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痛悼念| 趙琳琳教授一路走好

秘書處 濠江法律學社 2022-10-02
沉痛悼念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社理事長趙琳琳於2022年5月14日在天津病逝


張青波:
懷念趙琳琳教授

初夏的武漢,天氣一改往年的炎熱,隨著冷空氣的南下,近日一直陰沉,今天中午還飄起了細雨。早上我剛剛參加了法大湖北校友會慶祝法大70周年校慶的健步行,下午剛回到家中卻驚悉好友趙琳琳教授因病逝世的消息,頓時像有一塊大石壓迫胸口,感到無比地難受。腦中驀然想起琳琳的音容笑貌,記憶像水庫被打開了閘門一樣奔湧而出,宛如昨日。
記憶中第一次見到琳琳是2010年8月底我剛到澳門科技大學任教時,但當時我就感覺在哪里見過她,後來得知她是法大的一位優秀校友,自1998年到2008年在法大先後取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我想我們之前一定是在法大校園裏打過不少照面。當時還記得琳琳的博士論文是由陳光中先生指導,她還和陳先生合作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過論文,讓我覺得她的學術功底非常深厚。琳琳留給我的印象如同我遇到的多數法大校友一樣,就是質樸和直率,沒有什麼矯揉造作。作為先於我在澳門工作的同事,她對我非常照顧,當時向我介紹了很多澳門的情況,讓我對新的工作環境獲得了很多瞭解。
琳琳在學校平時並不是很愛講話,但是在校內組織的幾次講座活動時,她卻能夠針對有關學術問題從多方面的角度發表非常有根據的見解。這不僅表明她有非常扎實的理論素養,更說明她只關注和表現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應該說是一種學者的純粹性。我在澳門工作三年的過程中,經常能看到琳琳在澳門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很多主題都涉及到祖國大陸和澳門刑事訴訟制度的比較研究。有一年年底學校統計科研成果時,我看到琳琳當年發表了十餘篇論文,足見她對學術研究的執著與投入。這件事情,我還和米健教授說過,米老師對琳琳的評價也非常高,認為她的確是認真踏實地做學問。我相信,她的猝然離世,對澳門的法學研究事業定然是莫大的損失。
2012年,也就是正好差不多在10年前,我和同事王淩光都孤身在澳門過年,琳琳得知後便邀請我們去家中吃年夜飯。而且,她當時讓我們中午就去,肯定是不想讓我們在佳節有倍思親的傷感。那個除夕,有琳琳和伯母的熱情款待,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溫暖。多年以後,我還是常常能夠回想起2012年的那個溫暖的春節。2012年夏天以後,春軼就基本完成了學業回國,我們夫妻終於團聚。琳琳還專門約我們吃飯,因為春軼和她是法大同屆的碩士,她們之間交流得很多。後來我們還和黎曉平教授、易在成教授、沈雲樵教授一起聊過多次。2013年我決定離開澳門前,還和琳琳聊過是不是真的應該離開,她當時還幫我分析過利弊得失。物以類聚,我在澳門三年,能夠和琳琳等幾位較為純粹的學者朋友談得投機,是我在澳門獲得的最大財富。2014年我從武漢前往澳門完成澳門大學唐曉晴教授囑託的一個專案時,還提前聯繫過琳琳,但她當時因為時間不方便,沒能碰面。此後我雖然沒有再見過琳琳,但有幾次看到研討會的議程上有她的發言,看到她依然堅持著學術研究,對我也構成了一種督促。去年年底我也去過一次澳門,當時因為行程匆忙,未來得及去找琳琳。熟料這竟然是我錯過了與琳琳再見面的最後機會。
斯人已逝,我痛惜被病魔奪去的琳琳:她本與我同歲,她的一生卻竟然如此地短促,宛如一顆劃過天邊的流星。流星雖然消逝得很快,但是琳琳一如流星那樣綻放出了璀璨的光芒。這光芒照射到了她的同事、她的朋友和她的學生,會讓這所有的人都銘記她對待學術的那種執著、那份堅守,也會讓這所有的人都銘記她對待別人的那種真誠、那份關懷。
但願在天堂中,琳琳仍然做她自己。
趙琳琳教授千古!

2022年5月14日




趙老師門生追憶文摘

【張斌:沉痛悼念趙琳琳老師】
噩耗突傳,恩師今日因病仙逝,痛心疾首,悲痛不已!吾師治學嚴謹、師德高尚、平易近人,為人低調謙和。恩師先後於2002、2005、2008年取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碩土及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從事高等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區際司法等。澳門刑事法研究會副會長,濠江法律學社理事長,澳門法律工作者聯合會理事,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已出版、發表《歐陸傳統與本地意識:澳門刑事法改革研究》《澳門司法制度新論》及《刑事冤案問題研究》等論著。五月長安夜,風雨不知寒。凝淚眼,杳杳西京路,思念殷殷師生情。願恩師一路走好,天堂里沒有病痛!
 
