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高校官宣!不限制学分排名,“零门槛”申请转专业

四川日报
2024-10-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观新闻 Author 徐瑞哲

来源 上观新闻


明天(6月7日)起

就要高考了

对于考生,思考最多的

除了考试,莫过于专业

因为大学有“大门”,更有“小门”

最终就读的是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

然而,高考可能不再真正决定你

今后到底走哪个“小门”

高考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官宣:

正式落地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

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

校本部与医学院还可以互转

那么,进了名校

真的可以随便挑选专业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申请转专业达成“零门槛”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上海交大进一步升级优化本科生转专业政策,探索让更多同学充分享有更多机会,全面激发自身发展潜力。今年起,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拥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每次还可以填报两个志愿。校招办主任武超告诉记者,每个年级学生都可以选择转专业,而且“不限制学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


不少人认为,转专业打破了学生在校成绩限制,这就是“零门槛转专业”。其实,更准确地讲,这是“零门槛”申请转专业。不论本专业学习成绩如何,若原专业读不好,或者想着新专业读更好,就可以提出申请、填写志愿。当然,任何转专业制度都是一种校内优化调配的选拔制度,对于学生是二次选择,对于院系也是如此,可谓是双向选择、相互适配。


从“冷门专业”转到“热门专业”,或者反向转移,甚至从非医学转入医学专业,不是不可以,但也要接受包括成绩因素在内的多元考量。相比转出,转入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否则,完全接受、照单全收的转专业,失去了选考专业的本来意义,而没有任何竞争的转专业也会带来一种不公平。校方表示,这一“大招”旨在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尊重学生进校后的第二次机会,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


双学位之间跨专业“折返跑”

事实上,全面放开的转专业申请制,其背后是高校必须有底气、有实力开设对接国家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修习需求的各个学科专业体系。对于上海交大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4年发布的生均预算经费高达58.24万元,位居全国第二,当前正加开大量双学位项目,让学生入学后“天生”就在两个专业之间“互转”,完成跨专业的折返跑。


“一本学位证书上,写明所授两个学位。”武超透露,学校进一步打开不同领域专业限制,多渠道打开学科修读需求。目前,全校共设1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打造理工交叉、经管文理交叉、医文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同学们也可在大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修读第二学科专业,通过“二专”拓展知识领域,校内现已开设覆盖人文社科、工科、理科等的43个辅修专业。


譬如,人工智能学院应当是今年专业选择的一大热门,也是上海交大携手上海市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而新成立的,今年将以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为招生专业,首次进行本科招生。与此同步,学校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强强联合,增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项目侧重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算法,为国家培养从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学机理研究和算法研究的数学家,以及具备高维分析、大模型核心算法能力的AI技术体系创新型复合人才。


对于传统老牌学院,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不仅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开出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校友院士黄旭华命名的“旭华班”,实行本博衔接培养,还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项目。面向学有余力且数理基础突出的学生,加强船海工程与应用数学的交叉培养。对于各省高考排名前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才有机会考入的名校,学生入校成绩基本处于同一高位,关键就是优中选优、更好选择,入读另一专业或两个专业,更适合自己也更契合专业。


“普职互转”制度安排更融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从高考到中考的考试月,中职生与普高生互转的消息也被热议。可以说,中高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甚至还在发展“交通枢纽”功能。


根据温州市教育局近日修订印发的《温州市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的规定》,普高或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共有3次转学机会,即高一第二学期初、高二第一学期初和高二第二学期初。凡有转学意愿的普高(或中职)学生,可在高一第一学期、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向所在学校和申请转入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


不仅温州,浙江省内绍兴市此前也出台新政,施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互转学。当然,“普职互转”并非“零门槛”:前提是学生申请转入的学校必须有空余学额,且经转入学校组织考核通过,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更重要的是,中职学生转入普高学校的,当年中考成绩要符合转入学校录取要求。


不论是高校转专业门槛大幅降低,还是普高中职融通形成制度安排,这些都是中高考等统一考试之后的“机会的春天”。记者观察到,各级各类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正不断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学涯乃至生涯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大教育选择性,培养模式多样化,这可谓乐见其成的大事。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四川日报官方微信


猜你还想看


成都城北高速有无减免费用计划?| 今日问政
贵州通报女企业家讨工程款事件调查情况
老人去世后被发现娶小38岁保姆!财产已过户给保姆儿子
近期热门视频更多精彩视频,欢迎关注四川日报视频号

编辑:王迎
校对:孙诗媛
责编:张运骄
审核:刘志刚


点这里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