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这些特产,真不是特地瞒着大家产的!

四川日报 2024-04-29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独在故乡为异客”
“我被家乡骗得好苦”
……
这些天的“农业大摸底”
直接让不少四川人破防:
“我被家乡瞒了这么久”
“川妈不爱我了!

点击回顾↓↓
“农业大摸底”第一弹
“农业大摸底”第二弹

实际上
这不是四川隐瞒了大家
而是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
让不少农产品“大隐隐于市”

怎么回事?

来看看
本报头发最操心(划掉)

最年轻的首席记者为大家解读

↓↓

原因有几点
↓↓

第一,是饮食习惯

“四川给别人吃鱼子酱,却给我吃豆瓣酱。”这是不少四川网友发现四川产鱼子酱后的戏谑与调侃。

但实际上,四川鱼子酱在本土名声不显的最主要因素,还是饮食习惯的问题。在雅安天全县生产鱼子酱的企业是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兆渔业”)。该公司董事长助理曾柄瑞介绍,润兆渔业接近七成的产品外销欧美市场,国内市场销售占比只有三四成。而国内市场中,又以上海占比最高。

为何会这样?

鱼子酱本就是地中海沿岸和里海沿岸的特色美食,也是西餐厅必不可少的高端食材。因此,欧美市场的需求量极大。至于上海市场为何独占鳌头,原因也很简单——上海是国内西餐厅数量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当地人对西餐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

所以不是四川不给我们吃,而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吃鱼子酱的习惯。

第二,是销售路径

“江安居然产鳗鱼?为什么我没吃到?”这是农业大摸底后,诸多四川人的第一反应。

实际上,从一开始,宜宾江安县的鳗鱼就走上了“订单农业”的路子。这也导致江安鳗鱼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与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至于没有出口的部分,大部分还被拿去做了鳗鱼酱等加工制品,市场识别度并不高。因此,本地人觉得陌生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是产能不足

“攀枝花产咖啡?还有莲雾、释迦和菠萝?我没听错吧?”这是很多四川网友的疑惑。

攀枝花莲雾

攀枝花释迦

这些网友的质疑其实也很合理,因为攀枝花的这些产品产量并不算高。例如,攀枝花的菠萝种植面积,常年不到5000亩,产量还不够成都市场高峰时段一周的消费量。而莲雾、释迦等水果的生产,产量暂时也不高。

因此,有人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存在农业”。

所谓“存在农业”,是指在某一个地区,某一类或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只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多与少”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产量少,种养殖企业投入的市场营销资源、销售渠道精力有限,产品知名度自然不高。所以,本地人不知道也不足为奇。

第四,刻板印象

泸州和宜宾种植龙眼与荔枝,这是多数四川人都知道的事实。但在“农业大摸底”中,很多外省网友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同样待遇的,还有达州等地生产的大闸蟹与小龙虾。

这就是传统刻板印象造成的结果。例如,小龙虾风靡全国后,全国不少地方都在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布局相关产业。但如今,市场上提起小龙虾,被提及次数最多的产地,仍然是湖北潜江与江苏盱眙。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则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回头看,这一轮的“农业大摸底”,让我们摸出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摸到了久违的故土情怀,摸到了不一样的美丽家乡,摸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新貌。在四川这个农业大省,我们更看到了,经过多年来的精心培育,逐步形成的农业产业新版图,敢打敢拼的企业和种养殖户,还有那富有潜力的大市场,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我们相信,未来,这些让我们陌生的四川特产,会越来越多地走上四川人民、全国人民的餐桌。

来评论区说说
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四川特产是什么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四川日报官方微信


猜你还想看


下月起,在成都坐地铁有变化→
热搜爆了!贾玲:我瘦了100斤!
牛!四川多了一个巨型充电宝
近期热门视频更多精彩视频,欢迎关注四川日报视频号

编辑:陈雪莲
校对:刘宇男
责编:张运骄
审核:钟莉


点这里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