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刻:随时做好离世准备才能好好生活

2016-04-15 巴刻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橡树下】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巴刻的《软弱之道》书摘奉献到今天,终于到了尾声,从这几天的留言和读者互动可以看出,和我一样,橡果们从这几篇文章里受益匪浅,深感不够,希望尽快碰上本书一阅为快。不过,我想提醒亲爱的橡果,也提醒我自己:我们读一本好书,为的是更细致地剖开自己某一处暗角,再回到《圣经》里靠主破碎重塑新的生命。所以,不管是等候本书出版的日子,还是阅读本书,抑或是更长久的未来,不要忘了殷勤规律读《圣经》哦!否则读完《软弱之道》,依然故我地行走在软弱之道上,就不妥了。愿我们一边阅读,一边靠主操练!与君共勉!


我们究竟应当盼望什么?

 

《哥林多后书》5:1—8为我们描述了所望之事的画面,这一盼望将足以抵消我们对“至暂至轻的苦楚”——体弱多病,肢体残障,疼痛;心智、记忆、关系和个人处境都每况愈下;还有羞辱,残酷,不一而足的记忆。这一盼望会令我们充满奇妙的喜乐,发现原来每件事都可以如此美好。保罗说,我们会有一个崭新的住处,新的衣服,在天家与我们的主一起生活。这听上去奇妙无比,事实上也会是如此。在我们接近本书尾声时,让我们定睛于此。


首先,要注意保罗所讲信息的确定性。保罗说(5:1),“我们原知道”。怎么知道?当然是从耶稣的话得知,此外,我猜测也是通过保罗所接受的直接的启示而得知。在12:7,使徒保罗提到他“所得的启示甚大”;我无法证明,但猜测保罗在5:1—8让我们所确信的的内容与这些启示有关。我下面所谈的也是基于这一猜测。


其次,要注意保罗所确信的内容。


  1.  我们会得着新的居所。


保罗通过谈论身体来揭示每个基督徒的盼望,他说,我们会得到一个更好的身体。我们知道,人类是依附于身体的灵魂的存在——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我们居于其内。我们的身体有三个作用:(1)让我们能够通过视、听、触、嗅来经历现实世界并以各种情感做出回应;(2)让我们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部的动作、姿势的变化来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3)让我们可以享受,因为所有人生的基本乐趣,吃、喝以及各种甜美的感受,都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去感知的。柏拉图所梦想的那种没有身体、只有精神享受的人生,会比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基于身体的人生贫乏得多。


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保罗的职业是织帐篷,因此他自然地把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帐篷——临时的居所。但是,保罗是生活于公元1世纪的文明人,在他不旅行的时候,他住在城镇中建立和牧养教会,所以也不奇怪保罗会把为我们存留的那个更好的身体比喻为房屋而非帐篷——一个永久、高品质的居所,上帝已经应许,终有一天他会带我们到那里去。帐篷是一个非常简易的居所。它们不够严密,会被雨水打湿和漏雨,无法完全阻挡酷热或严寒,尘土进来,地上会变得泥泞,让露营的人难免脏兮兮。


我曾经在一个帐篷里露过营(如今的人们大都有此经历吧),那种经历我很不喜欢,虽然我知道大部分人都跟我不一样,他们喜欢露营,至少喜欢偶尔为之。但如果让人们选择长期居住的地方,所有人都会选择房屋(保罗如此假设我们也相信他是正确的),也就是没有帐篷生活的局限和不便的所在。


保罗(两次!在5:2,4)说我们居住在身体的帐篷里,难免叹息劳苦,因为当我们逐渐老去,各种病患与不适都会找上门来,我们受到的限制会与日俱增,事实的确如此,我们也都能感觉到。我们的叹息,一方面表达了对将来的身体这个居所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我们深切的挫败感(我们感到“沉重”),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为着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难以面对的情形。(《哥林多后书》5章开篇的内容无疑是保罗前面见证——在4:7—18所说的“身上常常带着耶稣的死”——的延续。分享这一见证,一定激起了他对天家之喜乐的强烈渴望。后面紧跟的、鲜活跳跃的经文似乎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保罗虽然通篇是以“我们”、“我们的”做主语和宾语,他却是指着所有的基督徒说的,至少到10节都是如此。)


2. 我们会得着新的衣服


当保罗谈到等待他和他的读者的前景时,他的某些用词令人惊讶。首先,他说到他的帐篷可能被“毁坏”(林后5:1)。这说明,保罗知道,旅途艰辛,四面受敌,肉体那根刺如影随形,这些都让他处于危险当中,随时可能丧命。保罗知道,我们也知道,死亡随时可能临到任何信徒身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随时做好离世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好好生活。


接着,3节和4节,我们发现保罗并不接受这种观念:我们既然已经跟自己的身体说了再见,就将永远处在“赤身”或“衣不蔽体”的缺损状态。我们不希望是这样,实情也不是这样。相反,等待我们的,乃是一个新“家”——一个“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5:1)。我们会“穿上”这个新的房屋,就像人在衣服外面披上一件袍子(例如那种冷天外出时穿的外套)。这样,我们就不至于“赤身”,而是会穿上上帝为我们预备的;这样“必死的”就“被生命吞灭了”(5:4)。


