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展对谈 | 青年艺术与代际问题
当下,青年艺术工作者处于一个新的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各种问题在日益多样化的青年艺术生态中交织。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本来已经逐步与世界当代艺术界融通和拉平,中国艺术界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化和开放,却在近年遭遇“逆全球化”的困境。这些问题的走向将影响中国当代艺术日后的发展方向,也给青年艺术带来了重大的考验和机遇。
对谈第二期:青年艺术与代际问题
2023年1月8日 14:00-16:00
腾讯会议
线 下
“青年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概念特殊性,在于这种艺术指向并非以风格、理论或流派,而是以年龄作为界定标准。“青年”通常指代15到40岁年龄区间的成人。青年艺术工作者是青年艺术生态的关注主体,范畴涵盖艺术家、策展人、写作者、从业者等各类群体,且个体往往具有多重身份。
发表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1》的李文敬《2021青年艺术综述》一文,根据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对收录文献的研读与梳理,主要讨论了2021年度“青年艺术”这一主题下的两类问题:艺术院校与机构以“青年艺术”名义开展的项目评述,以及当下青年艺术生态中的工作者状况记述。青年艺术的举办与推广,主要依托于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如美术馆),分别采用多种项目形式,院校方面如毕业展览、馆校联动、项目孵化和校级奖项,机构方面如青年展览、扶持计划和艺术奖项。除创作类外,还有诸多策展扶持项目和艺术评选机制值得关注。青年艺术生态中,艺术工作者的“自组织”和“线上化”现象最为显著,而艺术留学与海归艺术工作者也是一项重要议题。有关青年艺术的讨论中,经常会提到“代际”的概念,指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年龄差异。代际差异既指向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的艺术工作者,也存在于青年艺术工作者内部。如今,“80后”“90后”群体已经成为中流砥柱,而“00后”“Z世代”“千禧一代”正呼之欲出。代际内部每个群体或个体因社会资源而获得的身份的差异,会带来认知上的时差;而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分裂与交锋,或许也会成为艺术界未来的主旋律。本次研讨会以“青年艺术与代际问题”为主题,期望既从艺术体制、艺术生态的宏观角度,也从青年状况、代际差异的微观层面出发,共同探讨当代“青年艺术”和“青年”群体的现存状况和发展方向。主 持
曾玉兰
现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长期在公共艺术机构内从事研究与策展工作,致力于普及当代艺术,打造服务公众的非营利性公共艺术空间。
对 谈 嘉 宾
程新皓
1985 年出生于云南。201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
郭城
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先后获得上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2010)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他的艺术实践着眼于既有/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的作品常以雕塑/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经常使用幽默又冷峻的形式语言,将宏大议题与看似随意的日常物品相连结,为想象和讨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
杨天歌
策展人、写作者。现任北丘当代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曾于69ARTCAMPUS、北丘当代美术馆、户尔空间、歌德学院、中间美术馆等地策划“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佛系青年:冷漠与共”“海面之下是火山”等展览。他长期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本土与国际当代艺术,并在近期的研究中聚焦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身体、身份认同与民族形式建构问题。
杨北辰
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他的研究兴趣侧重于在当代复杂的技术&生态语境中探讨运动影像的可能性,致力于以激进的媒体考古学模型进行关于另类现代性问题的思辨,并强调以新物质主义的立场重新诠释历史与地缘政治。其策展实践与跨学科的学术方向相辅相成,策划过的项目包括“新冶金者”( 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尔多夫)、“微纪元”(Kulturforum,柏林)、广州影像三年展2021“交融的激流”(广东美术馆,广州)、“牛皮纸包裹的月亮”(荣宅,上海)等。他曾于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主持了一项为期三年、围绕中国运动影像艺术的学术项目,并为之策划了三个研究性展览:“反投影:中国早期录像艺术中的媒体雕塑”(2019),“具身之镜:中国录像艺术中的行为与表演”(2020)以及“无独有偶:影像及其扩展领域”(2021)。他于今年起在美凯龙艺术中心规划了为期三年的研究性展览项目“谁拥有自然?”,第一章“多物种之云”已于近期开幕。他亦曾为多位艺术家撰写过图录文章,包括曹斐、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奥玛·法斯特(Omer Fast)、何子彦、王拓等。他的个人学术专著《作为档案的电影》即将付梓。
主办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798艺术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美图艺术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策展人:朱青生执行策展人:顾佳君、谭维、李文敬
时间:2022年12月20日—2023年1月10日(延至2023年2月5日),10:00-18:00(逢周一闭馆,2023年1月2日除外)地点:798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798中二街)、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更多相关报道
展览预告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1
https://mp.weixin.qq.com/s/UkTqVKEKchPS4fjd8sYpiQ参展艺术家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1即将开幕!
https://mp.weixin.qq.com/s/bH69KZgco8loIQDz6StHyQ谁在编辑《年鉴》?
https://mp.weixin.qq.com/s/vEBYf8cORuwaUa2Z5z9Jeg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2021明日正式开展
https://mp.weixin.qq.com/s/oL7EB2lg3lXveyXwHY3Y5g现场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2021正式开展
https://mp.weixin.qq.com/s/Tw9Pj9eDVNiITAubb_DBfQ《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1卷 | 导论
https://mp.weixin.qq.com/s/sgVhCi1poK8_-htwSlyU1Q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1卷 | 导论附论
https://mp.weixin.qq.com/s/onoSlmmFBZlp95YCnJsKGQ
④“哔哩哔哩”和“微信视频号”
哔哩哔哩 微信视频号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简称CVS) 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基地。中心横跨多种学科,承担视觉与图像研究前沿的课题。
The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 (CVS) atPeking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base for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world art history. As a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CVS is on the forefront of visual studies.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项目,其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档案”自成立之初,即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纳入其学术范围,保存积累了大量文献。“档案”的目的是搜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详尽资料。“档案”已初步建成网络数据库,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计划将所有资料存放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供研究者使用。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on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entre, was founded in 1986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n mov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documen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art works created after the mid-1970s. With the mission of document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ic events, CMAA does its research through conducting surveys and publishing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The Annu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t events, art works and artists in China for the use of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CMAA also has an online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open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ll the archives will be put in a special reading room at Peking University’s library for public research.
Archiv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为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开设的位于798 艺术区内的实体的档案空间,研究、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提供查阅服务,并向公众开放,同时是一个传播中国当代艺术信息和研究的平台。
Archiv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located in 798 Art District, is an entitative archival space established by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Peking University. Open to the public, it studies and displays the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services. It is also a platform that spreads the information on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