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刻描绘圣经时所用的7个意象

2015-11-06 巴刻 橡树文字工作室
真理讲台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圣经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除了“光”,你会用其他什么意象来描绘圣经呢?笔者记得克尔凯廓尔曾用“情书”来比喻圣经,深觉形象。无独有偶,神学家巴刻提到圣经时也用了“情书”这个意象,除此之外,他还用了“图书馆”、“情报站”、“生命线”……小编数了数,一共7个呢!

我们必须自己沉浸在圣经中,好让我们的思想被圣经充满——或者,如司布真所说,直到我们的血液“涌流出圣经”为止。我也曾敦促大家要变成“圣经蛀虫”(Bible-moth);我记得十八世纪时,约翰·卫斯理在牛津成立了一个“神圣俱乐部”(Holy Club),成员就称作“圣经蛀虫”,因为他们从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咀嚼圣经。欧文主张,每位基督徒都必须定期将圣经读完一遍。马丁·路德一年读两遍圣经;十六世纪时,圣公会的公祷书制定每日读经使用的经文选,帮助读者一个月读完一遍诗篇,一年读完两遍新约及一遍旧约。十九世纪时,苏格兰人麦琴为了能够一年读完整本圣经,而制定了一个读经计划(“麦琴读经表”);二十世纪时,坚定的爱尔兰人汉蒙一季读完整本圣经。然而,读经也不是要吃得过量导致消化不良,而是要制定计划,定期将整本圣经读过一遍。


我们除了要晓得圣经,这本神向我们说的话的全面特质,也要对这些信息作出适当的回应。“意象”会影响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与其说是洞见的母亲,不如说是助产士。现在,我们要为圣经的性质提供七个意象,你可以自行加上其他的意象(这七个意象都以英文字母L作为开头,你不一定要照着思考出别的意象,但是这样做也无伤大雅)。


1 圣经是一个容纳六十六卷书的图书馆(library)


这六十六卷书是以不同的体裁写成,成书的年代横跨一千五百多年,却彼此协调,形成一个共通的故事:有位创造者为自己拣选了一个民族,后来成为他们的救赎者。这位神在故事中的所言所行,都被圣经记载了下来。当我们仔细品味这些不同种类的作品,可以留意它们如何串联在一起:历史书可以说是圣经的骨干,而关于神学、智慧、讲章和诗歌的书卷,就像是依附于骨干的肋骨一般,分别在适当的位置依附于历史书上。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圣经吧。


2 圣经就像是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landscape)


其间有信神的人,也有不信神的人,关系和形式错综复杂。圣经人物除了拥有发人深省的特质,他们的生命也一直在影响我们,教导我们该如何,或不该如何行事为人。


试着欣赏圣经的每一个人物,了解他们的重要性。他们展现出来的一切都非常丰富(神让他们出现在圣经中,是出自他的智慧)。让我们透过观察神与他们的互动,来更多了解他吧。


3 圣经像是神写给每位读者的一封信(letter)


圣经成书时,神已将你我摆在心里,而这些公诸于世的书卷,也是针对每个人所写的私人信函。这个想法令人震惊,却千真万确。本质上看来,圣经除了是神为自己所见证的方式,也是有信心的人为他作见证的方式;因此,圣经给你我的信息,就是神用一种可以实际使用的方式,向我们的心思意念阐明他的仆人为同时代的人所写下的内容。如此看来,每个人都应当将圣经看作是神写给我们的情书,尽力将字句背后的浓情蜜意发掘出来,就像是我们收到爱人所写的情书一样。


我们读圣经时,应该尝试想象每页书缘上都印着英文字母RSVP。很久以前,我珍藏了一本书,目录页的印刷错误极具纪念价值:“RSVP代表标准修订版Revised Standard Version”。但是RSVP是法文Repondez s'il vous plait,亦即英文的“敬请回复”的缩写。这就像是神在对你我说:“你的圣经是我写给你的情书——细细阅读其中的内容,然后告诉我你的回应吧。”每一封情书都在等待回应,圣经也不例外。


4 圣经是你的情报站(listening post)


这世界像是被敌人占据的营地,身处其中的你就要像一个情报员,时常收听指示;此外,你还要架设通讯站,才能与总部保持联络。我们要操练认真读经,本该如此。唯有专注收听所有的教导,才能在时刻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行走义路。


5 圣经中所有关于信心和顺服的生活教导,皆是律法(law)


圣经中所有关于信心和顺服的生活教导,皆是律法(law)——以希伯来文torah的意义而言——这不仅是公共条例而已(虽然表面上看来如此),更是出自权柄、情理兼顾的教导。律法仿佛是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孩子从父母所接收到的家规一般;他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塑造孩子的品格和观点,也是为了帮助他们明白家庭的主张和对每位成员的期待。这是诗篇第一百一十九篇的作者所指出的律法意义,也是神在圣经中的命令所代表的含义。


6 圣经是我们所处黑暗世界中的光(light)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119:105)这段经文刻画出一位旅者——或可说是一位健行者,拟或是露营者,或是使者——的景况。他们必须在夜晚穿越乡村野地,行经许多容易让人滑倒或遭遇不测的坑洞。但是,有一条正路在其间,巴不得我们可以看见,并一路坚持走下去。如今,我们会用手电筒照亮前方沿途的道路,好看清楚如何走下一步;而在圣经时代,人们在夜晚提着油灯,以确保路途的平安。在不同的时代中,尽管道德和灵性上得黑暗深深笼罩,圣经却让读者有能力选择行在人生的正路上。


7 最后,圣经是生命线(lifeline)


当你发现恐怖的死亡阴影以某种形态或样式逐渐逼近,你要像是抓住听筒般,紧紧抓住神在圣经中的应许和确据,并且挺身抵抗,相信全能的神对一切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读圣经时,要专注地留意神给他百姓的确据,而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也要紧紧抓住神给我们的应许。


[来源:摘自《点燃祷告之火》,巴刻(J.I.Packer)、凯奈丝(Carolyn Nystrom)合著,校园书房,2013]


本文转发自微信公号:生命之光读书汇

橡树文字工作室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

定期发送橡树图书书评、书摘、橡友会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