这些比喻交织在一起,看似难以把握,但基本意思很清楚。上帝把我们放进复活的身体,这将涉及哪些工作,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缺损,而是会丰盛。它不会令我们沮丧,乃是让我们倍感充实完全。并且我们现在已处在实现的过程中。“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上帝,他又赐我们圣灵作凭据。”(5:5)圣灵在我们的心灵和生命中那带着更新能力的同在(见3:18),就是凭据,上帝借此使我们确信,这一“穿上”(一个圣经学者称之为“套上”)必定会发生。


到了这一步,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保罗开始为自己牧者的职分申辩;他的思维不再处于教导模式,在他所勾勒的未来中,他也没有把我们希望知道的所有情形都告诉我们。特别是,他没有回答,这一“穿上”是在死时即刻发生,还是上帝定意让从使徒起首的所有基督徒等待,等到基督第二次公开降临、全世界都要复活时?保罗在4:14似乎暗示了可能是后者,但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处在我们的死亡和复活这两者之间的生命又是怎样的状态?对这个问题我们恐怕所知甚少。上帝没有告诉我们的,我们就无从知道。


然而,与此相关的一个要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是无论处在哪个状态,我们都不会因为离开我们的身体而经受任何失丧或剥夺的感觉。紧接着第二个要点乃是,自我们死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将与主耶稣基督同在。这乃是保罗所盼望的事。“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我们……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5:6,8)所有的信徒都当如此相信,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年老多病,想到我们与耶稣同在的未来,都会给我们的心带来刚强和喜乐。坐在宝座上的耶稣,会确保这一切的发生。


保罗把我们将要经历的身体的改变,比作住进我们永远的新家,对这一改变,我们该如何形容呢?必须承认,可说的不多。在这个世界的理想新家里,到处都运转良好,没有故障,在我们复活的身体里亦是如此。我们看得见复活的耶稣,因此我们也可确知,当我们“穿上新人”后也会如此。所以,我们会认出彼此,也会为此而欢喜快乐。


我们也可以确定地知道,我们新的身体将会完美地配合和传达出我们完美的新生命——也就是我们被更新的道德和属灵品质。这个身体将体现出我们最好的状态,而非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身体的状况;其实,我们应该可以期待,那时的状态远好过我们状态最佳的时候。这个新的身体不会衰残,而会在永恒中永葆青春。它不会经历因内在自相矛盾的欲望而有的张力,也不会想做什么事却缺乏足够的精力或能力去实现它。我们进入荣耀之后,也再不会缺乏或无力表达对圣父、圣子、圣灵以及与我们同在的所有基督里的弟兄姐妹的爱。


不过,我们所能想象的,也就止于此了。


3. 我们将过上新生活


接下来,保罗把我们今生在基督里的信心生活与上帝所应许的永远与基督面对面的未来生活进行对比,这个对比也是一个高潮。保罗的对比用的乃是日常的表达方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6,8)在这个身体里与离开对比;离开这个身体与回家对比。耶稣确实地告诉他的第一批门徒,“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2—3)这些门徒是未来所有信徒的代表,而耶稣的应许也是给我们每个人的。


同样,当耶稣祷告说,“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约17:24),他也是在为你我祷告,为历代所有的信徒祷告。每时每日,每位基督徒都可以、也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应许和这个祷告,尽量遥望未来,然后与保罗一起说,“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林后5:8)


当我们年老体弱,有一种盼望将托住我们


软弱乃是基督徒的生活之道——这一主题至此已分享完毕。世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规划着这个世界眼中的强者之路和成功之路。基督徒则规划着对基督的信心之路,深知这条道路上会有各样的软弱相伴。他们接受这一切,因为他们懂得,在今生讨主喜悦的信心旅程,终将带来荣耀。


写下这些文字的我,或阅读这些文字的读者,对这一点都还没有完全体会。但是终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将经历这一切,并且,在我们身体改变进入下一个世界的过程中,基督自己要迎接我们,当我们在那个崭新的天地中醒来,他的面容将是我们首先看到的事物,这将是一件何等奇妙的事。在我们日渐年老体弱、肉身当中的刺和局限也与日俱增的时候,对这一刻的盼望将托住我们,如同当年托住保罗一般。“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林后5:6)愿我们恒常如此。


同时,我们每日的生活道路也被我们的主和救主基督所遮盖——不,更准确的词是照亮,他与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一起,虽然眼不能见,但却无比真实地与我们一路同行。他在父面前是担当我们罪孽的中保,是我们的牧者、向导和榜样。他是我们在软弱中力量的源头和属天盼望的源头。在我们的生命和福祉受到威胁时,他会保守我们,他为拯救我们而献上自己,教导我们慷慨奉献金钱去帮助他人,这么做也是我们表达感恩的方式。《哥林多后书》所展示给我们的这些内容,有时也被称作基督的自足性。对保罗而言,主耶稣是主导他生命所有方面的中心,从始至终,既是他的榜样,也给予他力量。


