病治疗无效在成都逝世
享年101岁

7月14日
成都东郊殡仪馆

周应德先生
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

人物名片

周应德,1921年生,重庆市南川县(现南川区)人,四川大学教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中国著名侦查学理论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之一。1985年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工作,1992年离休。

图片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提供

周应德创办了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主编全国法学系统编教材《犯罪侦查学》;创建高等院校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时至今日,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依然将他的著作视为珍宝。

1985年,64岁的周应德调四川大学任教。2019年,98岁的周应德走红网络,他每天风雨无阻地“泡图书馆”,感动千万学子,被网友们称为“最拼教授”。

周应德的得意门生,四川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唐磊对周老的评价:“他的一生活出了长度,宽度和高度。”

   十年地下,半世刑侦


《重庆日报》曾于2019年刊文《周应德:十年地下 半世刑侦》介绍了周应德教授的事迹。文章介绍,周应德出生于重庆市南川县(今南川区)一个有革命传统的家庭,母亲、大哥、幺弟都是革命积极分子。1938年,周应德考进重庆联中(即重庆七中),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参加抗日救亡进步活动。
联中的氛围十分活跃。在学校,周应德参加了怒潮歌咏队、兴群剧团等,宣传抗日,还加入了抗建读书会,同学们两周举行一次座谈,交流读书心得。其间,周应德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以及马列著作,还3次见到了周恩来。“最末一次,是周恩来到联中作演讲,讲了3个多小时,最后他为同学们题词留念,勉励大家‘在伟大的抗战时代,不应空空度过,同学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应德回忆道。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下,18岁周应德加入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高中毕业后,周应德考入有“法学摇篮”之称的朝阳大学(后迁回北平)。为让学校的进步教授章任堪看到《新华日报》,周应德每天趁天亮之前,秘密将《新华日报》送到学校附近的铁匠铺,便于章任堪去拿。大学毕业后,周应德到江津女中教书,后去了永川,以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当时永川县长邱挺生的女儿是中共地下党员,与我是大学同学。”周应德说,自己便利用这层关系劝说邱挺生起义。
1949年12月,永川和平解放,周应德结束了10年的地下工作。

“每次到周老家里,如同回家一般亲切”


为周应德先生告别的人很多,很多法学界的大腕们都赶来送周老最后一程。


7月14日上午9:30分。吊唁大厅,巨幅遗像上的周老面带笑容,他的遗体安放在黄白鲜花、苍翠丛中。大厅里叠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人们手握菊花,面露哀伤地依次走进殡仪馆内进行悼念。


图片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提供


听闻周应德教授逝世的消息,他的学生、曾担任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的黄河十分悲痛。一年前,他和周老的几名弟子到老师家中拜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黄河说,周老要留几个弟子吃饭,但大家考虑到周老年事已高,不忍心打搅,于是婉拒。周老拍拍口袋,说:“你们放心,我有2000块钱!”在弟子们的记忆中,凡是请周老吃了饭,他必定回请。“藏”在腰带里的现金是他的底气。


周老豪爽,也十分健谈,特别愿意跟年轻人打交道。四川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唐磊和夫人都是周老的学生,逢年过节,唐磊夫妇都会到周老家探望,并给他带去他爱吃的水果。“每次到周老家里,他都会提前准备茶水,如同回家一般亲切。”


周老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1988年,周应德在四川大学招收第一届“物证技术鉴定”方向研究生,竞争十分激烈。本科就读川大物理系光电专业的黄河,有幸成为周老的“开门弟子”。


黄河说,周老要求“物证技术鉴定”的研究生,必须有物理化学知识背景,因为这样有助于分析犯罪现场提取到的物证。“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周老的学生,满足了我对刑事侦查的兴趣。”黄河说,他至今对周老的教诲记忆犹新,周老告诉学生,中国公安一定要走“物证技术”这条路。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有远见的,比如“天网工程”的使用,让盗窃犯罪大量减少。


图片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提供


周老非常强调物证技术鉴定对证据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就提出与四川大学“理化测试中心”联合培养学生。黄河说,他所做的一项研究,就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判断毛发。比如在一个案发现场提取到一根毛发,到底是人的,还是动物的;是男性还是女性的;是犯罪嫌疑人的还是受害人的……当时中国还不具备DNA技术鉴定,他们的研究为公安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黄河说,周老的学术思想,为他之后从事侦查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至今让黄河记忆深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事发现场被破坏严重,工作人员只提取到一块车辆碎片。上世纪90年代初,侦查鉴定技术远没有现在发达,大家为仅有这一点线索感到苦恼。于是求助周老,周老率学生与办案人员一起,通过分析碎片的成分,最终确定了肇事车辆的类型,为警方破案提供了直接帮助。


他是中国刑事侦查领域开创者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法学专业也是如此,旧法已废,新法未立。大专院校教授刑法只讲刑事政策等,专业教师十分紧缺。1953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的周应德,到西南政法学院培训班后,被学校“截留”下来,教授刑法课程。


年轻时候的周应德(图片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提供)


1979年6月,司法部请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为公安部每年代培刑事侦查本科生100名。时任西政刑侦教研室主任的周应德被委以重任,由他和另外一名专家作为授课教师,专业名称定为“刑事侦查”,确定当年招生。1979年,周应德在西南政法学院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时至今日,第一批刑侦专业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法律、刑侦界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课程,要将刑事侦查发展为一门专业,重新构筑学科理论体系摆在周应德的面前。1963年,周应德便领衔编写了《刑事侦查学教学提纲》,首次系统提出了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任务、研究方法和原则,奠定了刑事侦查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当然,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周应德参与重庆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和对策研究,搜集了大量教学案例和素材。为刑事侦查教学奠定了基础。当时,刑侦学的教师们课时松一点,就到刑侦部门实习,参与破案,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的公安局都是教师和学生们的实习基地,大家互通破案经验、交换案例。案例积累多了,周应德再度领衔编写了杀人、盗窃、诈骗三个案例专辑。作为刑侦辅助教材由公安部出版,一直沿用至今。


1984年,教育部批准西南政法学院使用15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在教育部专家小组的评估中,周应德力主用150万美元的贷款与司法部400万元的配套资金,筹建一所一流水平的司法鉴定中心。集教学、科研、鉴定三位一体,引进一批科研人员,建立11个实验室。1986年,以刑事侦查实验室为前身享有司法技术鉴定权的全国首个司法鉴定中心宣告成立。


1984年,四川大学启动法律系恢复重建的进程。学校力邀周应德教授到川大任教。他拒绝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邀请,于第二年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推动重建川大法学教育。64岁、拥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周应德成为了四川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的中坚力量。 


十年地下

半世刑侦 

送别周老

一路走好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四川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田   珊校对:徐海鹏责编:庞   琪审核:张   萍


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