【張麗君:沉痛悼念趙琳琳老師】
突聞恩師去世,悲痛萬分。恩師治學嚴謹、師德高尚、和善謙卑。恩師教書近十三年,育人桃李天下芬芳。恩師在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刑事司法等領域深耕數年,發表論文著作無數。在讀博的三年間,吾師教我治學方法、誨我為人之道,使我在學業上日有進益,在生活上有所收穫。奈何天妒英才,與世長辭。天國沒有病痛,願恩師一路走好。

【劉蕾:沉痛悼念趙琳琳老師】
驚聞導師病逝噩耗,淚光漣漣,悲痛萬分,難以接受!有幸追隨趙老師讀博三年,與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諄諄教誨,猶言在耳。趙老師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指導學生,孜孜不倦。還記得第一次將小論文交給老師修改,老師一絲不苟,從標點符合到逐字逐句反復斟酌修改的場景,令人敬仰!趙老師思想深邃,工作期間筆耕不輟,發表論文著作不斷。為人低調謙卑,老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我們,總是教育我們踏實做人,嚴謹做事。生活中體貼入微,平易近人,還記得跟隨老師去重慶參加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第一次參加名師雲集的學術會談與交流時的懵圈、緊張和不安仍記憶猶新,承蒙老師悉心關照,倍感溫暖。老師和藹可親,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產生親近感,私下,同學們最喜歡稱呼老師為“琳琳姐”。無奈老天不睜眼,更令世無回天術。我等將化悲憤為力量,不忘恩師教誨,砥礪前行度餘生!願趙老師在天堂安息,沒有病痛,一切安好!

【張科:疼徹心扉,沉痛悼念趙琳琳恩師】

我第一次與恩師相遇是在2020年9月22日。那是恩師給20級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博士生上“法學前沿”課程第一課的日子。2020年11月,有幸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讓恩師成為我的副導師。恩師治學嚴謹、平易近人、亦師亦友、教誨叮嚀春風化雨。恩師對學問追求的執著、為人處事的高風亮節、對生活的樂觀熱愛將是照耀我面對
未來的永恆光芒。願恩師安息,一路走好,在天國中沒有病痛,永享安寧。







視頻: 著作類優異獎得獎者 趙琳琳


文/趙琳琳
唯有真情最動人
        春節假期在家看了兩部不錯的劇集:一部是內地大火的《山海情》,另一部是台劇《俗女養成記》。兩部電視劇題材不同,但是都越看越喜歡,回味無窮。好的作品都離不開真誠二字,尊重觀眾才能引起共鳴。
      《山海情》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方言版,一個是普通話版。個人比較偏愛方言版,濃濃的西北腔感覺十分親切,十分接地氣。整部劇集講述了福建扶貧寧夏西海固的故事,只有廿三集,劇情緊湊不拖沓,製作精良,誠意滿滿,第一集就很吸引人,情不自禁地看完了。難能可貴的是,很多年輕觀眾也十分喜愛這部劇集,豆瓣打出九點四的高分。土土的方言、黑黑的臉蛋、過時的服飾,是靠什麼打動了老中青的觀眾呢?真誠的表演、細膩的表達,讓人很有代入感。黃軒、張嘉益、尤勇、熱依扎等主要演員的表演出神入化,其他配角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到位。就連片中的雙孢菇都讓人印象深刻,凌教授無私指導村民種植雙孢菇,帶領大家脫貧,據說這是有現實人物原型的,更令人敬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好好珍惜。
      《俗女養成記》有點韓劇《請回答一九八八》的味道,故事穿插兩條線:一條是女主角陳嘉玲卅九歲的生活,她無房無車無老公無孩子;另一條是回憶線,講述陳嘉玲小時候在台南的生活,我更喜歡回憶的部分。小嘉玲一家三代同堂,爺爺經營一家中藥舖。故事娓娓道來,全是生活小事,溫暖又溫馨,看起來津津有味,讓人笑中帶淚,很治癒心靈。片名是《俗女養成記》,實際上一點也不俗,這個故事是在講女性成長史,陳嘉玲從迷茫到回歸自我,家人始終給了她最大的關愛和支持。陳嘉玲感覺自己的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她問母親:“你會不會失望?”母親回答:“你說不會就不會。”故事的結尾,長大的陳嘉玲和小時候的陳嘉玲在台南的一所舊房子相遇,旁白響起:“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有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有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近幾年來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好像都頗受歡迎,去年的《三十而已》和《乘風破浪的姐姐》引發收視熱潮並不是偶然現象。的確,這個時代給職場女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有夢想、有幸福、有壓力、有迷茫。家庭和事業平衡發展也許是個偽命題,如何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是每一個現代女性的必修課,這個過程需要極高的智慧和勇氣。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某些演員都不背台詞了,看似投機取巧,其實得不償失。畢竟,無論社會怎麼發展,技術如何發達,只有真心實意的東西才能觸動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帶動觀眾的共情,贏得好口碑,感謝好劇陪伴假期生活。
        以上隨筆轉載自《澳門日報》2021年3月19日B12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