难怪保罗在他的结束祷告中,把主耶稣放在了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一位。“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团契”——共享的生命——“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3:14)这也是我结束本书时衷心的祈愿。


延伸阅读:编者手记

软弱不是自怜的理由

文/本书编者

 

J.I.巴刻这本《软弱之道》以使徒保罗所著的《哥林多后书》为根基,在这个崇尚力量、奉行“丛林法则”的时代,帮助信徒重新思考软弱之于生命的奥秘,体会何为“被基督的能力覆庇”,盼望过一个“靠主得力的人生”。

 

巴刻从《哥林多后书》中汲取资源,这极有智慧又有益处,因为使徒保罗正是在这封措辞颇为严厉的书信中,对任性、不守规矩、甚至对他不敬的哥林多人敞开自己的生命,直言自己的软弱,从而彰显了属天的力量。我们在读《哥林多后书》时可以看到,保罗的处境异常艰难,他受到毫不留情的谴责和反对,他所惧怕和担心的诽谤,正在哥林多教会里传得沸沸扬扬,而他的牧者心肠让他的内心焦灼不安,使他整个人承受巨大压力。


但正是这样的处境让他彻底领悟了一条真理,如巴刻所说,“基督徒要想灵命强壮,我们的人生和事奉要想有丰盛的果效,道路就是谦卑和拒绝盲信自我,在属灵之事上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软弱。”巴刻自己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他在第一章《关于软弱》中提到个人的经历,一个是幼年遭遇车祸,不得不有十年时间在头上戴保护套,这对一个孩子意味着无法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玩乐;另一个是晚年对身体和头脑冲击都很大的手术,巴刻在术后初期丧失了写作能力,这于他而言是极大的打击,他坦言,“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场与软弱相伴的旅程”。

 

那究竟什么是软弱呢?巴刻在本书中把软弱定义“为一种感到不足够、不充分的状态,软弱让我们无法达到我们渴望达到的境地或目标”。具体到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的处境,或者对每一位基督徒而言,软弱意味着承认一个现实,即我们不仅在身体、智性、关系上有作为人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过犯、愧疚和罪性。巴刻在这本书中不惜笔墨,用一章来着重探讨基督徒的金钱观和奉献观,毕竟,很多人都把财富看做解决软弱这个问题的答案和获得安全感的手段,却不知不觉被财富所掳,反落入偶像崇拜的泥潭。巴刻深刻地指出,“基督徒越富有,奉献反而越少,这令人尴尬,但事实却往往如此”。为回应这个现实,巴刻根据《哥林多后书》8—9章,为读者总结了一个基督徒奉献的指南。

 

巴刻以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的宣告——“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鼓励读者,把各样软弱带到基督面前,那里有真正的安慰和喜乐。我们要明白,软弱不是自怜的理由,而是信靠基督的理由。巴刻提醒基督徒反思:对基督徒而言,越跟随主,上帝就越会让我们体会到软弱和痛苦,但上帝的心意是“让我们像保罗那样学会,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软弱时——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主里刚强。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你觉得呢?”

 

(本文摘自《软弱之道》,巴刻著,橡树工作室近日即将出版。)



相关阅读:

1、巴刻描绘圣经时所用的7个意象

2、巴刻:每一天都会感受周围人的软弱和不足

3、89岁失明的巴刻:我如何学会过喜乐生活

4、巴刻作品《软弱之道》开始预售啦!

5、巴刻:十一奉献剩下的归谁?


 ♥橡果温度

@兰心:橡树推送的好文连篇,天天有佳作,时时有惊喜,带给我们属灵胃口一份全然的满足感。谢谢橡树的同工们,辛劳了!求主记念你们!

@利未:在福音派领袖里面,我最感激巴刻。十五年前,信仰迷茫期,最早基甸兄推荐我读他的书,我就一本一本的读。《认识神》帮助我被上帝的荣耀、威严、智慧和慈爱所震撼,开始更深渴慕认识祂;《活在圣灵中》帮助我认识圣灵,并厘清了自己的成圣观;《重寻圣洁》带领我继续鼓起勇气努力追寻圣洁之路;还有《生命的重整》、《基督徒须知》、《字里藏珍》等。他很深影响了我的生命与服侍。所以生命中有一段巴刻时期,后来又经历了斯托得时期,钟马田时期,卢云时期,C.S.路易斯时期,提摩太凯勒时期。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巴刻对我帮助最大,他的著作帮助我建立基本的信仰架构,并带领我渴慕神的话语,渴慕与三一真神交往,活在圣灵中并聚焦在基督身上。


橡树九周年特别约稿

亲爱的橡果们!橡树九周岁生日啦!我们邀你一道和我们庆生,方式就是动笔写下“我和橡树的故事”,然后发给我们,字数不限、内容自定、题材自由。可以是购买或者阅读一本书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是你所认识的橡树人,还可以是阅读橡树公众平台文章的感想,或者是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不要犹豫,把写好的文字发给我们吧!选中刊发的橡果,我们也会相应提供稿酬。征稿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4月30日。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

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橡树文字工作室
定期发送橡树图书书评、书摘、橡友会信息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软弱之道》已开始预售,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橡树微店购书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